羅于茹
摘 要: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創(chuàng)作方式,是經(jīng)過學生思維和語言重組、通過文字來表達特定主題意義的活動。立足學生生活,還作文本色,是語文課程改革中不可忽視的細節(jié)。
關鍵詞:寫作;生活;表達;交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寫作提出了要求:“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辈牡蛯W段的寫話到高學段的寫作做了不同的說明。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表達與交流部分也明確指出學生要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自己的情感經(jīng)歷,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要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梢姡瑢懽魇且粋€“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的過程,其形成的書面成果——作文便是學生表達自己觀點態(tài)度、抒發(fā)自己內在真情實感的載體。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語文課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作文教學改革卻明顯地落后于閱讀教學的改革,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與功能。
一、寫作現(xiàn)狀
從學生的作文來看:假話、套話、空話連篇,缺乏真情實感、童真童趣;模式化、套路化、抄襲現(xiàn)象屢禁不止;寫出的作文即使出自不同學生之手,讀起來也千篇一律,殊途同歸。當下中小學作文教學中,課堂上講得最多的是主題要求、寫作技巧與規(guī)范;是如何審題,如何立意,如何布局謀篇,如何吸引中高考閱卷老師的眼球,如何提高作文的思想深度;甚至著重于訓練學生的作文思維定式,如何寫開頭,如何過渡,如何結尾等技法,卻忽略了對作文個體表達真實內在情感的尊重和啟發(fā)。某年高考作文的主題是“戰(zhàn)勝脆弱”,結果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那年高考作文中學生筆下寫“脆弱”一下子就“寫死”了30萬人。日常標準模式化的訓練使學生在作文中不自覺地處于一種嚴重失語的狀態(tài),寫作中缺乏心靈的吶喊,本該具有個性化生命色彩的作文卻無不充斥著大眾化、同一化的特點。學生往往為了“文以載道”而苦苦冥思,為了“作文”而“做文”。江山代有才人出,可歷史人物在學生的作文中卻“活”了一代又一代,作文中屬于現(xiàn)當代中小學生自己的時代故事和內心訴求卻較少。
二、立足學生生活,回歸作文本色
語文的外延是生活,作文的基礎也源于對生活的體察。2011版課標中明確要求學生說真話,做真人;要求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真情實感基于對生活的感悟;廣闊的空間意味著學生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上對名人故事、對優(yōu)美語句(段)、對優(yōu)秀作文的背誦和模式化套作;減少束縛,自由、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說明學生作文應與生活對接,在平凡的生活、美麗的大自然的啟迪熏陶中產生頓悟,產生心靈的顫音,并運用個性化的語言把這些真情實感在記錄的基礎上升華,從而完成對生活的體察過程。
讓作文回歸本色,不僅體現(xiàn)在日常作文訓練中讓學生回歸生活,
對生活中的人、事產生真情實感,說真話,抒真情,避免大眾化、模式化的寫作;還應體現(xiàn)在最終評價體系——高考作文的命題上應貼近生活。2015年全國卷作文命題是閱讀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大意是女大學生小陳迫于無奈,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打電話的父親,警方查實后依法對老陳進行了違規(guī)教育和處罰。具體要求是讓考生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確定立意,針對該事件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闡述自己的看法。這樣的作文要求看似并不難,除了字數(shù)和書信體要求外,并無更苛刻的要求,并且讓學生自選角度、自選致信對象,寫一篇自己對該事件看法的作文,一定意義上尊重了學生自由表達的需要。但許多考生試后卻表示:自己平時訓練的多是議論文,積累的材料多是如何提高議論文思想高度的素材,看到考題要求后一時竟不知如何去寫;對比2012年的《船主與油漆工》、2013年的《經(jīng)驗與勇氣》、2014年的《山羊過獨木橋》等都可以用平時準備的議論文模板、素材快速完成,而今年的作文卻未按“套路”出牌。高考后,網(wǎng)上有論壇帖出一考生作文《給出題老師的一封信》,大意是說他家在農村,開車在高速路上行駛對于他和父親來說是一種奢望,因此他不知道如何去寫給父親,只能寫給出題老師。論壇下面有評論卻提到山東卷考題是《絲瓜藤與肉豆須》。對于城里的孩子來說也是一個棘手的話題。這暴露出學生在日常作文訓練中文體訓練單一和寫作話題與學生的生活密切度不高的問題。高速公路+開車+打電話=違規(guī),偏遠地區(qū)的考生很難用生活經(jīng)驗理解,因為這與他們的生活嚴重脫節(jié)。因此,對于這樣和學生生活脫節(jié)的作文命題而言,又怎么能讓他們在作文中抒發(fā)真情實感,還作文本色呢?難道普通公路上開車打電話就不違規(guī)嗎?
寫作改革作為語文課程改革進程中的一個細節(jié),理應重視蘊藏在生活中的社會、人文、自然等多種語文作文資源。突破日常標準化、模式化的訓練,讓學生走進生活,讓生活走進學生作文,讓素材的積累立足于學生生活中的作文資源,回歸作文本色!
參考文獻:
[1]楊翠玉.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及教學建議[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1(1):55.
[2]李燕燕,蔡偉林.中學生合作興趣的心理探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3).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