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峰
摘 要:教者只有以對話者的身份與學生平等交流,真誠對話,才能讓學生真心誠意地接受,教者才能在對話中順利實現(xiàn)啟發(fā)、引導、交流、點撥的作用,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真正建立起新型師生關系,更有效地開展語文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加強對話;有效教學;新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1-0029-01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語文課堂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教師開始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教學手段、教學方式更加多元化、現(xiàn)代化,追求有效教學已成為不少教師的共同目標。
一、走出誤區(qū),使語文教學行走在新課程改革的正確軌道上
目前,語文教學還深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學方式、教學要求、教學目標都局限于“考試”范圍內(nèi),急功近利,短視明顯,很少關注學生須長期努力才能形成的學科素養(yǎng),存在著不少誤區(qū)。如簡單地呈現(xiàn)生字詞或文學常識,甚至將文本理解的內(nèi)容要求學生抄寫下來,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經(jīng)過努力好不容易記清幾個點,但到具體文本解讀的題目中又靈活應用不起來,多半是將記憶的東西整體搬套,得分效果很差;或者在理解課文之后,需要學生針對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的某一現(xiàn)象或某一問題表達看法時,學生語言往往十分貧乏,缺乏語文學科應有的味道,有時還偏離主題。很多課堂為了營造學生參與的氛圍,喜歡追求學生討論時的熱鬧場景,其實,喧囂的背后,真正參與合作討論學習的學生僅是少數(shù)幾個優(yōu)生,缺乏真正意義的思維碰撞和合作交流。對教師主導角色的理解欠準確,出現(xiàn)談講色變的誤區(qū),該講的不敢講,本來可以很容易操作的問題讓學生在漫無邊際的回答中兜圈子、捉迷藏。以上種種誤區(qū)嚴重脫離新課程標準要求,降低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我們要改善語文教學有效性,就要走出這些誤區(qū),正確理解課程標準,使語文教學真正行走在新課程改革的軌道上。
二、摒棄陋習,使語文教學著眼于學生的素質(zhì)發(fā)展
語文教師要順利走出上述誤區(qū),就要果斷摒棄教學中的種種不好習慣,遵循課程改革的理念,從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角度設計高效課堂教學流程。目前的語文課堂中,不少教學方式體現(xiàn)了很不好的習慣,如單向灌輸問題,老師不管學情,忽略學生思考和表達,追求學生正襟危坐和教室的鴉雀無聲,只顧自己滔滔不絕地滿堂灌,甚至講究課堂中師道的尊嚴,課堂成了教師表演的舞臺,這是語文教師最容易出現(xiàn)的不好習慣,也是學生感覺語文學科枯燥乏味的重要緣由。又如機械訓練問題,即不分學生需要,不注重激發(fā)興趣,不建立知識體系,只進行單純題海戰(zhàn)術(shù),不注重題型總結(jié),不關注解題思維形成,不指導解題方法等等。有效教學不僅是知識層面順利掌握,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機械訓練的教學方式很明顯是沒能注重學生學習過程與情感體驗的,必然會帶來教學的低效甚至無效。再如 “急功近利”,這是語文課堂中最普遍的問題,考什么教什么,很少耐心地花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思維碰撞、大膽表達、相互完善。課程標準中的全面發(fā)展、整體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學科素養(yǎng)、人文情懷等等要求,都被置于九霄云外。以上種種教學陋習是在應試指揮下形成的歷史殘余,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要堅決摒棄這些陋習,用更先進的理念,更人文的態(tài)度,更適合的方法,著眼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追求學生終身發(fā)展,真正培養(yǎng)適合時代和社會需要的人才。
三、加強對話,使語文教學模式更有效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不少老師開始研究新時代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模式。語文對話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歡迎和老師的重視。對話教學就是通過教與學的雙向互動,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用對話形式營造的教學場景。對話的基本思路應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有效的對話就是提出一個個有價值的問題并共同分析,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思考解決問題的行為指南。對話教學的基本模型是四個環(huán)節(jié),一是課前對話。首先是教師與教材的對話,即教師從學生需要的角度思考,認識學生在接受新知識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思維差異并預設好有關方法、策略;其次是學生與教材的對話,這主要指學生在課前對教材進行充分預習,對即將學習的新知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同時先期解決通過自主學習能弄懂的基本知識。二是課中對話。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以小組學習的形式開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生生對話,教者在學生對話時進行巡視并及時予以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資源。三是評價對話。教師根據(jù)學生學習表現(xiàn),采用師評、互評等方式進行師生、生生對話。教師要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四是課后對話。課后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及時進行了解,對教學不足及時反思,尋求不足以期下次改善,進行師生對話,自我對話。通過以上四個不同教學的對話,教師能及時掌控教學反饋信息,針對問題及時改善,探尋更好的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
四、結(jié)束語
總之,語文作為一門抽象性的人文學科,加強教學雙方的互動和協(xié)調(diào)至關重要。教者只有以對話者的身份與學生平等交流,真誠對話,才能讓學生真心誠意地接受,教者才能在對話中順利實現(xiàn)啟發(fā)、引導、交流、點撥的作用,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真正建立起新型師生關系,更有效地開展語文教學。
參考文獻:
[1]王兆平.閱讀教學中與文本對話的距離美[J].中學語文教學,2007(09).
[2]柯漢林.21世紀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文獻[M].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