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壽華
(龍巖市永定區(qū)城關(guān)中心小學,福建龍巖364100)
?
挖掘生活資源豐富“品生”課堂
余壽華
(龍巖市永定區(qū)城關(guān)中心小學,福建龍巖364100)
摘要:品德與生活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時刻要以現(xiàn)實生活為載體,立足學生的生活,以活動為手段,以生活為主線,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成長。用活動把課程與兒童的生活世界相聯(lián)系,從活動中關(guān)注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讓活動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載體。讓課堂回歸生活。
關(guān)鍵詞: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生活為主線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將“生活化的課堂”“課堂中的生活”融為一體;讓兒童在生活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進一步“學會生活、愉快生活、積極生活”。
品德課上的教學活動內(nèi)容的選擇,須從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背景出發(fā),既依據(jù)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顒又挥性从趦和罨A、最本源、最真實的生活體驗,才能引發(fā)他們內(nèi)心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認知,課程目標才得以實現(xiàn)。
例如:一年級上冊《了解我們的學?!芬徽n,新生剛?cè)雽W,對于眼前的學校、教師都是陌生的。讓學生了解學校情況,熟悉學校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作為學生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筆者在充分了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上,努力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的活動條件,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支持和引導剛進入學校的一年級學生開展校園探秘活動。在參觀探秘過程中,筆者有意識地引導他們?nèi)ビ^察、詢問及欣賞。如利用校園現(xiàn)有的特點作介紹,說到墻壁上掛的學生作品時,孩子們流露出敬佩的表情;看到校園中豐富的宣傳欄時,孩子們是新奇的目光;看到校園中美麗的花草樹木時,孩子們露出贊賞的目光;看到莊嚴的升旗臺時,孩子們是肅穆的眼神……回到教室中,孩子們爭著說對學校的印象??梢钥闯鼍牟贾玫男@環(huán)境對學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些經(jīng)歷使他們更加熱愛他們所生活、學習的地方。
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fā)他們內(nèi)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認識。因此,教師必須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nèi)容,將教材中的原有材料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鮮活材料結(jié)合起來,適時補充本鄉(xiāng)本土的“活”材料和學生身邊“真”實事件,進一步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與主動性。
魯迅先生說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眲?chuàng)設道德情境,能喚起和增強學生主體參與意識,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情境教學再現(xiàn)的是兒童生活典型的場景,是兒童生活體驗的一部分。教師應結(jié)合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來搭建教學情境,借以讓學生從實際的生活中真正體會、了解品德規(guī)則等。
例如:教學《為我們生活服務的人》一課時,在學生家長中挑選了一些行業(yè)的工作者:清潔工、醫(yī)生、警察、理發(fā)師等等,請他們一起參與課堂教學。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欣賞不同工作者工作時的照片,然后讓學生根據(jù)他們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說說這些工作者的工作是什么?如果沒有了他們會怎樣呢?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時,筆者適時分別請參與課堂教學的“清潔工、醫(yī)生、警察、理發(fā)師”,評評學生的見解,并走上講臺向?qū)W生介紹自己的工作,從而讓學生更直接地了解他們的工作,感受他們工作的艱辛。當聽了他們的介紹后,許多學生自發(fā)地向他們獻上了崇高的隊禮,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話語充滿整個課堂,“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班級中洋溢著學生濃濃的情、深深的愛,知識學習與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融為一體。學生既感受到勞動者的勞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又懂得了尊敬并感謝他們,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學生通過體驗和感悟所得到的這種體會才是真實的、有效的,這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關(guān)注兒童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具體體現(xiàn)。
兒童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是課程的基礎,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感受、認知、體驗和感悟,他們對生活過程體驗的越充分、越細膩,感悟的就會越到位、越深刻。
教學中應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個體活動,組織開展兒童直接參與的感受體驗活動、游戲娛樂活動、模擬操作活動、動手制作活動、表演欣賞活動、討論交流活動、作品展示活動等多種活動形式,讓學生在動眼、動耳、動手、動口、動腦中進行親身體驗,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做,玩中思”,使他們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冒出智慧的火花,在活動中創(chuàng)出新的情感。
例如,教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保護腸胃》時,筆者把游戲作為學習這課的有效學習方式。首先,讓全班的孩子每人在課前都準備好一個食物頭飾,可以是蔬菜、蛋、肉類、奶制品、水果和主食等,在游戲開始之前戴起來,于是每個孩子就代表一種食物;接著筆者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牙”“胃”“腸”頭飾,邀請三個孩子上來扮演這三種器官;然后,筆者也扮演一種食物,帶領下面的“食物”按小組開始闖關(guān)。上面的“器官”嚴格把關(guān),有的“食物”順利過關(guān),有的“食物”則被器官“拒之門外”,不過此時的“器官”必須在全班同學面前說明他拒絕該“食物”過關(guān)的理由。比如筆者的頭飾“漢堡包”上面故意畫了一只蒼蠅,于是筆者就作為“不干凈的食物”被拒絕過關(guān)。當時還有這樣一個小片斷,“冰淇淋”順利過關(guān)以后,緊跟其后的“麻辣燙”被“胃”攔住了,理由是“你那么燙,你跟在冰淇淋后面過去,我會難受的”,天真的“麻辣燙”馬上懇求道:“那我找把扇子給自己扇一扇,不就不燙了嗎?”在一片歡笑聲中,“胃”和“腸”仍然堅持:“不行,就算你不燙了,還是太辣,不能現(xiàn)在過去?!边@個片斷博得了全班同學的熱烈掌聲,將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整個游戲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表現(xiàn)力令筆者驚奇不已。孩子們頭戴可愛的頭飾,或傲慢,或謙虛,或可愛的表情,活靈活現(xiàn)地把食物的消化過程表演出來,他們完全融入角色之中,讓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觀地呈現(xiàn)面前,喚起他們已有的經(jīng)驗和體驗,并根據(jù)自己的認識水平參與辨析。這種方式加深了他們對生活的多向感悟,學會保護腸胃、學會彼此交流、學會生活??梢?,體驗在品德與生活的教學過程中是多么重要!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以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感為重要內(nèi)容的小學品德教育一樣如此。只有“躬行”,才能獲得真切的體驗,才能獲得深刻的認識,才能形成相應的情感。
總之,我們要統(tǒng)籌把握,綜合、動態(tài)地實現(xiàn)對兒童及其活動的支持、合作與指導。以活動為手段,以生活為主線,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從而讓學生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培養(yǎng)他們熱愛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讓品德課堂回歸生活。
參考文獻:
[1]潘芳.以“動”求“活”,提高教學有效性[J].教育科研論壇,2008(05).
[2]韓超.《品德與生活》中游戲教學有效性探討[J].小學時代(教師),2011(06).
[3]黃雅芳.提高品德教學有效性應理順“三個關(guān)系”[J].新課程(教師版),2011(09).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884(2016)02-0081-02
收稿日期:2015 - 12 - 20
作者簡介:余壽華(1966-),女,福建龍巖人,龍巖市永定區(qū)城關(guān)中心小學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