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建黨初期中共對青年學生開展史學教育論略

        2016-04-15 07:24:15□楊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 2016年2期
        關鍵詞:歷史教育青年學生思想教育

        □楊 東

        (天津商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134)

        ?

        建黨初期中共對青年學生開展史學教育論略

        □楊東

        (天津商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300134)

        [摘要]中共在建黨初期對史學教育至為重視,共產黨人以北京大學、上海大學、黃埔軍校等為依托,創(chuàng)新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展開了極具成效的史學教育活動。在此過程中,中共既注重唯物史觀的課程體系建設和史學服務社會的致用功能,同時也注重對革命運動史和國情教育的講解。中共將史學教育與社會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的教育方式,極大地促進了青年學生的價值觀的轉變,在革命人才培養(yǎng)方面發(fā)揮了史學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青年學生;歷史教育;課程體系;思想教育

        近代以來,隨著西學思潮的大量傳播,傳統(tǒng)史學教育受到了不少有識之士的批評撻伐,他們紛紛要求變革原有的史學教育傳統(tǒng),倡導新的史學教育體系。中共在成立初期就針對青年學生開展了極具成效的史學教育活動,近年來,學界盡管對中共建黨初期相關問題的研究日顯繁榮,相關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但是,有關中共建黨前后史學教育活動的開展,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實際上,中共建黨前后,在史學教育方面做了不少富有成效的工作,特別是在北京大學、上海大學與黃埔軍校的史學教育,是極具代表性的。鑒于此,本文擬就中共建黨前后的史學教育活動作一粗淺的梳理。

        一、唯物史觀在北京大學中的引進與對教學的影響

        俄國十月革命后,中國“出現(xiàn)了一個嶄新的時期。中國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中國的面目就起了變化了?!盵1]P503這種變化在個人層面上在李大釗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變化可謂是一個縮影。

        還在中共建黨之前,李大釗就先后發(fā)表了多篇史論文章。這些文字不僅較系統(tǒng)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剩余價值和階級斗爭學說的基本內容,并初步運用唯物史觀指導歷史研究。在他看來:“歷史這樣東西,是人類生活的行程,是人類生活的聯(lián)續(xù),是人類生活的變遷,是人類生活的傳演,是有生命的東西,是活的東西,是進步的東西,是發(fā)展的東西,是周流變動的東西;他不是些陳編,不是些故紙,不是僵石,不是枯骨,不是死的東西,不是印成呆板的東西。我們所研究的,應該是活的歷史,不是死的歷史;活的歷史,只能在人的生活里去得,不能在故紙堆里去尋?!盵2]P200這是李大釗對歷史學的認識,也是他開展歷史教育所遵循的原則。

        李大釗在制定“北大史學系課程指導書”中指出:“本系對于史學,本國與外國并重,蓋現(xiàn)代史學,以人類全部之歷史為歸宿,歷史哲學家所謂溥遍史是也。故本國與外國各種史,須匯通觀之?!睔v史強分時代、國界“皆不適當”,學習歷史時,“務期本國與外國同一時代之歷史,詳細比較”,“本國與外國同時代之歷史,均宜于同一學年學習。”學史“不習基本科學,則史學無從入門。所謂基本科學者,即人文地理、生物學、人類學及人種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憲法、社會心理學等;必須于二年以內先行學完,乃可以研究史學?!被究茖W既習之后,“各種專門的學術史,如政治史、經濟史、法制史等,亦須次第選習。而宗教史、文學史、哲學史、美術史等,亦可以補通史之不足”。本系最重要之學科是“本國史學概論、本國史學名著講演、歷史學、歐美史學史等”,“本國、外國史學之變遷利病及治史方法,尤宜深知灼見?!笨脊艑W“為研究史學之重要外助學科”,今雖尚未添設;“宜先注意學習。統(tǒng)計學亦為史學之重要補助學科?!笔穼W是“以全部人類之歷史為歸宿,則外國語至為重要”?!氨鞠低鈬Z作為必修科外,各種外國史,均酌定各國原本為必需之參考書?!北鞠嫡n程,“就史學應有之常識,務求設備完全。至于得此常識以后,欲專研究人類全史,以成所謂世界史或溥遍史;或專研究一國史,如本國史及英、美、法、德、俄、日等國史,或專研究學術史,如政治史、經濟史、法制史、宗教史等,則任各生之志愿。此則大學院或研究所之責任,而非本系四年內所能謀及。若就此四年內分課程為二組,如本國史組,外國史組,各便擇一專攻,則史學應有之常識,恐不完備,造就淺薄,頗不適于復雜之史學。此本系課程之組織與他系不同之點也?!北鞠怠艾F(xiàn)定必修科為四十單位,選修科及外國文至少亦須滿四十單位”。[3]P689-690

        由李大釗等人制定的《北大史學系課程指導書》,可謂“是研究史學的門徑”[4]P38,由此足見李大釗的史學素養(yǎng)已為人們所認可。他在歷史學方面的優(yōu)長,也在他的歷史教學中具體展開運用。1920年7月開始,李大釗相繼在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中國大學等高等院校,開設唯物史觀、史學思想史、史學要論、社會主義、工人的國際運動與社會主義的將來、女權運動史等課程,并運用唯物史觀為指導講解歷史和回答現(xiàn)實問題。不過在眾多課程中,李大釗在“唯物史觀研究”和“史學思想史”課程上投入的精力應該是最多的,其成效自然彰顯。

        羅章龍在回憶李大釗講授《唯物史觀》課程時說:“過去的歷史課,都不外是按舊史觀,照本宣科,不出春秋義法和二十四史范圍。而李先生講授這門課程,在當年是件新鮮事物”,他的講義“從科學的唯物史觀出發(fā),立意創(chuàng)新,內容精當,而且篇幅很多。他在課前親自散發(fā)講義,每次都有十張八張,的確開全校風氣之先,足見他是經過了長期準備的。李先生講課有系統(tǒng),兼有條理,而且聯(lián)系中外數(shù)千年的歷史發(fā)展加以印證,具有高度說服力,所以同學們聽課十分踴躍,座無虛席,遲到的就站著聽講,這些對我印象至深?!庇捎凇袄钕壬鷮W貫中西,思想新穎,正是這些青年學生所向往和追求的榜樣,于是對他深為敬仰,自然就團結在他的周圍”[5]P29。楚圖南也說:“當我想到我青年時候開始接觸到共產主義,初步接受了馬列主義的啟蒙教育時,我不能不紀念和懷想李大釗同志——我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先驅者和我黨的杰出創(chuàng)始人之一。”[6]P67

        李大釗一方面通過歷史教學引導青年,另一方面也在實踐中幫助青年。其時北京大學已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青年學生的思想十分活躍。李大釗和許多熱心時事、常到圖書館借書閱覽的學生熟悉起來。和謁的態(tài)度、清新的思想以及熱心助人的性格和習慣,使得很多人愿意同李大釗接觸,李大釗也正好利用這種條件,盡可能地與青年學生彼此交流思想。為幫助北大新潮社,李大釗專撥一層房間來支持他們,同時經常在《國民》雜志上刊發(fā)史學論文。他的思想對新潮社、國故社兩個社團的青年學生都產生了影響。青年學生羅家倫發(fā)表的《今日之世界新潮》,與李大釗《法俄革命之比較觀》,有著相當接近的思想觀點。新潮社成員譚平山在李大釗思想的影響下,逐漸轉向政治思想研究。他的《“德謨克拉西”之四面觀》一文,還引用《共產黨宣言》中談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應采取的“十大要領”,其革命思想產生了深刻的轉變。張國燾也回憶說;“五四運動后,中國年輕一代的思想開始劇變,這是由于他們身受種種壓迫,目睹政府的腐敗顢頇,再加上俄國革命的影響所致。他們開始向往各派社會主義的學說。李大釗先生是北京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中心人物,他所主持的北大圖書館成為左傾思潮的發(fā)祥地。我和李大釗先生的接觸,似乎也成為促使馬克思主義運動在中國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盵7]P79

        李大釗的歷史教育思想,既體現(xiàn)著鮮明的唯物史觀,又有著服務社會的致用功能。他說:“歷史是亙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整個的全人類的生活。換句話說,歷史是社會的變革。再換句話說,歷史是在不斷的變革中的人生及為其產物的文化?!盵2]P204因此,史學研究者應“根據新史觀、新史料,把舊歷史一一改作,是現(xiàn)代史學者的責任”[3]P311。歷史學既然是研究人類生活及其產物的文化的學問,自然與人生有密切的關系。“史學既能成為一種學問,一種知識,自然也要于人生有用才是?!蹦切爸皇瞧刂R,而忽于使用知識之人格,知識也不過是作惡的材料。”在他看來,“現(xiàn)在史學的研究,及于人生態(tài)度的影響很大”。實際上,李大釗所倡導的史學研究,已然具有社會科學的特性。

        歷史學的目的,在考察人類社會生活的經歷及其變革;而社會學乃在人類社會生活的結合及其組織。歷史學是就人及人群的生活經歷為理論的研究,以尋其理法者;社會學是就人群的共同生存的一切社會現(xiàn)象,為理論的研究,以尋其理法者。簡明的說,歷史學是把人類社會的生活縱起來研究的學問,社會學是把人類社會的生活橫起來研究的學問。吾人若欲把人事現(xiàn)象充分的施行科學的研究,二者悉所必要。自其學問的性質上說,二者有相資相倚的關系,自不待言。[3]P405-406

        這一設想在其制定的《北大史學系課程指導書》中,已有明顯的體現(xiàn)。隨后中共在上海大學的教育實踐中,實際上已經開始具體運用了。

        二、史學社會學化背景下在上海大學開展的歷史教育

        上海大學是中共與國民黨聯(lián)手創(chuàng)辦的“革命大學”。上海大學的前身是私立東南高等師范學校。這個學校曾想用辦學的名義來發(fā)財,但學生團結起來趕走校長。起初,學生中與中共有聯(lián)系的曾要求黨來接辦這所學校,后經中央考慮認為還是由國民黨出面辦這所學校,且籌款也方便。最終于右任擔任校長,并改名為上海大學。

        于右任接任后,認為“社會黨(即共產黨——引者注)乃吾國新起為政治活動之黨。吾聞其黨多青年,有主張,能奮斗之士”,故而“不得不寄厚望予他們”[8]。經由李大釗介紹,鄧中夏和瞿秋白分別于1923年4月、6月受聘任上海大學總務長、教務長。當時于右任是上海大學校長,“但只是掛名,實際辦事全靠共產黨員”[9]P200。朱自清、田漢、鄭振鐸、周建人、俞平伯、豐子愷以及共產黨人蔡和森、任弼時、蕭楚女、惲代英、沈雁冰、高語罕、蕭樸生、蔣光慈、鄭超麟、彭述之等先后都在上海大學任教,可謂是一所名副其實的“革命大學”。

        鄧中夏、瞿秋白為辦好學校,他們一到任就起草《上海大學概況》,擬寫了《上海大學章程》。瞿秋白更是提出要把學校辦成“現(xiàn)代中國所當有的‘上海大學’”,使之成為“南方的新文化運動中心”。瞿秋白指出:“近幾年來由空論的社會主義思想進于更有系統(tǒng)的社會科學之研究,以求確切的了解其所要改造之對象,亦即為實際行動所推演求進的結果——這確是當然的領向?!币虼?,“切實社會科學的研究及形成新文藝的系統(tǒng)——這兩件事便是當有的‘上海大學’之職任,亦就是‘上海大學’所以當有的理由?!盵10]P127瞿秋白辦學尤重社會學系、文學系、藝術系,他認為這“三系最重要”。特別是社會學系,瞿秋白、施存統(tǒng)、彭述之先后擔任這個系的主任。在瞿秋白看來,社會學對中國革命的發(fā)展,具有理論方法上的優(yōu)越性。它不僅是認識人類社會現(xiàn)象的重要方法,而且也是理解中國歷史的重要工具。瞿秋白說,社會學“當定于其能抽象研究一切人類社會現(xiàn)象的公律之時,我們現(xiàn)在當然已可不偏于那敘述的社會學,亦并不遺忘社會進化史及社會學史;然而必以一有系統(tǒng)的為基礎,方能為真正的各方面之比較研究。研究之最后期,并當以此社會學的方法整理中國史料所謂‘乙部’的國故——直至于志書等,以期切于實際?!盵10]P130

        瞿秋白將社會學與歷史學融為一體,與李大釗注重史學的社會學化,強調史學的致用性可謂異曲同工、不謀而合。同時也表明,在中國革命中,社會學與歷史學已然成為開展革命運動的重要思想載體和認識基礎。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盡管上海大學建立社會學系之前,燕京大學與滬江大學業(yè)已先后建立了社會學系,但是與前二者所不同的是,上海大學社會學系一開始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武裝學生。基于此,瞿秋白在社會學系中不僅設置了史學系,而且在社會學系中也有不少歷史課程。

        表1 上海大學社會學系關涉史學的科目表

        資料來源:《瞿秋白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30-131頁。

        《社會進化史》這門課程由蔡和森擔任。他講的是社會進化,“實質上全是社會發(fā)展史”。在課堂上他既闡述恩格斯的《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也引證《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有關章節(jié)。每講到關鍵的章節(jié),總是博引旁征,講的詳盡明確。例如講到從猿到人,首先是由于四肢分工,兩只手不但起了勞動作用,而且由于兩只手的經常勞動,影響了大腦和身體的發(fā)達和變化。他講到五種生產方式,特別把每一個有關的概念,解釋得十分詳細,指出概念的連續(xù)是做學問的基本條件之一。對于每一生產方式為什么會自然而然地銜接交替,以及每一生產方式的特點和特征,也都講得很清楚。講到火和鐵被人類所利用,總是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原理,說明火和鐵使用對人類進步所起的作用。最后講到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他“把社會進化史講的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全系同學都表示歡迎,傾注全力聽講。開始只是社會科學系的學生,稍后,有許多其他系的學生也來旁聽,不但教室人滿,連窗子外面都擠滿了旁聽同學?!碧貏e是通過他講述恩格斯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青年同學們由此才懂得歷史也是門科學,思想逐步開朗,認識也不斷進步,使上海大學的學生思想面貌煥然一新。”[11]P117

        鄧中夏當時兼任史學系教員,他主要講授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斗爭的歷史,講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的情況,講各國革命運動史和中國工人運動史。鄧中夏不僅在課堂上講,而且還帶著學生到工人中去開展工人運動。從小沙渡、潭子灣到蘇州河對岸有日本內外棉紗廠,也有中國資本家的棉紗廠,蘇州河對岸都是工廠區(qū),鄧中夏經常帶學生們一起搞工人運動幫助辦工人夜校,輪流到工人夜校去教書。此外,上海大學還開設“社會主義史”、“唯物史觀”、以及“西方革命史”等課程。其時,高語罕講授西方革命史,每周五次,每次二小時,“既無課本,亦無講義,往往旁征博引,無所不談,學生以其淵博動聽,亦時常滿堂?!盵12]P513

        除此之外,上海大學還經常請人做歷史講座。1923—1924年,李大釗就多次到上海大學開歷史學講座。第一次的主題為“演化與進步”,強調“演化是天然的公例,而進步卻靠人去做的。我們立足在演化論和進步論上,我們便會象馬克斯一樣的創(chuàng)造一種經濟的歷史觀了。我們知道這種經濟的歷史觀系進步的歷史觀。我們做人當沿著這種進步的歷史觀,快快樂樂地去創(chuàng)造未來的黃金時代。黃金時代不是在我們背后的,是在前面迎著我們的。人類是有進步的,不是循環(huán)而無進步的。即就文藝論,也不是今下于古的。所以無論如何,應當上前進去,用了我們的全力,去創(chuàng)造一種快樂的世界。不要悲觀,應當樂觀云云?!盵13]第二次主講《史學概論》,星期二、四兩日上午八時起開講,分六次講完[14]。當時“同學仰慕其名望,群赴聽講,座無隙地,窗檻戶外也站滿了人”[15]P35。

        綜觀上海大學的史學教育,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講授內容,無疑可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馬克思主義史學教育。從社會進化史到革命運動史,從唯物史觀到階級斗爭,都體現(xiàn)著鮮明的馬克思主義特色,真正實現(xiàn)了瞿秋白所設想的“現(xiàn)代中國所當有的‘上海大學’”,教學效果自然良好。一位曾在上海大學就讀的青年學生后來回憶說,我的家庭是一個小地主,另一同學的家庭是一個官僚,僅從我自己來說,階級觀念和階級斗爭的觀點是在上海大學確立的:“我們當時參加革命,只憑一股革命的熱情,沒有真正的階級立場。在上大社會學系學習了馬列主義理論,才樹立了階級觀點的基礎,反對那個剝削階級家庭。在革命過程中,是你影響家庭,還是家庭影響你呢?這個問題關系很重大。當時參加革命的青年學生,大都是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家庭出身,為什么斗爭那么堅決呢?就是因為樹立了階級斗爭的觀點,分清了敵我。上大能培養(yǎng)出那么多的革命骨干,這個教育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16]P111-112

        從上海大學歷史教育的開展我們不難看出,當時的史學教育已經完全摒棄了舊時的治史、修史方式,而是將其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緊密結合起來,與中國的革命運動緊密結合起來。即便在上海大學講授英文的張?zhí)祝懊x上講的是英文課,但課文本身花的時間并不多”,他講完課文后,“結合我國的現(xiàn)實斗爭,談當前的階級斗爭,談政治上、組織上的重要問題。他向我們指出帝國主義特別是英帝國主義的反動本質,分析它們如何利用中國的封建軍閥瓜分中國的情形。”[17]P44正如鄧中夏所說,上海大學就是要“指示學生一條應走的道路和一種應受的訓練”,把他們培養(yǎng)成優(yōu)秀的“建國人才”,這便是“上大的使命”[18]P184。

        三、黃埔軍校以史學為載體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廣州黃埔軍校在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大革命時期創(chuàng)辦開學,這是一所由共產黨參與創(chuàng)辦的學校,一時云集了以周恩來、惲代英、瞿秋白、聶榮臻、葉劍英等為代表的大批共產黨人。

        根據蔣介石在1926年的調查估計,“在一萬黃埔?guī)熒?,約有CP2000人”。因而有人認為黃埔軍?!笆枪伯a黨的基地”。[19]P274作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黃埔軍校實行軍事政治教育并重的方針,對不同黨派和不同學派的思想理論實行兼容并包的政策。軍校一方面開設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教育課程;另一方面也積極開展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軍校訓令中明確規(guī)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等書籍,本校學生皆可閱讀”。[20]P6其時,歷史教育為政治教育而服務,在黃埔軍校開展起來。根據黃埔軍校政治教育的科目,設置如下課程:

        表2 黃埔軍校史學教育科目表

        資料來源: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編:《黃埔軍校史料》,廣東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88-200頁

        黃埔軍校設置的上述科目,重要特點是是詳今略古,注重對當時革命運動史的講解,其次是注重國情教育,使學生了解中國的基本情形,同時也要注重對世界國情與世界革命運動的了解。這樣的課程設置,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使學生“徹底了解他自己的責任”,能夠在畢業(yè)時達到國民革命軍的水平標準,“漸進而成為真正的國民之武力”;是使學生徹底了解“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中國的國民革命“一定要與世界反抗資本帝國主義的革命勢力聯(lián)合起來,不妥協(xié)的打倒資本帝國主義與國內他的走狗軍閥與買辦階級”;是使學生“徹底了解各種與革命運動有密切關系的社會科學常識,使他們因此更能了解黨的主義與政策的意義”。同時“可以洗刷學生在入校以前所受許多流俗傳統(tǒng)的錯誤見解的影響,以養(yǎng)成他們的確定的人生觀”;是使學生徹底“了解世界與中國政治經濟方面各種重要的現(xiàn)象與問題,同時亦注意中國重要各省都市與鄉(xiāng)村政治或社會經濟情形”,進而“使他們能了解客觀的事實與其因果關系,然后對于各種政治問題,能夠有很正確的觀察與合當?shù)男麄鳌?;是使學生徹底“了解革命運動是起于農工群眾的物質要求,革命的勝利,亦必須靠農工群眾的努力參加始能有所保障。”要使學生知曉中國革命“不僅是靠一部分同志個人的勇敢奮斗;而是在有這種領袖能夠領導同志深入群眾,有這些勇敢的同志能夠在各種群眾中發(fā)生影響,這樣才可以用黨的主義在下層階級造成民眾的實力,以求貫澈(徹)黨的一切主張?!盵20]P189-191

        毫無疑問,黃埔軍校以歷史為載體開展的政治教育,其效果是非常明顯的。據曾在黃埔就學和任教的師生回憶說,惲代英講授歷史唯物論與辯證唯物論的綜合科學,是富有哲理的課程,文化程度低的,是不容易聽懂的,可是惲老師一上臺,經過深入淺出的一番講解,幾乎沒有一個不懂的。他講課的本領并不背誦講義,而是善于聯(lián)系實際,善于對比,善于批判資產階級學者的觀點,有時也饒有風趣,令人一聽不忘,百聽不厭,記起筆記來,也是令人毫不吃力的。另外,他每講完一節(jié),容許大家用口頭或書面向他提出疑難的問題,然后將問題集中整理,一個個的來解答。

        學生對惲代英共同的評價,認為這位老師“不愧為青年運動之師”。對于李合林教官講授的《法國大革命史》,他“聯(lián)系到中國革命的實際,認為孫中山先生倡導民主主義革命,是深受法國大革命初期啟蒙思想——自由、平等、博愛的影響的”。由于他“知道政治科的學生有的年齡比他大,有的受過國內外大專學校的教育,有的是任過大專院校的教授多年”,所以“他每次講課時,態(tài)度是很謙虛的”,講的“很生動”[21]P176。

        許德珩曾三次到黃埔軍校講演,總題目是《社會主義史》,內容講的是社會主義歷史的發(fā)展,其中講得最引人入勝的是巴黎公社,他將巴黎公社的前前后后,以及反動派怎樣,工人怎樣,梯也爾怎樣,講得清清楚楚。學生們聽了,對巴黎公社的工人斗爭印象最深,最受感動。這是第一課。第二講是十月革命,講列寧從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這一段也講得很精彩。第三講是德國革命,斗爭也十分尖銳,講到盧森堡、李卜克內西如何犧牲的情況等等。這三段歷史在無產階級斗爭史上很重要,題目抓得準,對學生的教育很大,影響深遠。我聽了,也深受教育。這些革命的道理,聽講的無論是共產黨員或國民黨左派都容易接受。尤其是講巴黎公社……講得激昂慷慨,有聲有色。還講到巴黎公社社員戰(zhàn)斗到最后的那堵著名的巴黎公社墻等等。[21]P286

        不僅青年學生認可,即便后來蔣介石對共產黨越來越不滿的情形下,他也不得不承認,如果逼走共產黨人,必然會削弱部隊的戰(zhàn)斗力,“不惟革命前途上受一莫大之損失,即我諸同學凡為革命分子者之個人,無形中亦皆受極大之損失。而我團體之損失固不待言矣”,于是難免感懷“損失莫大焉”,“軍隊政治工作無人”了[22]。但是,蔣介石最終還是走向了“四一二”之路,開始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革命走向了低潮。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中共又通過武裝斗爭和土地革命,終究成功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幾塊革命根據地,由此又開啟了蘇維埃時期的革命教育。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6冊[Z].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2]李大釗史學論集[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

        [3]朱文通等整理編輯.李大釗全集:第4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4]傅振倫.七十年所見所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5]羅章龍.亢齋回憶錄——記和守常同志在一起的日子[A].回憶李大釗[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6]楚圖南:懷念先烈李大釗[A].回憶李大釗[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7]張國燾.我的回憶:第1冊[M].北京:現(xiàn)代史料編刊社,1980.

        [8]于右任.國民黨與社會黨[J].東方雜志,1924(1).

        [9]茅盾,韋韜.茅盾回憶錄:上[M].北京:華文出版社,2013.

        [10]瞿秋白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1]胡允恭:創(chuàng)辦上海大學和傳播馬克思主義[A].回憶蔡和森[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2]周啟新:革命的大學——上海大學[A].鐘叔河,朱純.過去的學校[C].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2.

        [13]上大昨日之演講[N].民國日報,1923-04-16.

        [14]上海大學特別講座布告[N].民國日報,1923-11-10.

        [15]李桂林.中國現(xiàn)代教育史教學參考資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16]上海市委黨史征集委員會.上海大學(1922-1927年)[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6.

        [17]陽翰笙.憶我的良師益友張?zhí)淄綶A].回憶張?zhí)譡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8]黃美真.上海大學史料[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4.

        [19]王建吾.黃埔軍校史論稿[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20]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黃埔軍校史料[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5.

        [21]廣東文史資料:第37輯[Z].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2.

        [22]楊奎松.蔣介石從“三二○”到“四一二”的心路歷程[J].史學月刊,2002(6).

        (責任編輯:胡碩兵)

        A Primary Discussion on the Historical Education for Young Students Implemented by the CPC in the Early Period after Established

        YANG Dong

        (SchoolofMarxism,TianjinUniversityofCommerce,Tianjin300134,China)

        Abstract:The CPC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historical education in the early days after established.At that time,the Chinese communists,resting upon Peking University,Shanghai University,Whampoa Military Academy and other bases,innovated in curriculum system,updated teaching contents,and made use of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implementing effectiv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on history.During this process,the CPC not only paid attention to the curriculum on materialistic view of history,but also emphasized the function of history in serving the society,and meanwhile stressed the teaching on the history of revolutionary movement and the education on national conditions.The combination of historical education with social reality greatly promoted the change of young students’ value,and also energetically pushed the advancement of Chinese revolution.

        Key words:young students;historical education;curriculum system;ideological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D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599(2016)02-0095-07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全國高校優(yōu)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yōu)資助計劃”專項項目“延安時期青年學生的史學教育與社會實踐的成效與啟示研究”(項目編號:14JDSZK060)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楊東(1978—),男,陜西府谷人,天津商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歷史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共黨史。

        [收稿日期]2016-01-12

        猜你喜歡
        歷史教育青年學生思想教育
        論社會實踐對農業(yè)類院校青年學生的素質提升的作用
        東方教育(2016年20期)2017-01-17 20:16:26
        長征精神對于構建當代青年學生精神家園的啟示
        五四新潮下的歷史教育
        關于中學歷史教育教學任務的幾點思考
        以“四進四信”教育引領校園文化研究
        亞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21:02:45
        論五四時期青年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探索歷程
        山東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8:27:25
        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49:02
        體育教學基本原則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
        體育時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54:49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關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創(chuàng)新方式摭談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人妻| 91九色熟女潮喷露脸合集| 一区二区三区美女免费视频| 中字幕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农村无码|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久久久亚洲av成人乱码| 艳妇臀荡乳欲伦交换h在线观看| 8ⅹ8x擦拨擦拨成人免费视频 | 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优质女主播在线观看| 日本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久久久久97| 国产精品视频牛仔裤一区| 亚洲愉拍自拍视频一区| 日本人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瑟国产精品久久| 日韩免费小视频| 亚洲天堂av在线免费看| 亚洲国产a∨无码中文777| 海角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糖心| 久热香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免费看黄片视频在线观看| 厨房人妻hd中文字幕| 国产剧情麻豆女教师在线观看| 天天澡天天揉揉AV无码人妻斩| 干出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全免费a敌肛交毛片免费| 色综合自拍| 久久99精品免费国产| 亚洲av午夜一区二区三|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最新日韩av在线不卡| 国产亚洲一本二本三道|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 亚洲色图视频在线| 国内偷拍第一视频第一视频区| 日韩经典午夜福利发布| 女人夜夜春高潮爽a∨片传媒 | 亚洲av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