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滿
摘 要: 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從不穩(wěn)定到穩(wěn)定、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良好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就會讓人終生受益。據(jù)有關資料分析,對于絕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學習成績的好壞,智力因素占有20%,非智力因素占80%。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學習習慣又占據(jù)最重要的地位。在現(xiàn)實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注重課文的內容分析,缺少對學生進行閱讀習慣的方法指導。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較慢,直接影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及考試中閱讀題型的得分。一線教師必須致力于學生閱讀習慣養(yǎng)成的研究,挖掘學生的智力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增強學生學習效果。
關鍵詞: 初中語文 閱讀習慣 教法探究
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很多中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不穩(wěn)定,變化大。在閱讀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維持閱讀興趣的持續(xù)性。高爾基說:“每一本書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盵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實現(xiàn)由“我要讀”到“我愛讀”的轉變。任何好的習慣的養(yǎng)成,都必須經過長期的訓練。所以,要使學生明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盵2]的道理,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做到習慣成自然,并探索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一個人掌握知識,理解文章,形成能力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初中生,正處于形成能力的關鍵階段,更要培養(yǎng)這種好習慣。筆者認為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1.培養(yǎng)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字典是不說話的老師”,筆者在教學時要求學生都準備一本現(xiàn)代漢語詞典,這樣學生閱讀時遇到生字詞就能隨時查閱字典解決。學生能隨時查閱字典,就等于身邊隨時都有一位老師在輔導他?!敖探o學生查找工具書的方法,幫助學生養(yǎng)成使用工具書閱讀的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3]。
2.培養(yǎng)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學生在閱讀時總會伴隨積極的思維活動。如果不會邊讀邊思考,那么不會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伴喿x,就是通過視線的掃描,篩選關鍵性語言信息,結合頭腦中儲存的思想材料,引起連鎖性思考的過程”[4]。教學實踐證明,如果學生讀書能邊讀邊思考,則不但會解決理解課中許多問題,而且會出人意料地顯示出他的聰明智慧。閱讀語文也好,看課外書也好,都要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思考的習慣。粗枝大葉或者囫圇吞棗地看書,收益就不大,尤其對那些名家名作,更要逐字逐句逐段細心琢磨,體會作者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的精妙之處。這樣,才能吸取精華,提高閱讀能力。這種習慣要靠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
拿朱自清的名篇《春》來說,文章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小草人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苯處熅鸵龑W生邊讀邊思考:“偷偷的”和“鉆”字用得好,為什么?聯(lián)系課文,想一想,就不難知道:“偷偷的”是寫小草不經意間生長出來,“鉆”字則體現(xiàn)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用別的詞則不能體現(xiàn)出這種效果。學生在讀句中能體會到這些意思,就會感到作者不愧是語言大師,文筆是如此精煉。
3.培養(yǎng)閱讀時圈點批注的習慣
古人常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泵珴蓶|同志在讀《二十四史》時,作了無數(shù)的批注、評點,在空隙處密密麻麻寫滿了自己的看法,這個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人教版語文實驗教科書中的閱讀課文都安排了“導讀”,課前提示中,要求將文章感受深刻的語句畫下來,體會含義、談談感受等,這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有效方法。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符號體系,并養(yǎng)成使用習慣。比如在讀課文時,引導學生用橫線標出詞語,用雙線標出中心句,用波浪線標出精彩句,用著重號標明重點詞,用問號標明疑問處,用感嘆號標明重要之處,還可以用三角形、圓圈、方框等符號標出需要標注的地方。那么,該怎樣引導學生進行勾點圈畫和批注呢?這里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為例:
首先,通讀課文時圈點批注,掃清閱讀障礙。教學時,老師先示范,教給學生方法。在“訓誡”、“迂回”、“啜泣”等生字詞上圈畫(劃橫線),點出“瘦骨嶙峋”等重點詞(點上著重號),隨時查閱工具書,在空白處給生字詞注拼音、批注詞及分段理由,并寫出段意。在批注時,要著眼于解詞方法及分段方法的學習。如解釋詞語時,可以相機指點因詞而異的六種解詞方法:查字典注釋法,詞素解詞法,近義比較法,演示法,聯(lián)系上下文及生活實際解詞法等,使學生掌握的學法變一為眾。
其次,精讀課文時圈點批注,理解課文內容。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要根據(jù)單元重點和課文特點,著重引導學生圈點批注表明思想的關鍵句子,圈點批注讀時所要弄明白的詞法句式。隨著教學的進行,指導找出中心句、中心詞。如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結尾段“我”的感受的句子:“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上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并批注“我的體會與感受到的哲理”,通過分析具體語句,使學生對文章主旨有更深的了解。
4.培養(yǎng)學生寫讀書筆記的習慣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是閱讀與寫作的經驗之談。的確,學生在閱讀中邊讀邊記,隨時記下作品里精彩優(yōu)美的語句和文章的片斷,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博采讀物的長處,并消化吸收,學以致用,在需要時參照、借鑒。這樣,使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不閱讀的習慣,積少成多,自然會豐富學生的內涵,打下堅實的文化積淀。這就是做讀書筆記的好處。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蓖瑯樱喿x是讀者與文本、作者之間對話的過程,而且是個性化的自由閱讀過程。學生如能把自己與作品、作者之間心靈交流和感情溝通的個中滋味隨時記下,這就是心得,也是一種創(chuàng)作。因為讀而有了寫的動力和材料,因為寫更渴望讀。這樣以讀促寫,讀寫結合,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高都有幫助。
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做讀書筆記,寫讀書心得。具體要求如下:
首先,要養(yǎng)成習慣,必須堅持不懈。讀書筆記是學習的重要方面和有機組成部分,要從提高學習效率的高度認識做好讀書筆記的意義,在思想上真正重視做好讀書筆記,并把做好讀書筆記作為一種自覺行動。筆記的內容應包括記錄時間、作者、文章寫作背景、好句好段摘抄、語言賞析、讀書心得等。
其次,條理清楚,規(guī)范統(tǒng)一。條理清楚是指讀書筆記的內容要有條有理,層次分明;規(guī)范統(tǒng)一是指做筆記時的數(shù)碼、符號、字母等要規(guī)范,格式要統(tǒng)一。一般來說,不同的問題要分段寫,問題之間要留空,關鍵詞和非關鍵詞應盡可能用不同的字體或不同的顏色書寫。
再次,分類整理,形式多樣。
在進行讀書筆記時,要盡量把筆記做好分類。每本讀書筆記要有目錄,里面的內容為描寫自然景物的積累在一起,描寫人物的段落語句寫在一起,運用相同修辭方法的歸為一類等;在形式上,主要有摘要式讀書筆記、評注式讀書筆記、心得式讀書筆記等。
最后,處理好學、思、記三者之間的關系。讀書筆記只是輔助我們更好地工作的一種手段而不是學習的主要任務。所以,學習時應盡可能做到邊學、邊思考、邊記筆記,使三者協(xié)調進行。如果只追求筆記的完整而忽視理解和實踐,則必定是舍本求末。
參考文獻:
[1]袁世碩.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5:158.
[2]小雨.名人名言錄[M].金城出版社,2003,6:45.
[3]杭僑鳳.幫助學生養(yǎng)成查閱工具書的習慣[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5(4).
[4]章熊.談現(xiàn)代文閱讀的能力要求[J].中學語文教學,19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