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
?
根據(jù)“四美”確定寫景散文的教學內(nèi)容
□盧麗
摘要:寫景散文該怎樣教、教什么?長期以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因此,關于寫景散文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與確定這個話題的討論與實踐就顯得非常必要。而從寫景散文的“畫面美”“語言美”“情感美”“哲思美”四個角度切入文本,并根據(jù)這類散文的“四美”特質來確定教學內(nèi)容則是比較適宜的選擇。
關鍵詞:寫景散文;教學內(nèi)容;確定
現(xiàn)當代寫景散文在各版本初中語文教材中都占了相當一部分比例,而且各類教學考試中,寫景散文也是常考的熱點。因此,教師適宜地確定這類散文的教學內(nèi)容,準確地把握教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學內(nèi)容的隨意性過大依然是難以消除的痼疾,教什么與不教什么,完全憑教師個人喜好。筆者以為,根據(jù)寫景散文的“四美”特質來確定教學內(nèi)容是比較適宜的選擇。
寫景狀物類散文的突出特點莫過于作家對畫面的描摹,“寫景,真真切切,活靈活現(xiàn),情寓其中;狀物,細致入微,形神兼?zhèn)?,意蘊其內(nèi)?!盵1]感知畫面美是批文入情,由感入悟的基礎,然后才能心神合一,穿越時空阻隔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進而才能探尋作者的心靈世界。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全文以作者盼春、頌春的感情作為線索,描繪出一幅花卉爭榮、生機勃勃的春景圖。教師在教學時就應以作者筆下的五幅春天的畫面為基礎來確定課堂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簡要圖示如下:
感知畫面美重在聯(lián)想和體會,教學中,教師應依據(jù)作家筆下的畫面,指導學生將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還原為自己曾經(jīng)有過的類似的生活體驗。
“散文語言是藝術化的語言”,這話一點也不為過。作家用巨大如椽、細似金沙的妙筆精心織就的錦繡文章,我們?nèi)羰且暥灰?,與暴殄天物無異。因此,品味語言美是教學此類散文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在品味語言時,教師要特別重視帶領學生品析詞語搭配、句式選擇、修辭嵌用等效果。2013年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新增課文《風雨》,雖是一篇短文,卻堪稱語言的富礦,無論是行文中的遣詞造句,還是表達中的多種手法,抑或是文中的意象選擇、意境營造都值得師生在學習時仔細品析,尤其是文中描寫風雨卻不見“風雨”二字的高超技巧,更值得深入體會。因此,教學本文,品析語言美自然就應該是教師展開教學的抓手。讓學生想一想:動詞、形容詞所代表的動態(tài)、特征為什么會讓我們感到平易親切、酣暢明快?在句式的選擇上,作者為何多用短句或多用整句(尤其多用排比)?又為何用長短相間、整散結合的句式?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闭\然,情緣景而發(fā),景以情而活,無論是借景抒情,還是托物言志,景不過是情的寄托,而情是景的靈魂?!稘系亩臁愤@篇課文充分展露了老舍先生對濟南的冬天、濟南這座城市的喜愛之情,以及先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生活情操。那么,怎樣帶領學生穿越文字叢林,透過字里行間來體悟這些感情,就應該成為確定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欣賞情感美要多讓學生多思考:作者抒發(fā)了什么情?是怎樣抒發(fā)的?為什么會有如此情感?如此情感究竟美在哪里?此時,文中情與景的相關點、相似點,也就是情與景、物與我的結合點,作者的聯(lián)想點,抒發(fā)感情的焦點,都要成為我們指導學生鑒賞的重點。此外,還要注意體察作者的感情基調(diào)、線索、發(fā)展變化等。
文章如果沒有正確而深刻的思想,就等于人沒有靈魂。散文的思想是作家在對自然、社會、人生的各種景象的感受和體驗中提煉出來的,厚重的思想最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這也是教學中最難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引導學生著重思考:
作者為什么要寫?寫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想告訴讀者什么?如上文中提到的《風雨》這篇文章,到底表現(xiàn)的主題是什么呢?有人說“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兒童天真純潔性情的謳歌和贊美之情”,也有人說“更應該要看到對弱小生命和不幸命運的同情和關注”。[2]教學時,首先要讓學生多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其次要引領學生關注作者寫作時的思想狀況和社會背景;此外還要體察細節(jié),大可不必因襲前人的見識,因為能讀出自己的創(chuàng)見才最具價值。
參考文獻:
[1]李陽海:《讀出作者對自然的感悟》,《語文世界》(初中版)2008年第2期。
[2]賈龍弟、高莉莉:《讀懂散文中的“這個人”——觀<風雨>一課的深度思考》,《語文學習》2014年第2期。
(作者單位:安徽省霍邱師范學校)
[責編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