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潤省
摘 要:“作文發(fā)展性評價”是新課程理念下的產物,它立足學生個體的發(fā)展,多元評價主體參與,是關注學生作文情感、態(tài)度、能力及成果的綜合性評價。發(fā)展性評價使作文評價成為促進學生作文素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手段。本文試著從評價標準、評價內容、評價形式這三方面分層論述“作文發(fā)展性評價”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評價標準;評價內容;評價形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387-01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只針對學生最終的作文作出評價。過分地關注作文活動的結果,而忽視了學生努力程度和進步狀況,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成為了學生作文學習中的“絆腳石”。新課程改革倡導評價應“立足過程,走向發(fā)展”?!皩懽髟u價要根據各學段的目標,綜合考察學生作文水平的發(fā)展狀況,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的評價?!边@些闡述提示我們:作文教學需要發(fā)展性評價。作文教學中的發(fā)展性評價,是一種立足學生個體發(fā)展,多元評價主體參與,關注學生作文情感、態(tài)度,關注作文能力以及作文成果各方面內容,具有綜合功能的評價。發(fā)展性評價在作文教學中的實施,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一、評價標準的可變性
1、彈性設計,因人而異
“標準”即衡量事物的準則。作文評價的衡量準則要根據各學段的目標而定,更應關注評價主體的個體差異因人而異。因此作文評價標準并非是唯一的,而是多樣呈現(xiàn)可變的。評價標準應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原則,根據學生自身原有的作文水平來確定。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曾講過這樣一個成功的案例:班級中有一學生作文水平較差,本人對作文毫無興趣,更視作文為洪水猛獸。一日作文課上,于老師將他的作文作為范文朗讀,抓住個別詞句大大贊揚。這篇平常看來構思平平,語句不通的習作竟成了一篇“佳作”。學生喜出望外,習作自信心陡然而生。在隨后的作文課中,老師一如既往地抓住該生作文中的閃光點稱贊表揚,學生“佳作”不斷,作文水平在不經意間逐漸提高了。有一次該生竟主動將自己的作文推薦給老師要求作為范文朗讀……
試想,如果我們將這一學段的習作目標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去衡量這一學生的作文,學生得到的將是更多的批評或建議,何來作文的興趣,更無提高可言。第多斯惠曾說:教學不僅在于傳授本領,還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我們面對不同的評價主體,應不斷調整評價標準,激發(fā)其發(fā)展的內在力,為促進主體的發(fā)展服務。
2、適度降低,循序漸進
新課程標準在小學部分一到六年級作文教學的闡述中,回避了“作文”二字,將低年級的寫作訓練稱為“寫話”,將中高年級的寫作訓練稱為“習作”。其用意在于進一步明確并強調小學生寫作訓練屬于“練筆”——練習用筆說話。這種定位意味著作文評價標準應適當降低。對于學生的習作,不以“作品”相要求,變“作文”為“習作”,變“苛求”為“賞識”。教師應轉變原有觀點,在適當降低要求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循序漸進,讓更多的學生能輕松地達到習作目標,感受到習作的快樂。
二、評價內容的綜合性
作文教學評價應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幾個方面進行評價。發(fā)展性評價以發(fā)展為基點,更注重對學生習作過程的評價,考察學生習作的綜合能力。
1、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
《新課程標準》強調重視對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們占有各種材料的方法?!苯虒W中,可以從實際出發(fā)為學生尋找或創(chuàng)設作文情境,在具體的時間、地點、環(huán)境中引導學生收集、積累寫作素材。
2、寫作過程和方法的評價
這里的寫作過程指將準備好的寫作材料整理安排成文的過程。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中往往忽視了這一過程,將其簡單地壓縮為作文指導,教師將自認為重要的條條框框進行羅列、講解,隨后即讓學生自由習作??梢哉f這一過程完全流于形式,毫無實效可言。在發(fā)展性評價中,過程和方法的評價是學生習作能力綜合評價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
3、作文修改的評價
作文修改評價“不僅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tài)度、過程和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自評、互評,共同合作交流取長補短,提高作文水平。
從三年級第一個學期開始,我就嘗試著在班級中開展“指手畫腳”改作文活動。從個人自評、小組共評,要求學生對同學習作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見。
三、評價方式的多樣性
發(fā)展性評價對學生作文的評價,不再拘泥于教師個人的只字片語,而倡導師生共評、生生共評、家長參評等多種形式,提倡為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或寫作檔案。記錄袋和檔案可以是一學期、一學年,也可以是整個小學階段。在每個學生的記錄袋中,教師可以收集學生每一次的習作。同時將學生每次習作的成績、評語、習作時的態(tài)度、主要優(yōu)缺點等進行記錄,整理成冊,便于進行階段性總結,更好地指導學生寫作。成長記錄袋更科學、全面地評價學生寫作,更真實地反映學生寫作情況和發(fā)展過程。
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xiàn)方式,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合理選擇??梢酝ㄟ^口頭形式在學生習作過程中加以評價,也可以采用書面形式對學生的習作綜合評價,即采用評語、等第相結合的方式。
發(fā)展是每個人的權利,語文教學應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終身發(fā)展服務。教師應以發(fā)展的眼光評價學生,喚起學生發(fā)展的力量。在作文教學中實施發(fā)展性評價,讓評價成為學生發(fā)展的動力,在評價中促進學生作文素養(yǎng)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