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漁
摘要:小學科學包含了生物、化學、物理等學科的簡單知識,學生通過對科學學科的學習,能使自己不斷掌握相關的基礎科學知識;能不斷培養(yǎng)自身對科學學科的興趣和思維模式;能有初級的運用實踐能力,使得自己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得出真知。但在現階段的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有待我們的改進。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師;學生;教學現狀;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2-0380-01
科學這門課程建立在探究的基礎上,我們應不斷響應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在實踐中出真知,增強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小學生正處在一個對外界事物非常好奇的年齡階段,對于周圍所發(fā)生的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知欲。這樣的好奇心理促使學生能不斷的積極、主動的投入到科學的學習過程中去,增強對科學學科的學習熱情和動力。然而在現階段的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存在著許多方面的不足之處:教師的教學方式不適合新時期、新階段的教學要求;學生的學習方法等也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針對上述情況,本文將主要從"現階段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和"針對上述情況提出的相應改進措施"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1.現階段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
1.1 教師在小學科學的教學過程中,沒有積極響應新課標的號召,導致自身教學不到位
1.1.1 教師重視死記硬背,輕視動手實踐。眾所周知,科學這門課程需要小學生經過自身的動手、動腦,通過實踐的檢驗才能得出經驗和結論的??茖W學科是以探究為核心的,這不僅是科學這門課程的學習目標,更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學習方式。學生要通過不斷的實踐來積累經驗,主動的投入到各種實踐中去,體會到實踐的快樂。然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卻只重視講述科學知識,不注重通過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教師由于教學內容雜亂、繁多;教學時間緊湊等原因,在課堂上一味的按照教案、教科書等的內容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和內容。小學生對于科學教科書上的很多物理現象、生物結構、化學知識等不能完全的理解和吸收。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在實踐中去探尋各種現象,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生活中的美麗之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理解教科書上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增強對科學學科的學習興趣等。
1.1.2 教師缺乏相應的教學熱情。一方面,教師在展開科學這門學科的教學活動時,沒有用激情洋溢的語調、眼神、肢體動作等吸引學生的目標和注意力,導致課堂氛圍不活躍。學生沒有被教師的人格魅力等吸引,就會覺得科學學科很無聊、乏味、復雜、難懂。
小學科學本就是為初中、高中的生物、物理、化學、等學科打下一個基礎,讓學生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任務沒有那么艱巨。如果小學生在初學這些簡單的物理、生物等知識時,便興致缺缺,沒有打下堅實的基礎。那么,想必學生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肯定會覺得很辛苦。因此,教師應學會用激情來感染學生,用活力來構筑一個愉悅的課堂。另一方面,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存在著很大的不足之處:教師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片面等。教師在針對科學這門學科展開教學活動時,沒有采用新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如在學到水和食用油的區(qū)別和相同之處時,教科書上只是單純的寫下了結論:"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的形狀。"教師對此如果只是要求學生一味的死記硬背,不通過實踐比較等來區(qū)別。學生對于整本科學書上的內容,或許能做到逐一背誦,在期末考試時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但是很多學生卻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學生對于教科書上的知識點、相關內容等朗朗上口,但只要深入性的展開詢問,學生便一問三不知了。因此,教師應不斷的改進自身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
1.2 學生在學習科學這門學科的時候,也存在著許多不足。
1.2.1 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生初學科學這門學科,對科學沒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和了解。學生沒有端正自身的學習態(tài)度,在課堂上開小差、講小話、吃零食、睡覺等現象非常普遍。學生這樣做,不僅使自己的學習成績受到影響,還影響到了周圍的學生,使學生們的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學習效率低下。教師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不受學生的重視,學生根本不聽自己講課,那么教學心情、教學進度等肯定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
1.2.2 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讓自己去為之拼搏和奮斗。學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開展學習活動,會覺得疲倦、倦怠、沒有學習動力等。如果學生在學習之初,便給自己確立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那么相信學生一定能充滿激情,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科學這門生動、有趣的學科之中,讓自己在科學的知識海洋中遨游和暢想。學生能通過一個一個小目標的達成自己的大目標,不斷增強自身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一直努力的朝著最終目標奮斗和拼搏,最終達成自己的心愿。
2.針對上述情況提出的相應改進措施
2.1 教師要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便找到最好的教學方案,提升自身教學的綜合素養(yǎng)
2.1.1 教師要做到重視實踐在科學學習過程中的地位。教師只有通過帶領學生不斷的實驗、對比、觀察等實踐活動,才能讓學生真正的懂得教科書上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能靈活自如的運用所學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教師重視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所占的比例,不僅能增強自身的教學質量、提升教學速度,還能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動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全方面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上述能力,也正是新課標不斷要求和提倡的,因此,教師應不斷響應新課標的號召,努力改進自身的不足之處,讓學生在探索中學得知識。
2.1.2 教師應當改進自身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充滿熱情。教師不要局限于舊的教學模式中,要學會帶領學生通過看視頻、做實驗、課堂小游戲等活動讓學生理解教科書上的內容。教師的熱情和學生聽課的專注度是成正比的,因此教師更應該用自身的熱情和活力去感染學生,讓學生自覺的開展學習活動。
2.2 學生也應當端正自身的學習態(tài)度,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生只有心態(tài)端正了,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老想著玩,在玩的時候又想著學習。學生要做到課堂上認真聽教師講課,課后完成作業(yè),在生活中體會所學知識,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來。學生要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不斷的激勵自己向前行,讓自己的學習充滿激情。
在小學科學這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我們應積極、主動的探索,以便更好的改進和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