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章富
摘 要: 在新課標下,所有的教改、教研都是圍繞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開展的。現(xiàn)今大學教育對研討課模式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一模式對高中物理教學落實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有非常大的作用。本文就研討課模式引入高中物理教學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研討課 高中物理教學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一、研討課模式與高中物理教學
新課程提倡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不是平常老師理解的就是科學發(fā)現(xiàn)、科學發(fā)明這樣一種科學探究能力,筆者認為對學生的這種科學能力的理解,可能更多的是一種生活的實踐能力,也可以說是一種學生的生存能力,或者說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而研討課的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研究探索的能力,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并且鍛煉學生的分工合作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鍛煉學生的組織策劃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適當應用研討課模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把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在研討中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敢于接受別人的質疑,在討論中接受別人不同的看法,敢于堅持正確的觀點,升華自己的思想。在不斷的討論中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反思自己的學習,找出自己在研討課中做得不足的地方,確實學會學習。
二、研討課模式進行高中物理教學的組織策略
1.研討課的準備
為了研討課的順利開展,取得應有的效果,準備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教師的準備工作:首先要擺正教師的位置。研討課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時間上要讓學生充分自主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應用各種方式論證自己的觀點,提倡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切實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對錯誤寬容,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越俎代庖,鼓勵學生發(fā)言,不斷為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在討論課中教師更多的是一個優(yōu)秀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討論發(fā)現(xiàn)問題,并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在討論出現(xiàn)偏差、離題的時候要及時把話題引回來。
課題的選擇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地方,并不是所有的課題都是適合研討課模式的。教師要精選課題,適合研討課的課題應該注意:①課題的選擇題目不宜過大,題目過大學生很難正確地把握信息,討論方向容易出現(xiàn)偏差。②課題的難度要把握,難度太大學生需要花費的時間過長,不一定能探討出結果,太容易則學生興趣不大,達不到探討的目的。③課題的選擇應該容易獲得相應的信息,學生能通過教材、互聯(lián)網、課外書籍等通道獲取得到信息。
2.研討課的組織形式
目前,對于研討課的教學方式,一些高校教師進行了積極探索并摸索出了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式。比較典型的大致可以分為圓桌研討式、小組報告式和師生角色互換式三種類型[1]。這三種組織形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一樣是可以借鑒的。筆者通過研究實踐,通過改進,這樣的模式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首先,把班上的學生分成每6-8個學生一個小組,確定一個小組長。人數(shù)不宜過多,過多在討論的時候,每個人都發(fā)言的話所用的時間太長,而且討論的時候很難達成共識,而且會出現(xiàn)學生搭便車的現(xiàn)象。人數(shù)不要太少,人數(shù)少,勢單力薄,討論和匯報的時候容易膽怯。分組的時候要注意把成績好的、中等生、后進生都搭配好,性格外向和內向的學生搭配好。預防有的組討論激烈而有的組無所事事,等到發(fā)匯報的時候,有的組表現(xiàn)非常出色,而有的組沒有任何成果,要確保每個組都有一個中心發(fā)言人,爭取在課堂中讓所有學生都有進步。
其次,開課前教師布置研討課的課題,進行基礎知識的教授鋪墊,把課題分解成若干個小課題分配到每個小組,每個小組根據(jù)研究選題制定任務,然后實施該研究計劃,撰寫研究報告。小組每個成員就本組課題進行研究,撰寫報告交給小組長,小組長和中心發(fā)言人研究小組的研究報告,由中心發(fā)言人做好發(fā)言準備。這一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準備。
再次,開展研討課。按分好的組圍圓桌而坐,小組長組織對本組的研究課題進行再討論,每個小組成員都要在小組上發(fā)言討論本小組的觀點,小組長和中心發(fā)言人要在討論中修改好本組的研究報告。然后每個小組的中心發(fā)言人到講臺前向全班學生匯報自己這個組的研究,在每個組的發(fā)言后,課程的參與者都可以就這個小組的發(fā)言進行質疑或者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全部小組匯報完后,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點評和小結;課后,小組長要把本組的研究報告交給老師,老師根據(jù)上課討論情況及研究報告對每位學生進行評價。
最后,組織做好研討課的教學反思。老師的反思:反思自己課題設置的合理性,難易度及學生的參與度,研究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做好反思,比較本組與其他組的得失,探討自己組的研究的失誤的地方,學習其他組的研究成果,為下一次的研討課做好準備。
三、結語
通過研討課的模式,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研究探索的能力,在學生之間形成一定的競爭氛圍。這種教學方式能夠鍛煉學生的分工合作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查找資料、組織材料,而且從中得出自己的結論,在這一過程中鍛煉學生的知識探索能力、組織策劃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但由于學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準備,時間成本較高,而且由于一些學生的講授質量不高,導致一些學生無興趣聽課。所以,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采用這種模式上課有很大的作用,但頻率不宜過高,每個月兩次效果是非常好的。
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都要在新課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指導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筆者希望研討課的模式能夠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發(fā)揮它的作用,讓學生學會學習,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孫紹榮,主編.高等教育方法概論.修訂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