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林
摘 要:本文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運用比較法”“聯(lián)系生活實際法”“分析詞語的形體、構成”“游戲法”等幾個方面,對“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的具體操作及其理論支持進行有效性的實踐重建。讓教師有技巧、有方法實現(xiàn)具有豐富意義的詞語教學;讓學生真正有效地理解詞語,積累詞語,運用詞語,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作文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詞語;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060-01
“小學詞語教學”,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針對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架空詞語”進行教學的現(xiàn)象詞語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最基礎的內容,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但是遺憾的是,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卻并不重視詞語教學,致使詞語教學呈現(xiàn)低效性。本文主要針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詞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展開論述,希望能進一步提高詞語教學的質量。
一、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查閱工具書的習慣
小學生因為受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的影響,在實際閱讀學習中常常會遇到很多不認識的生字和不懂的詞語,在課外閱讀中可以采用跳讀的方式,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猜測這些詞語的大意。但在課內閱讀中,就需要學生準確認讀和理解。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查閱工具書的習慣,教會學生查閱工具書的方法。
例如,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可以通過部首查字法,查找到該字的正確讀音。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通過音序查字法,查到該字,找到該詞,或直接查找詞典找到該詞。查出以后,如果這個詞語是個多義詞,還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選擇詞義。
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碰到生僻的詞語,尤其是古典類成語時,更應該多查閱工具書,真正弄懂詞義,以免產(chǎn)生誤解。為了使學生養(yǎng)成查閱工具書的好習慣,教師通過試題引起學生對利用工具書理解詞語的重視。
二、通過理解重點字義從而理解整個詞語的意思
有很多詞語,因為其中某一個字義難以理解,從而影響小學生對整個詞語的理解。因此,只要學生通過查字典弄懂了這個字的意思,再結合上下文,把詞語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便可以理解這個詞的意思了。
例如,“星羅棋布”一詞,學生對“羅”字不懂,但只要通過查字典,就能很輕松地知道了“羅”是排列、分布的意思,那么此時再理解“星羅棋布”就很容易了。
三、用形象解釋法理解詞義
有些詞語概括了某個事物的形象,或某種場景、某項活動的過程。這類詞語最好采用形象解釋法,即通過直觀觀察、圖解示意、描繪情境等多種方式,將詞語所概括的有關內容形象地“還原”出來,詞語也就讀懂了。
四、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在小學課文中,有很多詞語在出現(xiàn)時,它的詞語意思已經(jīng)在課文中形象而具體地進行了解釋,因此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詞語是小學階段最常用的理解詞語的方法,也是最有實效的理解詞語的方法。在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注意上下文之間的關聯(lián)。
五、運用比較法理解詞語
在指導學生理解詞語時,還可以通過找這個詞語的近義詞或反義詞,比較近義詞之間的細小差別,從而明確作者用詞語的準確性。
六、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思考的能力
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個性心理品質和獲得信息的多少,取決于他們認識水平的程度,也決定了他們質疑問難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導,學生的提問往往會停留在字詞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節(jié)上,無法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養(yǎng)思維能力、擴大知識面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捕捉質疑點,把問題問到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課文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點等,同時還要教會學生質疑的方法和途徑。一是從課題入手,抓住題眼發(fā)問。
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發(fā)問,為什么用“借”而不用“騙”
七、通過動作、神態(tài)來理解比較抽象的詞語
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學生獲得親身體驗,通過形象的動作神態(tài)來理解比較抽象的詞語含義,往往比借助工具書或教師繁瑣的解釋深刻得多、靈動得多。
八、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
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已經(jīng)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與書面詞語建立了對應聯(lián)系,學生能很輕松地理解這部分詞語。但因學生生活的地域不同,尤其是一些城里的學生對課文中描寫的與農(nóng)村生活的相關的詞語不能很好地理解,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或借助圖片或借助實物進行理解。
例如,在教學《坐井觀天》一課時,城市中的學生對“井沿”一詞不能理解,此時,如果教師借助圖片,讓學生指一指井沿,這一詞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總之,只有通過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運用詞語,才能漸漸地提高低年級學生詞語學習的有效性,促進說話和寫作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尹 園.淺探小學語文詞匯的有效性教學[J].儷人:教師,2015,(6).
[2] 李 玲.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的有效性[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5,(3):25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