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文堂
摘 要: 初中化學一年內有上下兩冊的新課教學,之后進行總復習,時短業(yè)重。許多教師選擇形式單一的填鴨灌輸+題海遨游式復習模式,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忽視學生自主和探究學習的發(fā)展,忽略學生情感與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針對初中化學實驗探究復習策略進行探究,嘗試對總復習教學目標設計進行細化,針對教學目標的實現設計復習的內容,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以實驗為主的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有更多機會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以達成高效的復習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發(fā)揮學生主體能動作用,促成學生對知識的自主探索、發(fā)現和對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
關鍵詞: 初中化學 實驗探究 教學目標細化 復習策略
初中化學中考的命題方向以初中化學課程標準為主要依據,立足初中畢業(yè)考試的水平性,兼顧高中階段教育的選拔性,關注基礎,展現學業(yè)水平考試特點。復習教學過程中從“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展現化學學科特點,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復習主題應充分體現基礎性、應用性、探究性與創(chuàng)新性,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一、總復習的教學目標
(一)細化總復習教學目標,設計取向性較強的探究題
通過對總復習教學目標設計的細化,精選配套習題,凸顯習題在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方面的功能,注重選擇有學生身邊情景的、真實且符合學生認知特征的、具有一定綜合性的習題,通過改變問題情景和呈現方式,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避免通過大量習題不斷讓學生重復、機械地訓練,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
(二)初步制定高效復習課堂的教學模式
通過實驗班級的復習課題研究,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及方法,將知識的系統(tǒng)歸納和探究活動結合起來,采取學生個人小結、分組討論、展臺點評、解惑答疑和學習競賽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提高復習質量和效率。逐步探索出優(yōu)化上教版九年制初中化學實驗探究復習課堂的教學策略,提煉出提高復習教學有效性和高效性的方法,并制定出相應的可操作性較強的教學模式,模式中師生活動流程如下圖所示。
(三)重視對學生觀察和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近年來,中考命題一方面追求平穩(wěn)過渡,另一方面在考查的形式上作出了適度創(chuàng)新,力求穩(wěn)中求變。例如創(chuàng)設了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鼓勵學生發(fā)表獨到見解的開放性試題,達到試題形式、思維過程、答案標準多樣化。這需要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實驗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初中化學實驗探究復習策略
(一)基本的實驗技能的復習策略
經過本校課題組老師的復習實踐證明,實施“按課時教學目標的設計和實現”進行復習的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復習教學的有效性,真正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實現高效率的堂堂清課堂,這是學生最喜歡的課堂。復習過程分三個環(huán)節(jié):預習環(huán)節(jié)(課堂前十分鐘,情境導入,激發(fā)學趣,學生通過目標導學案復習知識點,將知識問題化)→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師適時點撥,將解決問題過程化)→反饋環(huán)節(jié)(當堂鞏固,適當拓展,將學習過程能力化)。首先是預習環(huán)節(jié),本節(jié)課要復習的內容有:藥品的取用、儀器的連接和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酒精燈的使用、物質的稱量、儀器的洗滌、過濾、蒸發(fā)、粗鹽提純的基本步驟、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步驟、測定溶液pH的操作等。在課前設計好“目標復習導學案”,激發(fā)學趣后讓學生嘗試整理和復習,快速完成常見儀器的名稱和用途的回顧。之后以目標導學案為導向,將基本操作設計為:固體藥品的取用及加熱、液體藥品的取用及加熱、常見裝置氣密性檢查、過濾、蒸發(fā)、量取60ml的水、稱取15克的食鹽、測某溶液的pH等。采用抽簽的形式,讓4個競賽小組派出代表上臺演示并講述所抽到的操作(代表不能重復,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活動中學生的參與熱情極高,不僅自己努力做到最好,還積極指出其他同學操作的錯誤之處,高效掌握課堂知識。活動之后,以配制500克0.9%的生理鹽水為核心例題,鞏固溶液中的有關計算、天平量筒的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標簽的書寫、誤差分析等重要考點,從而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最后為了檢測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實現效果,實施了第三環(huán)節(jié):當堂訓練,練習時間控制在7、8分鐘左右,練習的難度和考點緊密地聯系中考題,之后進行點評,通過對重點、難點和易錯點進行點撥,達成對教學目標的檢測。
(二)金屬活動性探究的復習策略
為了真正減輕學生負擔,從“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所以復習過程只能靠課堂,一切任務安排在課堂,學生負擔減輕了,對化學課喜愛卻增加了。
因為時間受限,課題組老師對每一堂化學課都極其重視,精心設計,以復習課三個基礎環(huán)節(jié)為本:預習環(huán)節(jié)(課堂前十分鐘,情境導入,激發(fā)學趣,學生通過目標導學案復習知識點,將知識問題化)→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師適時點撥,將解決問題過程化)→反饋環(huán)節(jié)(當堂鞏固,適當拓展,將學習過程能力化)。該教學模式重視學生自學發(fā)現問題、教師點撥、重視反饋,多次循環(huán)、多次建構、多次鞏固,大大提高教學有效性。
在預習環(huán)節(jié),將“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金屬與鹽溶液反應、探究兩種金屬活動性順序”以填空題的形式展現在學案中,對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第一次教學目標檢測。借助移動展臺(希沃多媒體輔助系統(tǒng):將系統(tǒng)中的SeeWoLink與手機端的APP實現無線連接,教師在巡視和關注隨堂練習質量時,舉手一拍,隨即將學生作業(yè)傳送到大屏幕,可以實現實時評價多位學生的課堂練習,師—生、生—生的互動效果相當好,課堂教學效率大增。)。在實際反饋中點撥學生的易錯點,隨堂練習配套四個題目,其中三個選擇題是對知識點的簡單應用,而在第四題中用綜合題形式讓學生嘗試探究金屬活動性的方法及掌握分離、提純、過濾和蒸發(fā)等實驗技能,從而培養(yǎng)學生能夠懂得分析、設計實驗方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第二次教學目標的檢測。教師通過學生做題情況,再次借助移動展臺快速有效地展示中等偏下學生的做題實際,然后具體分析,進一步提高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達成通過練習滲透化學與生活緊密相連的觀念,使學生確立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對廢液進行簡單處理,變廢為寶,從而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
通過近幾年的中考題復習探究金屬活動性的方法,檢測核心內容的反饋,促進第三次教學目標的實現。通過設計有目標實現、有針對性的優(yōu)質復習課,可以讓學生有效地掌握相關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教學內容。通過實踐證明,這種學習模式真正減輕學生課外學業(yè)負擔輕,教學質量比較高。
三、結語
目前中考評價制度下中考成績仍然是衡量學生學業(yè)水平的標準,教師的教學還是受到一定的束縛,學生自主實驗探究時間受限,課堂完全放開給學生仍有待努力。所以,如何在教學中加強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保持對化學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勤于思考、樂于探究的習慣,這是我們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參考文獻:
[1]趙健.緊扣教材突出重點重視實驗指導方法——淺談化學中考一輪復習策略[J].中學課程資源,2013,12:44-45.
[2]劉明銀.回歸教材和基礎,重視過程與方法,加強運用及探究——2008年云南省中考化學的考試趨勢及復習策略[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12,04:57-60.
[3]趙桂枝.預測中考命題趨勢,探尋高效復習策略——2013年廣東省中考化學命題趨勢及復習策略研究[J].中學化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13,Z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