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軍輝
【摘要】中國畫與其它畫種存在的主要區(qū)別就是對筆墨的運用,中國畫筆墨具有多重屬性特征,既是一種繪畫的工具材料,又可作為一種繪畫方法,同時又是一種重要的鑒賞標準和繪畫語言形式。寫意性作為一種中國畫中獨特的藝術觀,在中國畫筆墨的多重屬性特征中都有具體體現(xiàn)。寫意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中國畫筆墨的本質內容,將中國畫特有的審美趣味和藝術美感呈現(xiàn)出來。本文對中國畫筆墨的寫意性進行研究,通過筆墨材料屬性,繪畫方法和繪畫語言形式三個方面加以對寫意性進行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中國畫筆墨 繪畫語言形式 寫意性
【中圖分類號】J2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075-01
一、寫意性在中國畫筆墨材料屬性中的體現(xiàn)
中國畫和中國畫筆墨存在著一種相互選擇的關系,經過幾千年的選擇適應,中國畫在發(fā)展中選擇了中國畫筆墨。如果中國畫中沒有筆墨運用,那么這便稱不上是中國畫。中國畫筆墨作為一種工具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寫意性便是中國畫的寫意性。
(一)對毛筆的使用是中國畫寫意的基礎
毛筆的發(fā)明起源于中國,雖然沒有具體的歷史對其進行記載,但是自從有了書契后毛筆便被人們使用。正是有了毛筆的使用,中國畫才會逸筆草草,毛筆是中國畫寫意的基礎。毛筆是由筆頭和筆桿兩部分組成的,這兩部分都有自身特有的外形和功能。筆頭的外形成圓錐,材料選用動物的獸毛,保證柔軟而富有彈性;筆桿的外形是圓柱,材料選用大都以竹木為主,也有部分是角或骨制成。其實毛筆的功用在于筆頭,筆桿只是便于執(zhí)握,方便使用。
毛筆的使用能夠成為中國畫寫意的基礎主要有如下幾方面的體現(xiàn):第一,毛筆筆頭柔軟而且富有彈性,在使用過程中實現(xiàn)了按、提、頓、挫等多種用法。多種方法的運用,有利于作者在中國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盡情發(fā)揮,通過毛筆將寫意性躍然紙上。第二,圓錐形的筆頭外形使毛筆具有尖、圓特性,在作畫過程中既能用筆旋轉又可實施平鋪,充分實現(xiàn)空間立體感。作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感流動對畫面加以起伏變化,構造不同意境。第三,筆頭材料選用獸毛,這樣筆頭就具有了吸墨功能。同時因選用獸毛不同所具備的含墨水平不同,作者可以根據(jù)需要采用不同毛質來實現(xiàn)用筆的濃、淡、干、濕等變化。
(二)墨的色澤和材質對筆墨語言寫意性的促進
墨在顏色上所呈現(xiàn)的黑色,是人們對大自然認知所達到的最高藝術境界。墨黑色在中國畫中的運用,是對大自然的五彩繽紛進行高度的提煉概括,將復雜歸化為單純,墨色屬性承載著人們含蓄微妙的情愫。同時,墨在材質上具有含膠融水的性能,使其具有“積、宿、破、潑、濃、淡、干、濕”等多種表現(xiàn)性能,在畫中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我們可以從畫面上墨的表象感受出不同的美感,領悟不同的意境。
二、寫意性在中國畫筆墨繪畫方法中的體現(xiàn)
中國畫筆墨遵循“骨法用筆”的造型原則,所謂骨法,就是通過線條勾畫各種形式的結構框架,能夠體現(xiàn)作者氣力的線條即為畫的骨?!肮欠ㄓ霉P”一般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有骨,二是講用筆。
(一)中國畫以線造型的寫意性
中國畫的主要工具便是筆墨,由于筆墨的特殊性造就了中國畫的平面造型,它不似雕塑能夠以實物展現(xiàn),想要在平面之上呈現(xiàn)出立體空間感便要借助強勁有力的線條。在中國畫中可以借助線條的剛柔虛實變化來塑造各種各樣的造型,把人物形態(tài),自然意境充分體現(xiàn)出來。
(二)中國畫筆墨用筆的寫意性
中國畫的繪畫造型雖然是多彩多姿的,但是它本身還是圍繞著兩大類別在創(chuàng)作:一類是平面的造型,另一類就是立體的造型。在中國,毛筆在繪畫界有著特殊的地位,再加上書和畫本來就是同根同源的,這些的情形就造就了我國的繪畫主要是以線為主的特點。中國畫的線具有非常特別的色彩,它不是簡單的一條線,不同于利用機械所刻畫的一條條的線,它的里面蘊藏著作者的靈感、意氣。
(三)中國畫點線筆跡蘊藏著寫意性
中國畫之所以有筋骨理論,以及張彥遠大師的形似骨氣論都是依據(jù)畫筆的點線所具有的“骨法”不同而進行區(qū)分的。這一條條由毛筆繪制的線不僅僅是一條書法的線,同時在這充滿“骨氣”線條中蘊含著作者的不同意蘊。在我國書畫本來就是同宗同源的,在書法中有著筆法的貫通,善于工筆畫的大師也都是書法的好手。
三、寫意性在中國畫筆墨繪畫語言形式中的體現(xiàn)
(一)墨色的不同是中國畫筆墨繪畫語言的具體體現(xiàn)
墨色在中國畫中占有著很重的地位,它的顏色的深淺表示著作者不同的心境。在中國畫中有很多不同種類的設色法則,不過中國畫的設色法則是不同于西方繪畫的,他追求的是“物類色彩法”。我國古代國畫大師王維就曾經發(fā)表感慨“夫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來表達對水墨的鐘愛之情,在我國的各個時代繪畫都離不開黑色。黑色已經成為了國畫的一種標志,它代表著中國人的偏好,它也將作者的不同意象色彩表達的淋漓盡致。中國墨色的巧妙應用,很好的滿足了古代文人騷客對浪漫主義的幻想,他們利用不同的墨色編制著不同的夢,抒發(fā)著自己內心的情感,情溶于墨色,墨中夾雜著感情,從而把這種對墨色的追求推到了一種極致。當然這也是中國人對寫意效果追求的結果。
(二)墨通過水媒介與紙的有機結合,形成了中國畫筆墨的語言形式
當今時代,繪畫這個詞語已經是用的泛濫成災,成為了一個流行的有點過頭的詞語,但是人們只是將它看作是一種技巧的比喻,而不是一種高尚的藝術。在社會生活的群體中,意念這種抽象的東西需要借助真實的物質才能得以表達,意念需要物質作為載體才能在人群之中進行傳播。墨與紙的有機結合,為人們傳達各自的內心情感提供了物質載體,在筆墨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意念的“影子”。眾所周知世界中各種生物都是由有限的“元素”經過不同的排列組合所形成的,在筆墨畫中每一筆、每一點其實都是一種美的元素,這些個不同的元素一方面是對藝術形象的分解,另一方面它又可以通過不同的組合組織成任何的視覺影像。古人正式運用這些特殊的元素符號,借助墨和紙這些載體進行著匠心獨運的創(chuàng)作,表達著自己的內心世界。
(三)中國畫筆墨語言的形成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寫意
中國筆墨畫大多以寫意為主,以寫意見長,很少碰到國畫大師是以畫具象而著稱的。中國畫的筆墨語言講究的是用心運筆,心是意和氣的統(tǒng)一。在漢語字典中意是有兩種含義的:第一種,當你心里面有對某個物體的具體輪廓時,你才可以動筆,但是你的筆墨并不是著重于完全刻畫它,而是要著重到它的意象,這種意象構成了國畫的藍圖;第二種是說氣是用筆的動力,內心沒有氣就不會用筆,氣它是筆墨落實力度的能量來源。
中國畫具有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它是講究用寫意的形式來抒發(fā)情感,講究以氣來用力。中國畫中的筆墨是中國畫所特有的特征,它是國畫區(qū)別于西方畫的主要特性,畫的寫意性是中國畫中的筆墨語言所要傳達的最主要思想。
參考文獻:
[1]任文寬.中國畫的靈魂——寫意精神[J].藝術科技,2015,0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