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
摘 要:現(xiàn)如今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積極地開展評估活動,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更好地讓學生喜歡美術課程。本文主要針對我國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興趣培養(yǎng)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興趣培養(yǎng);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11-03
現(xiàn)階段,我國已經(jīng)在積極地開展素質(zhì)教育,美育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階段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必備的教育條件,人們對美術的關注已經(jīng)越來越多。
1.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個性,形成自主審美意識
針對學校來講,教育的關鍵便是課堂教學,如果只是追求兒童的臨摹方式,那么只會形成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很難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學生的自由發(fā)揮也并不是很充分。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情況下只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傳輸以及被動接收。然而對學生來說,在美術課堂上,學生學習的過程有比較多的自由練習時間,而用在情感體驗方面的則比較少。為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必須要對其進行改進。除此之外,各個學校也對此進行實踐、嘗試,通過課堂開展進行創(chuàng)新。
每一堂課的準備并不是簡簡單單地寫一些教案,而是花更多的時間以及精力,充分地準備課堂內(nèi)容。多個角度了解以及掌握課堂,所取得的效果會十分理想,同時在每一個細節(jié)也應掌控有力。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這種努力卻很難在精彩的同時給學生以真實感受,通常情況下只是教師一個人的表演,不會有任何教學效果。針對這一點來說,在日后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給予深入的研究,使其能夠得到改進。所以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夠自行給予一種審美材料的固定評估標準,而應該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讓學生自身具有足夠的審美意識,充分地讓學生以個人視角對美術作品進行相應的鑒賞,使其能夠建立和作品之間的情感溝通渠道,把審美的想象力釋放出來。
教師要有目的性地對學生自身的審美個性進行充分引導,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念。
2.積極地進行第二課堂嘗試,使其能夠提高課堂興趣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即使時間安排得再妥當,也畢竟有限,完全依靠課堂上的時間是不夠的。所以必須更好地對課堂之外的時間進行開發(fā),積極尋找第二課堂,使其能夠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第一,可以通過積極組織辦黑板報,并且將主動權交到學生自己手里,努力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能力,給學生一個實踐的舞臺,讓學生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并對自身的欣賞能力進行強化。
第二,積極組織開展一些美術作品鑒賞活動,同時也應該組織學生集中展示個人作品,積極地尋找機會,從而使學生之間能夠進行自主評價,提升自身的素養(yǎng)。
第三,要開展一些評比活動,讓學生自己去當評委,將自己的一些作品進行集中展示。對于一些作品優(yōu)秀的學生,教師要給予表揚,使其能夠樹立起榜樣的作用。
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能最大限度地對學生的積極性進行帶動,能夠使學生的主動意識得到增強,同時也對學生自身的學習以及生活進行拓展,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nèi)被激發(fā)出來,并且?guī)椭鷮W生在課堂學習中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能不斷提高小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3.欣賞美術作品,使學生興趣得到激發(fā)
在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其目標便是讓學生領悟到美。只有對美有了領悟,才能將學生逐漸地引導到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中。
對于美術作品來說,它具有比較強烈的視覺效果,一幅好的作品不僅僅能夠使觀賞人員感受到美,更能使其身心愉悅。
所以,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欣賞美術作品,采用各種生動的教學方式,比如錄像以及參觀等方式,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到美,進而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美術欣賞還能對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進行發(fā)掘,更好地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不斷促進小學生對美術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素質(zhì)教育提供有力的幫助,推動我國素質(zhì)教育水平的提高。
總而言之,必須根據(jù)小學生自身的特點,將小學生作為根本出發(fā)點, 根據(jù)美術的特點充分激發(fā)他們的潛能,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自主融洽的學習氛圍,同時調(diào)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馮藝發(fā).淺談小學全科教育師范生美術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J].藝術教育, 2015,8(15):135-137.
[2]樊銀平.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J].學周刊(B版),2014,20(14):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