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代琴家王善是一個受儒家文化影響至深的人,他在《琴學練要》一書中不但訂正指法,整理琴譜,自度琴曲,而且也完整地闡述了自己的琴學思想。他認為古琴肩負著幫助人格完善、有助于使風俗雅正的任務,這也是他著書立說的內(nèi)在動力。
關鍵詞:王善;琴學;雅正;仁孝
一、琴助人格完善
王善,字元伯,號真侯,約生于1679年,祖籍江蘇太倉。王善為人仁孝,曾說:“敬神佛何如敬父母?”他的琴屋內(nèi)供奉有祖、父等牌位,每逢清晨深夜都要焚香叩首。百善孝為先,儒家以孝治天下,王善的孝行可謂篤厚。楊岫曾評價王善:“堅持操守,不事浮沉,躬行孝友,仁慈樂善……”可見王善是一個深受儒家道德觀念浸染的人。
王善曾自述他的學琴之路:“余幼承庭訓,從事絲桐,先君諄諄以琴冠八音,群樂所宗,必知琴而后可與言樂?!备赣H的教導讓其走上學琴之路,并且終生樂此不疲,并立下弘揚琴學的大志向。“於是反覆參稽,晝夜思維,群究五調(diào),細按舷徽,以應律合音為驗,……敢謂克承先志乎?”王善著成《琴學練要》一書自認為是繼承了父親的遺志,完成了父親未了的心愿。
王善的琴學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琴學練要》一書的序言與跋文中,其中王善自序一篇,其他人序言三篇、跋文一篇。序言的幾位作者都是王善的同時代人,有的與王善互為知音,同聲相應,王善請這幾人作序文應當是認可他們所言,所以這幾篇序言中的文字基本可以代表王善本人的思想。
古琴在中國音樂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古琴在中國古典文人看來不同于一般的樂器,因為古琴的作用不是單單樂人耳膜,而是古代文人進行人格完善的必備之物,這一點在《琴學練要》的幾篇序言中表現(xiàn)的尤為突出。
“琴為諸樂之祖,音聱之原。古圣賢理性陶情,善世宜民,率皆由此?!边@是新陽王毉的序言中的首句,其中可以明顯的看到儒家對于君子為人處世的基本要求,儒家有一套基本的為人處事之道,而且有次序,那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是修身,就是人要做一個君子,首先要進行自身的人格完善,人格不完善,其他的都是虛幻的,沒有了進行后續(xù)工作的基礎。
“順天地、成萬物、通凰俗、鼓休明者,琴也。琴,綦重矣哉!”這是帥念祖序文中的首句,其中更是把琴提到一個順乎自然、通于人道、昌大美善的高度,難道這不是古代文人理想中的人格目標嗎?
“則夫樂學之有關於人性也,昭昭矣。蓋人性超乎五行,依於色象形耍,而不囿於色象形耍,是以凡物不能蔽鲴,而惟欲能困之。無他,性之所發(fā)為情,情之中正為理,情之乖戾成欲,欲亦無色象,亦無形質(zhì),故盛則困性,貓煙水之拎水火也。夫性輿欲俱無色象形質(zhì),而使用有色象形質(zhì)之物以理無色象形質(zhì)之性,卻無色象形質(zhì)之欲,又何怪其末由而入也哉?惟桀本於五行,布於管舷,生於器而不滯於器,無色象形質(zhì)而貫微連幽,乃能格乎神明,如磁石引針,如琥珀拾芥,聱入心通,有感即應,故脾應宮而通信,肺應商而通羲,肝慮角而通仁,心慮徵而通禮,賢慮羽而通智……”這是裼岫序言中的文字,這中間的思想透露出宋明理學對于人格完善的一些思考,“人性”就是現(xiàn)在所謂理想人格,“性”要時刻提防“情”對于它的擾亂,因為情很容易失控,“情之乖戾成欲”,一旦欲望過盛,那么人就會被欲望所驅(qū)使,無所不為,墮入到人格卑下的小人之列。而琴作為一種君子之樂,能逐漸消除人的狂亂的欲望,而使情歸于中正,免除了人被欲望所引起的憤怒、積郁的極大痛苦,而使人格趨于完善,“而真日以返”。完成君子人格之仁、義、理、智、信。
二、琴助風俗雅正
王善在《琴學練要》中對音律、字母、指法等進行大量整理刪訂的主旨在于正本清源,恢復琴學應該有的本來面目,去除當時淫邪玄虛的時弊,讓琴學歸于雅正。然后能使聽者性情上得以平和雅正,世道人心得以改善,社會趨于安定和平。
音樂在儒家傳統(tǒng)里面有重要的價值。有“宣其靜,連其衷,解其慍,理其正,耳目驄明,血氯和平,欲日以消,而真日以返?!钡纳衿孀饔谩!笆且苑寺牥嘶?,察三籟,知天地間有自然之樂,故探嶧陽之桐,制而為琴,抽絲為舷,以定音律,而天下化,為諸樂之祖。黃帝命伶偷截昆山之竹,定黃鍾之敷,作土革匏金之器,而樂於是乎大俗矣。後之圣王皆因之,所以昭功象德,和民人,諧鬼神,以為易凰易俗之極規(guī)也,樂之道馘重矣哉!”
所以琴學負載著而儒家“正人心、興教化”的功用,讓琴學歸于雅正的大道是儒家文化的內(nèi)在要求,也是王善一生踐行的目標所在。而當時習琴者多“純尚敷惕悠埸之調(diào),無巽箜篌琵琶,徒悅他人之耳目,至於先望雅正之音,不後固矣?!蓖跎普J為:“藕念琴為上古之法物,天地之元音,及今源分支巽,背古向睛,流入淫哇俗派,至有以技鏨目之者,其何以正人心而典教化,助國家以成治理乎?”
王善是一個受儒家文化影響至深的人,認為自己肩負著每一個士子應該有的道德任務,不單單是自我的完善、獨善其身,而還要力圖拯救世道人心,教化大眾,使國家治理、天下和平,完成‘治國、平天下的至高理想。
正由于這樣,王善對于《琴學練要》一書的寫作一絲不茍,不放過一絲一毫含糊不清的地方,對于指法、琴譜中在流傳中出現(xiàn)的訛誤和不一致的地方極力糾正,力求有助于后學,讓琴學歸于雅正的正確道路,而不至于使琴學墮落到“淫哇俗派”,其用心之良苦足為后世師法。
作者簡介:
欒義鵬(1973.3.6-),性別:男,籍貫:山東淄博,研究方向:中國藝術文化史。
(作者單位:渭南師范學院莫斯科藝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