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紅
(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哈爾濱 150001)
基于翻轉課堂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張亞紅
(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哈爾濱150001)
摘要:通過對翻轉課堂的發(fā)展歷程及其內涵進行探究,將大學英語教學與翻轉課堂結合,探討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運用及其實施的條件,提出構建以先進的信息技術為載體、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理念。
關鍵詞:翻轉課堂;傳統(tǒng)課堂;大學英語教學
在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技術迅猛發(fā)展的同時,北美興起一場新技術教育的變革,如微課、慕課、TED以及可汗學院等。薩爾曼·可汗于2011年在TED大會上將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介紹給全世界,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1]。在此背景下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這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我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要以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為先導,以優(yōu)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為核心。”[2]由此可見,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教育改革勢在必行。2007年教育部頒發(fā)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新的教學模式以現(xiàn)代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fā)展?!盵3]可見, 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是學生對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偏弱,而北美興起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無疑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通過對翻轉課堂的發(fā)展歷程及其內涵進行探究,將大學英語教學與翻轉課堂進行融合,以期為我國的教學改革提供新思路。
一、翻轉課堂的相關研究及其基本內涵
“翻轉課堂”又稱“反轉課堂”,譯自英語的“the Flipped Classroom”或“the Inverted Classroom”。國內外的很多學者對翻轉課堂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影響最大的有哈佛大學的教授埃里克·馬祖爾(Eric Mazur)、韋斯力·貝克(Wesley Baker)、薩爾曼·可汗及喬納森·伯爾曼等。埃里克·馬祖爾于20世紀90年代創(chuàng)立了同濟互助教學方式(Peer Instruction),這種模式成為翻轉課堂的初級模型,它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進行了翻轉,即“先學后教”。[4]韋斯力·貝克提出了翻轉課堂相對較為成熟的模式。他在論文《課堂翻轉:使用網絡課程管理工具和課程管理工具,讓教師成為身邊的指導》中指出,讓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而非“講臺上的圣人”。[5]2008年美國林地高中的兩位教師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森也開始了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活動,之后它在美國及全世界流行及推廣開來。[6]耶魯大學公開課、可汗學院的視頻、TED的教學視頻都大大地促進了翻轉式教學的開展。
“翻轉課堂”的基本內涵是教學流程變革所帶來的知識傳遞的提前和知識內化的優(yōu)化。傳統(tǒng)教學過程通常包括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知識傳授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來完成,知識內化則需要學生在課后通過作業(yè)來完成。在翻轉課堂上,知識傳授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后完成,知識內化則在課堂中經老師的幫助和同學的協(xié)助而完成,從而形成了翻轉課堂。[7]
二、傳統(tǒng)課堂與翻轉課堂的對比
1.教學流程
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這種“班級授課制”是工業(yè)時代的產物,有人把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稱為“工廠化的教學模式”,把學生比作工廠批量生產的產品,整齊劃一,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翻轉課堂是對教學流程的重新建構,即“課前(自學教學視頻+完成課前練習題)—課中(探究疑難問題+學習成果展示與總結)”。
2.師生角色的變化
傳統(tǒng)課堂的學生一邊聽講一邊記筆記,缺少對知識的回顧,缺少學習的積極性,老師通常自問自答,因課堂時間有限,缺少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很少關注到學生個體的需求。翻轉課堂的學生通過預先觀看老師準備的視頻及完成自測練習并對新知識進行學習,即“知識傳遞”或叫“授業(yè)”,面授階段教室變成知識交流的地點,完成師生交流或生生交流及探討,使學生真正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老師實現(xiàn)“解惑”。因此翻轉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老師則成了“指導者”或是“教練”。
3. 學習的時空界限
傳統(tǒng)課堂的特點是師生必須在固定的時間、地點進行教學活動。而翻轉課堂則使師生互動的方式突破了時空的制約,互聯(lián)網也可以變成學生學習的教室,增加了師生互動的時間,因而翻轉課堂不是對傳統(tǒng)課堂的顛覆,而是一種具有建設性的創(chuàng)新,使學生的學習以及教師輔導學生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種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沒有挫敗感。
三、“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通過對以上兩種教學方式的對比,可以得出結論,即翻轉課堂有更大的優(yōu)勢,但并不能因此斷定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將翻轉課堂完全取代傳統(tǒng)課堂教學。在教學方法中,沒有哪一種教學方法是全能的,各種教學方法存在很大的互補性,即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并存。[8]本文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冊第四單元FiveFamousSymbolsofAmericanCulture為例,具體介紹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首先,在課前制作視頻時應充分考慮每個學生存在的差異性及對新知識的掌握能力,即盡量選擇難易程度適中的內容,把時間控制在15分鐘之內,并簡明扼要地講解生詞的讀音、用法及本課重點語法,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設計好小問題,然后通過網絡平臺將視頻內容傳給學生,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要求學生提前自學視頻內容,查找資料,了解有關美國文化的背景信息,并回答相關問題,如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the American symbols? What is American Dream? 通過觀看視頻及完成小練習,學生完成了知識傳遞。其次,課上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協(xié)作、情景對話、小組探究、師生共同探究解決疑難問題,給學生實踐的機會。教師根據(jù)學生在課上的互動情況對學習內容進行總結、評估,使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課后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查找問題,根據(jù)學生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翻轉課堂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翻轉課堂實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那些原本因基礎差不喜歡在英語課堂上發(fā)言的學生也能夠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和潛能。雖然翻轉課堂對于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大有裨益,但不能因此完全拋棄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也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可以“翻轉”。所謂的“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是指教師除了承擔“授業(yè)解惑”的責任,還應承擔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責任。劉愛菊[8]認為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傳統(tǒng)課堂(基礎知識)+翻轉課堂(強化訓練)的結合符合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
四、影響“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的因素
“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對于增強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實施過程中也有很多制約因素。
第一,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是實施翻轉課堂的一個重要條件。如今全世界都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例如只有330萬人口的烏拉圭已經成為世界上唯一1個學生和教師人手1臺聯(lián)網電腦的國家,99%的教育設施配備了Internet,以實現(xiàn)教育的個性化、協(xié)作化,從而實現(xiàn)技術創(chuàng)新。而我國相對于其他國家,教育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尤其是中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因此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搭建一個個性化、協(xié)作化的學習環(huán)境尤為重要。
第二,每種教學方法在實施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應該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以“學習者為中心”、老師作為“指導者”的教育模式。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國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是每個教師所面臨的挑戰(zhàn),對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及信息處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駕馭信息技術的能力以及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能力也影響翻轉課堂教學的質量。翻轉課堂要求學生課前自學視頻內容,這要求學生有很強的學習欲望、對問題的探究能力以及嚴格的自律能力。張金磊[1]認為學生在課前的學習情況達到甚至超越了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講授效果以及課堂中學生完成本次課程內容的內化才是高質量的翻轉課堂。
五、結語
翻轉課堂在我國剛剛起步,這種嶄新的教學模式無疑給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但同時也遇到很多阻力。我們不能一味效仿其他國家的教學模式,應該結合我國的教學實際構建以先進的信息技術為載體、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理念。
參考文獻:
[1]張金磊.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因素探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10):59-6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 [EB/OL].[2012-05-06].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_3.shtml.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1-13.
[4]ERIC MAZUR. Peer Instruction: A User’s Manual [M]. NJ: Prentice Hall, 1997: 10-16.
[5]WESLEY B., J. The classroom flip: using web course management tools to become the guide by the side [C].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lle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Florida US: Florida Community College at Jacksonville, 2000: 9-17.
[6]王瑜潔, 王朝輝,楊文秀.探析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5,(5): 75-77.
[7]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 (4):46-51.
[8]劉愛菊.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綜合應用[J].現(xiàn)代教育,2014(10):42-43.
收稿日期:2016-03-07
作者簡介:張亞紅(1973-),女,講師,主要從事英語語言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724(2016)02-007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