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英
(福州外國語學校)
例談微課在通用技術實踐教學中的促進作用
陳云英
(福州外國語學校)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實踐教學中是以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動腦思考能力為目的的。如果還是采取“教師做、學生看”的模式,將會使學生操作性的實踐轉變成教師演示性的實踐。并且教師實踐教學過程中容易忽略學生的層次性,從而導致有一部分學生因為跟不上節(jié)奏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針對此問題,采用微課的形式來促進通用技術的實踐教學。
通用技術;實踐教學;微課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張生活中的教育,主張教育要回歸社會,要把學生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才能達到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通用技術實踐教學不僅鞏固課上所學的知識,并將通用技術課堂與課外活動進行了有機的聯(lián)系和融合,這樣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的通用技術知識進行實踐和應用。但是在我們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嚴重影響了通用技術實踐教學的高效性。
(一)教師的操作演示不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
在通用技術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讓班級內的所有學生都參與并投入演示教學中去,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進行感受、品味、歸納和總結,在這個過程中增強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但是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卻出現(xiàn)了很多學生不能參與課堂的現(xiàn)象,特別是有很多學生注意不到教師的演示細節(jié),從而影響了課堂的效率。
(二)通用技術實踐課程忽略了學生的層次性
在我們的通用技術實踐教學過程中,班上的每一個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在通用技術實踐教學時,教師實踐操作演示,學生觀察演示步驟,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學生領悟速度較快,他們能較為清晰地記住教師的操作步驟和制作原理,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他們即使觀看很多遍也不能理解通用技術實踐教學的原理,這就是我們在通用技術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層次性所導致的。
對于以上通用技術實踐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利用微課的方式來促進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高中通用技術微課實際上是一種利用多媒體平臺的多媒體技術,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一個知識點,雖然時間不長,但是效果極佳。
(一)利用微課促進通用技術實踐教學課堂效率的提升
對于通用技術實踐教學課堂來說,很多學生不能明確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生會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這個時候,我們的通用技術實踐課程的微課首先會呈現(xiàn)給學生一個學習任務單,這個學習任務單上面將學生應該明確掌握的學習目標詳細地呈現(xiàn)出來,然后微課可以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并對要完成的任務單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并布置相關的練習,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測和評價,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成倍提高。
比如,我們在學習《常用木工工藝》這一節(jié)的時候,對木工鋸的使用介紹時,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臺上進行演示,左手壓住木條,右手拿鋸,起鋸時,左手拇指擋住鋸條,鋸齒垂直于木條,剛剛開鋸的時候,動作要輕,幅度較小,當出現(xiàn)一個較深的鋸槽時,才能正常鋸割,整個的推拉過程要有一定的節(jié)奏??墒沁@些細節(jié)學生在臺下根本無法觀察到。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微課制定一個任務單,讓學生明確其任務,然后在播放微課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能認真觀察微課的展示,而對于學生發(fā)現(xiàn)不了的細節(jié)問題,教師再著重講解。
(二)利用微課來引導學生全員參與、全員提升
我們在通用技術實踐教學過程中,班級內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儲備不一樣,對于這樣的一群學生,我們如果用統(tǒng)一的方式去引導他們,他們中有的學生就會出現(xiàn)“吃不飽”的現(xiàn)象,而有的學生則會出現(xiàn)“消化不了”的現(xiàn)象,如果利用微課進行教學的話,這種問題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比如,我們講解壁掛式簡易書架的制作過程,其過程為首先設計一個思路:畫線—下料—鋸割鉆孔—組裝,這個思路在演示教學中,無論教師怎么演示,就是有那么一部分學生,他們看不明白,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利用微課加以解決。因為微課有一個好處就是可暫停性,當教師在展示到重難點的時候,或者是看到學生感覺迷茫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微課暫停,然后對學生進行指導。另外微課還有一個優(yōu)點就是可重復播放性,對于接受能力相對弱一些的學生可以重復播放疑難點,這樣課堂效率會成倍的提升。
總之,在我們的高中通用技術實踐教學過程中,利用微課能很好地提升課堂的高效性,并且利用微課教學能兼顧學生的整體性和層次性,能讓每一個學生在通用技術學習過程中動手,并且動腦,以提升學習效率。
[1]胡洋.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微課資源開發(fā)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
[2]楊榮良.用微課解決通用技術疑難問題的實踐研究:以《控制與設計》疑難問題解決為例[J].浙江教育技術,2015(3):33-36.
·編輯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