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以林(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吳集初級中學)
初中語文高效課堂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范以林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吳集初級中學)
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是每一位在職教師的理想。要想提高教學質(zhì)量就要從正確的方式方法入手。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首先要從改變自己做起,不斷更新教學方法,當然理論指導的作用也不能忽視。其次,教師為學生的“學”服務,就要抓住學生的心理。
初中語文;閱讀;策略研究
教學本身就是由“教”與“學”兩個部分組成的,所以想要提高教學質(zhì)量就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1.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
現(xiàn)在的學生已經(jīng)不是過去的學生了,這也就意味著教學的其中一個組成部分已經(jīng)發(fā)生了改變。那么,教師作為教學的另一部分也要隨之發(fā)生改變。教師想要改變自己,首先要從教學方式上做起。
這里我介紹兩種教學方法。
第一,問題導學法。問題導學法,顧名思義,就是要用這種方法將教學內(nèi)容導入。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將課本知識進行簡單的介紹,所以就無所謂有沒有導課。但是,現(xiàn)在教師必須要注重學生的接受情況。教師不能在課堂上直接開始講課,而是要先把學生的思維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這種方法最關鍵的就是教師的引導方式。
第二,項目驅(qū)動教學法。項目驅(qū)動教學法是教師以項目任務的形式推動學生的學習。我們可以看出,現(xiàn)在的學生之所以不能夠用心學習就是因為他們的壓力太小。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盡力為他們創(chuàng)造輕松的環(huán)境讓他們學習。但是,這并不完全有利于學生學習。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給他們一定的壓力推動他們學習。項目驅(qū)動法就是教師給學生任務,讓他們有一定的壓力。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zhì)量,而且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
2.提高教師的理論基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經(jīng)驗積累很重要。但是,理論作為支持人前進的基礎,也是不可以缺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一定要有理論指導。而且,各個階段的教學都是不同的。所以,支持教師前進的理論基礎也不能是一成不變的。那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充電,從而保障有充分的理論基礎作指導。
說到底,教師的“教”就是要為學生的“學”服務。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想要有成就就要從抓住學生的心理做起。用學生喜歡的方式、講學生感興趣的東西。
馬麗娟.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指導策略研究[J].克拉瑪依學刊,2015(1).
·編輯 趙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