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摘 要:寫作實際上是一種觀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達意的方式,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心理過程,是一種把看到、想到的東西寫清楚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寫作;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219-01
寫作實際上是一種觀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達意的方式,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心理過程,是一種把看到、想到的東西寫清楚的能力。許多學生怕上作文課,認為作文很難,慢慢地對語文也失去了興趣。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呢?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積累,是寫作的源泉
朱熹說過:“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狈e累就猶如“源頭活水”。
葉圣陶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這說明生活為寫作提供了最真實的素材,作文就在你我身邊。指導學生帶著思考去深入生活,并能通過生活的表面現(xiàn)象,看到它深刻的本質。日常飲食起居、鄰里親情、迎來送往、花鳥蟲魚可以成為寫作的材料。另外,鄰里糾紛,市井吵鬧,街頭巷尾,市場一隅,都市風情,田園野趣,大院清晨,夕陽西下……都也可以成為寫作的材料。蒲松齡寫作《聊齋志異》,就是在生活中積累素材的成功例子。
語言是寫作文章的建筑材料,要有意識的積累,建立自己的心理詞典,聚沙成塔。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積累,積累富有表達力的的詞語,如描寫山川河流、自然百態(tài)的詞語以及成語、諺語、歇后語等。學完每篇課文后,要鼓勵學生把諸如此類的詞語抄寫下來,并學會在平時的口頭表達和寫作中靈活運用這些詞語。積累富有表現(xiàn)力的句子,如細節(jié)描寫具體生動的句子,運用修辭手法的語句等。如朱自清的《春》中描寫春花、春草、春風的文字,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使得全文的語言非常優(yōu)美,意味深長。當然,語言積累不僅僅局限于課本內,教師要鼓勵并幫助學生多讀各種有益的課外書籍,包括中外名著、報刊、雜志,從中積累有價值的詞句。
二、情感——是寫作的血肉
“情者文之經”,情感是文的經線,沒有情感的文章蒼白無力,也無法感動人。真可謂“文章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情腸”。
首先要心中有情,“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寫作自然是情到筆至,妙筆生化。朱自清的《背影》寫得感人至深,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作者真實地反映了父親對兒子的真愛和兒子對父親的深情。試想,如果沒有這濃濃的真愛深情的積淀,怎么能寫出如此優(yōu)美動人的文章來。
然后要引導學生帶著情感去認識事物,被認識的事的受到情感的影響:平凡的神奇了、抽象的具體了、無情的含情了、平面的立體了、呆板的活躍了、無生命的有生命了。作文教學也就充滿了生氣和活力。
再次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習作情感,引發(fā)學生的寫作沖動,才能使師生在愉悅的寫作氛圍中進行信息的傳遞和交流,在激情滿懷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使作文教學富有生命活力。
三、創(chuàng)新——學生作文的生命
江澤民說“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作文必須常寫常新:
取材新,“文不驚人誓不休”。作文要有新鮮感,做到“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言”。這就要求我們要善于從“人人心中有”的素材中,發(fā)掘出“人人筆下無”的題材來。比如,以“陽光下成長”為話題寫一篇作文,作者通過三代人在藝術道路上成長經歷的對比,反應新時代新面貌,以小見大,選材新穎。
情節(jié)新,結構是對文章內容和表達方式的整體設計。初中作文一般只要求寫五六百字,掌握一些“尺水興波”的技巧就尤為重要了。要達到這個效果,欲揚先抑就是一種很好的寫法。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就采用了這一寫法,曲折而生動地表達了對阿長的熱愛與贊美。
語言新,我們在品味佳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許多寫得無拘無束,幽默自在,再稍稍閃出那么一點點“不正經”的文章,往往味道濃郁。比如,一個學生的自我介紹:“如今,肆無忌憚地大笑,成了我的招牌,神經病成了我的代言詞。這不,開學才一個月,供師生取笑的談資卻有了一大把。尤其是各位老師對我的偏愛,更讓左鄰右舍無不為之扼腕?!边@段文字,形象展示活潑愛笑,風趣幽默的學生形象,其鮮明的語言個性令人難忘。
四、激勵——學生寫作的動力
美國學者杰絲.雷耳說:“稱贊對鼓勵人類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開花?!庇玫轿覀冏魑慕虒W上,應該說好作文都是表揚、鼓勵出來的。
每位中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和自尊心,教師對他們的作文不要吹毛求疵,應該努力去捕捉他們習作中的閃光點:或者是開頭好,或者是結尾妙,或者是詞句美,或者是過渡巧等,讓他們嘗嘗成功的喜悅而增大寫作的興趣。即使是明顯的缺點,我們也應委婉地點評,而不要胡亂地“槍斃”學生的勞動成果。要知道有時候就是老師的一句不經意的褒獎,卻燃起了學生心中的寫作熱情,甚至從此走上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
在班級給學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臺。把學生寫的優(yōu)秀作文結集出版《班級佳作集》,讓學生辦手抄報,以自己一學期寫得好的作文為內容,讓學生自主設計版式版面,然后張貼在教室里進行展評、交流。鼓勵學生積極向報刊、雜志投稿,感受作品發(fā)表的喜悅。用成功來激勵他們,作為寫作的動力。
五、批改——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學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的重要手段,是學生了解自己習作效果和教師獲得作文教學反饋信息的一個主要渠道?!叭摹薄熬毟摹钡膫鹘y(tǒng)作文批改模式讓語文老師累的精疲力竭,而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往往收效甚微。通過運用分層建構的學生互評互改,多種形式結合的教師評改,家長參與的多元指導等有效的批改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作文批改的做法,減輕了教師工作負擔,同時達到了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目標。
作文批改時,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交給學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先通篇讀,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認真讀,找到不通順的句子、不恰當的詞語、錯別字、用錯的標點符號等,并用圈、點等符號標出,最后寫上對這篇作文的簡評。在批改過程中,要么受到啟發(fā),要么汲取教訓,長時間積累就會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