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玲
摘 要:聽力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在小學階段,通過語文教學中的聽力訓練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夠通過訓練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提高他們注意力,為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提供了良好的幫助。本文主要研究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的聽力訓練,希望通過對聽力訓練教學,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聽力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178-01
小學階段,“聽、說、讀、寫”在語文教學中作為教學標準,需要進一步分析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學生“聽”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因此促進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通過筆者教學經(jīng)驗看,會聽的學生在學習能上更加強輕松,也懂得如何學習。下面具體分析: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聽力訓練現(xiàn)狀
通過對現(xiàn)階段語文教學中聽力訓練的總結(jié),進而得出小學教學中聽力訓練的現(xiàn)實情況,只有充分了解聽力訓練的不足,才能結(jié)合實際進行探析,提出明確的實施方案。
1、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聽力訓練工作現(xiàn)狀概述
聽力訓練扮演這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小學階段,語文的學習作為基礎課程,能夠掌握良好的聽力能力,對于學生學習語文有很大幫助,但是,語文教學中,聽力訓練并沒有得到廣大教育者的更高認識。首先,在語文教師教學過程較少涉及到聽力訓練,多數(shù)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上對于聽力訓練意識不強。其次,受到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語文教學中大多都會重視“讀”和“寫”,對于“聽”的訓練意識不強。同時部分教師的普通話不標準也影響了聽力訓練。
2、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聽力訓練工作情況的原因分析
在教學過程上,由于我們從小就在漢語語言環(huán)境中成長,在小學階段已經(jīng)有了基本的聽說讀寫等能力,小學生自身對于聽力訓練的認識也非常片面,誤解為聽力訓練只是簡單的讀課文、認字等。同時信息時代的影響,計算機的使用也降低了學生對于語文漢字與書寫的要求。在加上應試教育的關系,考試上對于語文聽力的訓練更是沒有。導致了聽能力的培養(yǎng)更不如寫能力的提高。這樣直接影響了教學中聽力訓練,嚴重影響了小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重視度。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聽力訓練
1、選擇兒童化的聽力素材,樹立學生“想要聽”的意識
小學生正是好玩好動的年紀,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興趣與學習習慣為主要教學任務。所以在教材的選擇上,應該注意學生年齡的特點,適合他們的教材。在選材上,應該偏于兒童化,多選用色彩鮮艷,內(nèi)容豐富精彩,語言通俗的材料。這樣的文章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主動學習。另外,小學課本上的文章需要語句通俗易懂,這樣在學生的聽力訓練中不會因為語言晦澀難懂而無法繼續(xù)。例如,小學課本里的《小松鼠找花生》、《神筆馬良》等,這樣的文章充滿卡通色彩,故事性很強,小學生對這類的文章會更加有興趣聆聽與學習。
2、充分借助音頻、視頻,豐富聽力訓練內(nèi)容
在聽力訓練中,離不開音頻設備與文件的幫助,音頻文件不但可以豐富聽力訓練內(nèi)容,也提供給學生良好的聽力訓練途徑。在語文課上,教師利用播放音頻文件等形式,把課本中的知識點體現(xiàn)到課堂環(huán)境中,虛擬出對應的教學場景。讓小學生可以通過聽的方式走進課文,進而不斷提高學生認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
例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寫自然環(huán)境的文章,其中文章中的詞句寫的都十分生動,并且描述的都很詳細,優(yōu)美的語句讓小學生喜愛。在語文課堂上,教師一開始就可以先播放錄制好的音頻,進行有效配合,讓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讀,這樣在學的過程中,有了聽的準備,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這樣加強的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在聽的同時,對于文章中所描述的場景,事物等等都能夠進一步展現(xiàn)。在無形當中也使學生思維變得活躍,并能夠有效掌握其中所講的內(nèi)容。
3、合理選擇教學內(nèi)容,有計劃的開展聽力訓練
小學時期是學生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在語文教學上聽能力培養(yǎng)會更迎合學生發(fā)展,由于絕大部分孩子喜歡玩、喜歡說、喜歡動,這些孩子自有的天性需要得到認可與關注。在語文教學中,通過結(jié)合小學生這一性格特點,充分進行聽力訓練。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多選取有圖文結(jié)合的參考資料,把語文教學中的難點通過聽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把文字性的東西以聽的形式表現(xiàn)到課堂,進而吸引學生有效學習。同時,對于聽力訓練也要有計劃有步驟,聽力內(nèi)容可以結(jié)合小學生學習階段,進行多樣化調(diào)整,使得聽力訓練變得多樣、有趣。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4、明確聽力訓練目的,幫助學生掌握“聽”的正確方法
訓練聽的能力,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聽取說話人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說話人的正確意思。這一能力,不僅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重要的技能之一,而且也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與人交流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在“聽力”訓練中,教師可以借助課文的配音朗讀,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聆聽朗讀。在這一訓練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去聽,聽清楚聽明白,在聆聽過程中,學生要抓住重點去聽,并尋找問題的線索。
例如《夸父逐日》這一課,教師在給學生播放課文配音之前可以先給學生提出幾個思考的問題:夸父為什么要去追太陽?夸父最后有沒有追到太陽?夸父去過哪些地方?夸父逐日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因為學生帶著問題去聽錄音,學生會在聽的過程中思考,這樣他們會更加專心地去聆聽,讓他們回答問題也是對他們理解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的訓練。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聽力訓練對于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聽力訓練從多方面提高了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欣賞能力,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于詞句以及段落的理解,提高了語文綜合素養(yǎng)。在教學上,作為語文教師更要注意結(jié)合適當?shù)慕虒W方法,通過聽力訓練與其他教學形式結(jié)合,并且有針對的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因材施教,進而保證小學語文教學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徐 晉.小學語文教學聽力訓練分析[J].課外語文,2014,10:43.
[2] 吳 艷.探討小學語文教學聽力訓練[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07:28.
[3] 沈明瑋.關于小學語文教學聽力訓練模式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