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樂樂
(吉林省公主嶺市南崴子街道中心小學校)
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情境教學
◆李樂樂
(吉林省公主嶺市南崴子街道中心小學校)
學習一種語言一定要有語言情境才能學得好,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好奇心強、模仿性強、生性好動,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相對較短。語言學習本身是較為單調(diào)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形式,勢必使學生學習興趣蕩然無存。只要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就有求知欲,沒有興趣就不會有求知欲,學習熱情大減,從而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小學英語進行“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形式多變的教學中,始終處于興奮、活躍的狀態(tài)。著重從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的運用、情境教學法在英語口語中的作用等方面進行闡述。
情境教學 激發(fā)興趣 求知欲
“情境教學”是指教師用語言、教具及各種教輔設(shè)備,為學生營造一個融視、聽、說于一體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的一種教學法。語言是社會約定俗成的符號系統(tǒng),屬于一種社會現(xiàn)象;而大家平時所講的言語則是個體對語言的運用,屬于一種心理現(xiàn)象。由這二者的定義,即可看出,語言和言語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人們可以借助語言,進而通過言語活動傳遞知識、交流感情、協(xié)調(diào)行動。同時人們在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活動時,離不開社會語言情境。所以,人們常說“在國內(nèi)學三年英語,不如到國外學三個月”。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有在真實的語言情境或模擬情境中才能更好的組織思維,理解具體情境中所傳遞的信息和語言材料,觸景生情,融情入境,激發(fā)表達思想的欲望,從而促進培養(yǎng)運用英語理解和表達思維的能力。本文擬將從情境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法中的作用以及實施方面進行探討。
在引言中提到語言情境,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不能脫離這種語言環(huán)境去獨立學習,脫離語言情境的語言學習是不精透、不完善的,所以,我們倡導(dǎo)小學生在學習英語或是其它任何一種外來語時,都不可脫離這種語言的語言情境而去獨立學習。英語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指的是教師用語言、教具及各種教輔設(shè)備,為學生營造一個融視、聽、說于一體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的教學方法。但是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最缺乏的就是語言環(huán)境,加之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落后,許多學生感到英語學習枯燥無味,從而失去興趣,產(chǎn)生畏難情緒,導(dǎo)致從整體上來看成績不明顯。營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能使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英語,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語感,有利于學生讀、聽、說、寫能力的提高。同時,經(jīng)常閱讀英語課外讀物,也能增強英語語感。
情境教學法的基本要求是要使學生有看到、聽到、甚至摸到的學習對象,充分調(diào)動學生運用各種感官去充分感知學習的對象。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習,更需要學生利用口、耳、眼、腦,甚至四肢或全身的方位地感知學習對象。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也是學生要習得的第二語言,在情境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原則是教師必須掌握的,那就是快節(jié)奏、大容量。教師通過展示實物、圖片、幻燈片、教學視頻,盡可能讓學生運用各種感官,去充分感知學習內(nèi)容,獲得最大量的信息,從而加深對學習內(nèi)容的印象,以幫助學習形成正確的,深刻的概念。
在理解非智力因素的前提下,先理解一下智力因素。關(guān)于智力因素我國學者中通行的智力概念,“是指認識方面的各種能力,即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的綜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維能力。”而這里講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在語言學習中,興趣、注意力、心理因素等其它相類似的因素。非智力因素是語言學習者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補充。在許多中外結(jié)合的家庭中,兒女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會講兩種語言的事例有很多,這證明了諸如興趣、環(huán)境、親情等非智力因素對學習語言的重要性。情境教學正是運用了將視、聽、說融為一體的這一手段,充分利用學生在學習中的這些非智力因素,把學生注意力、興趣引導(dǎo)到學習對象上,進而使學生對學習對象獲得深刻、完整的理解,并易于知識的鞏固。
運用情境教學首先需要用“著眼發(fā)展”的觀點,全面地提出教學任務(wù),而后選擇教案,根據(jù)教授內(nèi)容、班級等來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情境。生活是語言的源泉,英語學習必須貼近生活,與生活脫節(jié),那就割斷了學習語言的源泉,沒有源泉,語言是沒有生命的。在“情境教學法”的具體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幾種:
1.描述法。這種方法是指教師用聲情并茂的方法來創(chuàng)設(shè)情境。這包括教師對每篇課文的把握,將每個句子所表達的內(nèi)涵用合適的語氣和語調(diào)表達出來,使顯示更好地理解?!苯?jīng)過老師的描述,顯示就會對課文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從而急于知道該怎樣用英語表達,這就為下一步教學做了完美的鋪墊,有了這層鋪墊,顯示就更容易融進課文中。
2.演示法。教師在上課時,使用一些實物、道具。如在教授單詞“book”“pen”“bag”時刻直接拿出書、鋼筆和書包;在教授單詞“apple”“pear”“banana”等一些水果的單詞時,可用圖片展示。學生通過教具學習,獲得的知識更加直觀,印象也就更深,不容易遺忘。因為在生活中大家都是每天要接觸的。另外子在教授小學生英語時,用畫圖法也是很常用的一種方法,在單詞教學中,如教“desk”“bed”等時,可在黑板上畫出桌子和床的簡易圖,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
3.演練法。學習單詞和句型時,允許學生在教室的各個地方,比如墻上、窗戶上、黑板上貼上學過的單詞、句型或?qū)W生平時收集的諺語。如window(窗)、door(門)、blackboard(黑板)、desk(桌子)……試著讓學生把課程表用英語寫出來,把家里的物品貼上英語小標簽等等。
4.游戲法。一節(jié)課40分鐘或45分鐘,如果干巴巴地講課,難免枯燥,學生感到無味,從而失去興趣,不想再繼續(xù)聽了。再英語教學中加入適當?shù)挠螒蛴欣谂囵B(yǎng)學生的興趣,符合樂學、愿學的原則。游戲教學強調(diào)的是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學生共同參與,而不是教師的獨角戲,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dǎo)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5.激勵法。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獎勵必定能刺激他們更好的學習。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通過對教學任務(wù)、內(nèi)容的理解和接受的多少來給予適當?shù)莫剟罨虮頁P。刺激小學生有所追求的欲望,小學生很重視在同伴中的榮譽、地位,有了這些獎勵表揚作向?qū)?,學生很自然地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
6.英語歌曲法。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氣氛是非常重要的。在這種氣氛中學習,學生容易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身體適度放松,頭腦注意力集中并準備接受新信息。實踐證明,音樂能使人放松,增強記憶。小學英語教學中有許多有趣的各種英語歌曲,除去教材中的英語歌曲,教師可以適當?shù)刈跃幱⒄Z歌曲或是把新授的知識編到已學過的英語歌曲中,做到“換湯不換藥”。如當學生學到人的五官這一課時,教師可自編歌曲“head,shoulders,knees and toes;head,shoulders,knees and toes,knees and toes,knees and toes.”“head,shoulders,knees and toes,eyes,ears,mouth and nose.”同時再配上適當?shù)膭幼鳎绯癶ead”時,用手指頭,“shoulders”用雙手抱緊肩膀……這樣學生更易于接受,從而使復(fù)雜、呆板、單調(diào)、無味、緊張的學習氣氛變成簡單、有趣、輕松的學習中來。
綜上所述,筆者針對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以及實施方法進行了初步探討。但是,運用好情境教學必須堅持以下的原則: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先短后長,先機械后靈活;從直觀到抽象,單項到綜合,循序漸進,較少難度,使學生敢于開口,樂于開口。另外,情境教學應(yīng)做到與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相聯(lián)系。只有這樣,小學生才能更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學好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