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芬花
(江蘇省啟東市匯龍中學)
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探討
◆袁芬花
(江蘇省啟東市匯龍中學)
探究性閱讀教學指的是在教師的適當指導下,學生自主閱讀、探究,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完成知識建構、思維發(fā)展的過程。新課標明確指出,探究性閱讀能夠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想象力、思辨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促進其綜合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能夠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從以上情況出發(fā),分析了現(xiàn)如今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并結合具體的案例,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希望能夠為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參考。
高中語文 探究性閱讀 教學方法
閱讀過程是學生與文本展開對話,了解另一個世界并獲得獨特心理感受的過程,它融合了語言、文化及心理變化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前提和基礎。高中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其思維習慣已經開始養(yǎng)成,但是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是影響高中生綜合發(fā)展的關鍵原因之一。為此,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通過分析問題,找到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以促進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1.實施的盲目性
探究性閱讀教學法目前還處于探究階段,需要高中教師根據(jù)課程內容及本班學生的學習基礎狀況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但是,由于一些教師本身對探究性教學的理念及原則理解不足,無法合理的進行解讀,因此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較大的盲目性,這是影響閱讀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例如,科技類文章與其他文章相比,閱讀的難度較大,因此,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扮演好引導者和參與者的角色,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理解文章的真正內涵,顯然,很多教師并沒有做到這一點。
2.注重形式教學
為了滿足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心理要求,很多教師開始了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但是,一部分教師只是“換湯不換藥”,過于注重形式教學,在教學內容上并沒有積極地創(chuàng)新,這種“表面熱鬧”的現(xiàn)象很難真正實現(xiàn)預期的發(fā)展目標。在探究性閱讀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將最后的探究結果當作是評判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忽略了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這種方法并不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能力,也并沒有達到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收效甚微??偟膩碚f,注重形式教學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對探究性閱讀教學的理解不足,且存在思想上的誤區(qū)。
3.忽略個體差異
由于學生的語文基礎差異較大,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不一,教師需要從個體差異出發(fā),選擇更加靈活性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發(fā)展個人能力,實現(xiàn)對閱讀內容的深層次理解。但是,很多教師在實施探究性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經常忽略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在評價上,也通常按照一個標準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審核,這種單一化的教學理念很容易拉大學生之間的成績差異,激化內部矛盾,不利于學生內部的團結。在這種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很多學生會喪失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無法按照要求完成任務,這是非常常見的。
1.創(chuàng)建探究環(huán)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到探究性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創(chuàng)建出一個良好的探究環(huán)境,將學生納入到這個過程中,提高他們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按照要求自覺地進行思考。教師在此過程中,應該扮演一個參與者和引導者的角色,注重學生的自我感受,適當延長自主探究時間,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沁園春·長沙》這一課時,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定的自由閱讀時間,讓他們使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的風景,然后根據(jù)景色變化分析所使用的藝術手法,從而推論出中心思想,理解作者寫作的意圖。
2.推動深層探究,注重閱讀感受
高中生雖然有一定的人生閱歷,并能夠對事物做出自己的理解,但是必須承認的是,他們還沒有接觸社會,思想活動比較單純,很難深層次的理解某篇文章蘊含的思想和感情,這是客觀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為此,教師應該創(chuàng)建一定的教學氛圍,有針對性的將學生引入到教學內容中,通過深層次的剖析,使學生理解這種復雜的感情。例如,在學習《我與地壇》這一課時,很多學生只停留在了地壇公園景色與風景描寫這一層面上,并沒有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深層感悟,也沒有將課本內容與作者的經歷相聯(lián)系,因此,教師應當及時向學生介紹史鐵生的人生經歷,引導學生通過景色描寫,感受作者的心理變化,掌握以景寫情的寫作手法,并獲得對生命的深層感悟。
3.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引導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傳輸,很難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探究性閱讀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和參與者,應根據(jù)學生的思維活動變化,合理的調整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材料,達到鍛煉思維、發(fā)展閱讀能力的教學效果。教師應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因材施教,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例如,在學習《雨霖鈴》這一課時,教師應該首先介紹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柳永,然后從詞中描寫景色的句子入手,感受文章的整體氛圍,然后理解借景抒情的意圖,掌握分析這種類型詩詞的能力。教師應當與學生共同參與到探究過程中,根據(jù)學生表現(xiàn)適當?shù)倪M行提問和引導,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啟發(fā)遷移思維,舉一反三
遷移性思維指的是學生能夠從一個問題的學習中,掌握同種類型問題的解答方法,它能夠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其靈活運用各類語文知識,避免出現(xiàn)茫然無措的情況。教師應該明確,語文學習過程并不是獨立的,不同詞句之間是相通的,存在著某種隱性聯(lián)系,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理解段落與段落之間、詞句與詞句之間的邏輯關系,這樣才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這一課時,教師應當讓學生自主分析燭之武游說時所使用的語言技巧,將其與同類型的課文相聯(lián)系,從而理解古人的思維模式,在學習其他課文時能夠舉一反三,做出自己的理解。鍛煉遷移性思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程度,還能發(fā)展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具有較高的實踐意義。
5.適當補充課外材料,激發(fā)潛力
課堂上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學生正處于學習的關鍵時期,他們好奇心重,有較高的求知欲望,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補充課外材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為其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學習之余,教師可以督促學生自主閱讀世界名著,不限題目、不限題材,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適當?shù)拈喿x材料,并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和溝通,在合作學習中獲取學習興趣和自主思考能力。探究性閱讀就是一個比較靈活的過程,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契合學生的心理需求,發(fā)揮探究性閱讀教學的實際作用,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1]王洪峰.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6,(09):62-63.
[2]鮑慧莉.淺析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J].學周刊,2015,(11):168-169.
[3]朱敬祥.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2016,(06):43-44.
[4]方玲玲.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6,(20):30-31.
[5]袁素光.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探討[J].科普童話,2015,(0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