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仲敏
(寧夏固原六中 756000)
淺談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卜仲敏
(寧夏固原六中 756000)
為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教師應該多開發(fā)本土美術,讓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評價方式,豐富教學手段,降低學習難度,有彈性的、循序漸進的選擇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huán)境,產生對美術的持久興趣。
本土課程;鄉(xiāng)土美術;循序漸進;審美意識;鼓勵;校課外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藝術熏陶;范畫
現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與學習的關系非常密切,只要有興趣,學生就不會覺得學習是一件乏味的事,感到容易,快樂。興趣越濃,學習動機就愈強,在愉快的感受中做學習的主人。初中美術課是九年級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初中美術教育要根據學生興趣特點與認知的規(guī)律,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氣氛,降低學習難度,消除學生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負擔,我認為從以下幾點著手可逐漸提高學生興趣:
認識本土文化是學生學習美術,認識美術的基礎,也是彌補國家課程資源的不足。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學習本土文化,從他們的周圍環(huán)境開始,挖掘生活的美,鄉(xiāng)土文化的美。
我們的美術課并不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畫家、美術家,而是在學習中陶冶情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因此,不能以太高的準則來評價學生,而是看作品中是否真實的反映了學生的內心感受,是否有獨特、新穎的表現,才能提高學生的美術興趣,審美知識和意識,從而達到美育的目的。
在上《描繪我們的校園》一課時,部分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成角透視、平行透視的原理,這時應該讓學生走出教室,來到大自然中,選擇合適的角度,觀察所看到的教學樓,結合上節(jié)課所講的透視理論知識,描繪出教學樓的透視變化,學生既容易理解又提高了學習美術的興趣。
美術作品具有多元性,對同一審美對象,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學識和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事先就給作品規(guī)定一個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不管作品是夸張還是平淡,細膩還是粗獷,它都是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性的結晶,是學生心靈的反映。教師注意用鼓勵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欣賞的眼光去審視學生的每一幅習作,多講優(yōu)點,如構圖太小時,可說成“這幅作品構圖再大些效果會更好”。我鼓勵同學們作畫時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這樣的作品內容與形式都很豐富,作業(yè)雷同的情況會大大減少,并留出展示作品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自評,展示自己的成果,體會創(chuàng)作的喜悅。
美術是視覺藝術,需要觀摩和掌握大量的圖片資料,在欣賞課中表現的尤為明顯,欣賞教學具有認識、教育、審美三個功能,是提高藝術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教科書中的作品經過幾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圖片又不多,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就不能激發(fā)學生的美感。只有通過大量的作品欣賞,教學示范、聲音、圖像、音樂刺激學生,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學生在不斷的藝術陶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如在欣賞立體派畫家畢加索的《格爾尼卡》時,學生很難理解這種抽象形式,為了引導學生體會作品內涵,首先利用幻燈片將作品展示出來,讓學生觀察,然后播放課件德國空軍轟炸小鎮(zhèn)格爾尼卡的暴行,學生理解作品中被撕裂的人們,受傷而憤怒的公牛,絕望的眼睛…….,再用Photoshop在將作品的形象移動,讓學生理解立體派多角度表現物象的方法,拉近了學生與作品的距離,使他們在一定程度上讀懂這幅作品,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發(fā)現美的興趣。
在所有活動中,校、課外活動最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經常組織學生參加美術比賽和畫展,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畫展中被展出時,他們的興趣特別高。還可組織學生去當地的博物館參觀,觀看當地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拉近學生與藝術作品的距離,感受藝術的熏陶,對激發(fā)學生的美術興趣產生積極的作用。
美術課的繪畫課要精講多練,教師在20分鐘之內少而精的講解示范,余下的時間是學生作業(yè)。要改變一味的機械臨摹,通常在他們作畫時,提出兩個“不一樣”的要求:第一個不一樣就是切記不要一味的模仿教師和教科書上的范畫,第二個不一樣就是要敢于否定自己過去的作品,以使他們在創(chuàng)作活動中自如的運用。輔導中切忌“代庖”,除了語言外,可在學生作業(yè)上指點,甚至可在理解力教差的學生作業(yè)上作小圖示,但事后必須擦掉筆跡,以免學生不動腦筋的摹仿,以便他們在創(chuàng)作活動中自如的運用。
范畫正如一出戲,人們不但要看到劇的結局,還要看到劇的起因、發(fā)展、高潮等過程。在教學工作中,我覺得范畫在美術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即便在多媒體如此發(fā)達的今天,學生還是必須通過范畫的引領進行創(chuàng)作。但是范畫也有它的局限性,一旦準備了比較詳細的范畫,學生潛意識就會跟著范畫走,畫出的作品受到了很大的局限,作品大同小異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個人思維和創(chuàng)作的空間。對此,教師可做一些步驟范畫,邊畫邊講,既直觀又簡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有啟示范畫,將創(chuàng)作的體驗,構思的方法、制作的過程及技法詳細講授給學生,引導學生由此及彼,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讓學生逐步學會創(chuàng)作和設計的方法。教師應在示范過程中讓學生形成豐富的審美能力,學生通過欣賞,觀察、思考進而模仿,很容易掌握基本方法,達到一定的繪畫水平,在表現事物的過程中體會成就感,會產生對美術的持久興趣。
總之,美術教學是一種復雜的多元化活動,需要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新經驗,反思新問題,提高教學效果。因此,要采取多種多樣的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誘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才能讓學生學的主動,學的積極。
[1]《有效教學 有效課堂》趙玲編寫
[2]《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柳斌編寫
[3]《中小學美術教學評價》李永正編寫
[4]《美術及其教育》尹少淳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