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天津科技大學,天津 300457
?
如何發(fā)揮高校團員青年在構建清朗網絡空間中的重要作用*1
張穎**2
天津科技大學,天津300457
摘要:網絡在給高校青年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網絡環(huán)境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也亟待解決。高校團員青年這個群體在構建清朗網絡空間中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要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積極在構建清朗網絡空間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校;團員;清朗網絡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切實加強網絡社會管理,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國家的未來在青年,網絡的未來也在青年。高校的廣大團員青年應順勢成為一支堅實的隊伍,在構建清朗網絡空間中充分發(fā)揮重要作用。
一、高校構建清朗網絡空間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高校青年學生的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引導和影響。而網絡中一些思想潮流正是抓住這一特點加以利用,惡意散播一些難以辨別的不良信息左右青年學生的思想。高校積極構建清朗網絡空間,一方面提高學生們的思辨能力,能夠對魚目混雜的信息進行判斷;另一方面加大對不良信息的監(jiān)管,凈化網絡環(huán)境,在網絡中形成弘揚正能量的思想主流。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積極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
(二)有助于提高學生法治意識
高校學生是網絡信息傳播的重要主體之一,法治意識淡薄往往會造成無意傳播謠言甚至助力網絡欺詐等。建立良好的網絡秩序是清朗網絡空間建設的重要內容,而團中央在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行動中也積極號召廣大團員青年們依法上網,嚴格自律。行動中,高校青年學生的法治意識逐漸增強,自覺講究網絡誠信,守住法律底線,為網絡環(huán)境健康發(fā)展和我國建設法治國家貢獻力量。
(三)有助于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高校青年學生處于學習知識增長才干的關鍵時期,網絡上豐富的資源成為了校園學習生活的有力補充,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增長見識和開闊視野。要讓學生們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必須要營造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通過構建清朗的網絡空間,能夠剔除網絡不良信息,消除信息安全隱患,讓網絡空間成為青年學生真實便捷的知識庫,成為師生交流共享的平臺,將網絡資源的作用極致發(fā)揮。
(四)有助于形成校園良好風氣
校園風氣和校園文化是一所大學的靈魂所在,培養(yǎng)良好的校園風氣主要依托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今,網絡已經成為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重要載體和形式,網絡環(huán)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校園活動的效果和質量,進而影響校園風氣和校園文化的形成。通過網絡積極的宣傳和傳播,營造網絡中風清氣正的良好環(huán)境,在學生中間形成人人崇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的文化氛圍,逐漸形成積極向上、充滿陽光的良好校園風氣。
二、高校團員青年在構建清朗網絡空間中的優(yōu)勢
高校團員青年是高校學生的主體,同時也是高校中具有先進性的群體。他們在高校構建清朗網絡空間的活動中擔當生力軍的重要角色,擁有其他群體所不具備的特殊優(yōu)勢。
(一)政治優(yōu)勢
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群眾組織,在構建清朗網絡空間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網絡空間是我黨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陣地,需要一支有堅定政治立場的隊伍來守衛(wèi)和建設。而廣大團員青年具有與黨一致的政治信仰,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能夠擔當重任。
(二)組織優(yōu)勢
團組織具有“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能夠響應團中央關于清朗網絡·青年力量——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行動的號召,積極投身于清朗網絡空間建設中。另外,團組織擁有健全的體制和嚴明的紀律,為廣大團員青年開展活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充分的將共青團的先進性延伸到網絡中。
(三)社會優(yōu)勢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全國互聯網發(fā)展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網民年齡統(tǒng)計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29.9%;網民職業(yè)統(tǒng)計中,學生群體的占比最高,為25.2%,其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為11.2%[1]。高校青年學生不僅在數量上是使用網絡的重要主體,同時也是網絡中最為活躍的一部分人群,因此,他們在網絡中的表現將對網絡環(huán)境產生較大影響。
(四)能力優(yōu)勢
構建清朗網絡空間行動中,輿情監(jiān)控、信息篩選、宣傳教育等多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網絡技術和互聯網思維的支持。一方面,高校團員青年是具有高學歷、高素質的群體,在應用互聯網技術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另一方面,高校團員青年群體對網絡環(huán)境十分熟悉,能夠準確把握網絡語言,懂得如何更有效的影響廣大網民的行為。
三、高校團員青年在構建清朗網絡空間發(fā)揮作用的路徑
網絡環(huán)境與廣大團員青年的成長成才密切相關,加快高校清朗網絡空間的建設,凈化校園輿論環(huán)境十分必要。
(一)加強教育,發(fā)揮引導作用
1.主動發(fā)聲正能量。加大校園網絡宣傳力度,把握網絡宣傳主動權,占領網絡輿論主陣地。例如,配合校內課堂教育,在學生受眾廣泛的網絡平臺、新媒體公眾平臺等媒介中及時發(fā)布黨和國家領導人重要講話、重要軍事外交活動等官方權威的政治活動信息,引領學生關注國家大事,增強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信心;對社會上和身邊的善行義舉進行積極宣傳和報道,在學生中形成崇尚正義、崇尚美德的新風尚[2]。
2.加強規(guī)范上網教育。通過網絡第一時間發(fā)布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事件真相,用官方的聲音取代謠言;披露和分析造謠傳謠、經濟詐騙等典型事件,用真實的案例教育學生如何辨別信息的真?zhèn)?,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通過線上線下教育配合,增強學生網絡法治意識,敢于批駁假丑惡的現象,逐步培養(yǎng)學生依法上網、文明上網、理性上網的行為自覺。
(二)建設隊伍,形成推動力量
1.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構建清朗網絡空間,凈化校園網絡環(huán)境關系到學生健康成長,學校領導應予以高度重視。由校領導牽頭,校宣傳部門、校團委等部門具體負責成立專項工作小組,負責統(tǒng)籌規(guī)劃,建立相關工作制度,協調全校各相關單位共同做好清朗網絡空間建設工作。
2.建設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在高校中組建一支政治立場堅定、品德素質過硬、熟悉網絡信息技術并具有志愿服務精神的高校青年學生網絡志愿者隊伍他們主要工作職責有:(1)傳播正能量。網絡志愿者在網絡中積極發(fā)聲,使用年輕人熟悉的語言方式和理性的思維發(fā)表正面積極的文章、評論、跟帖等,為勵志進取點贊,為好人善舉點贊,營造陽光健康的網絡輿論環(huán)境,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理性文明使用網絡;(2)抵制負能量。青年志愿者們要敢于駁斥錯誤的言論、觀點,用理性的分析和文明的語言粉碎網絡謠言[3]。(3)網絡輿情監(jiān)測。監(jiān)控校園網絡輿情,運用網絡信息技術進行輿情判斷和監(jiān)管,并及時上報學校有關部門,維護網絡環(huán)境健康安全;(4)日常服務。通過網絡面向全體高校學生開展服務工作,在網絡上提供信息服務、資源共享、技術咨詢等,并可以將線下的一些志愿活動遷移到網上,擴大活動范圍和影響力。
3.培養(yǎng)意見領袖隊伍。在志愿者隊伍之中,還要著力培養(yǎng)一支網絡意見領袖隊伍,通過他們來引導網絡輿論環(huán)境將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個隊伍不僅要有強大的網絡號召力,還要他們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yǎng)和較高的道德標準。一方面可以積極吸收校園內已有的網絡“大V”們,另一方面著力在青年教師骨干和學生骨干中選拔一部分進行系統(tǒng)培養(yǎng)和管理,確保在關鍵時刻能夠代表共青團發(fā)出聲音,積極引導網絡輿論方向。
(三)創(chuàng)新形式,強化宣傳效果
1.開展豐富的專項主題活動。利用網絡開展豐富多彩的專項主題活動,通過廣大青年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傳遞正能量。例如:利用雷鋒日、五四青年節(jié)、建黨日、國慶節(jié)等重要時間節(jié)點,積極開展講述歷史故事、為英雄人物點贊、微感想征集等主題教育活動,帶動廣大團員青年共同挖掘這些紀念日的歷史背景,回顧我黨和人民走過的艱苦道路。同時開設討論交流的平臺,提供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的機會,讓高校青年學生們更加深刻的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刻內涵,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2.創(chuàng)新文化活動形式。為了提高廣大團員青年的參與熱情,要積極創(chuàng)造更有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正能量網絡文化產品。通過制作動漫、拍攝微電影、設計手機APP等深受年輕學生喜愛的文化活動形式,進一步加大網絡正能量的傳播,吸引更多的團員青年加入到清朗網絡空間建設的隊伍。
3.線上線下互動。除了開展豐富的網上活動之外,還應該與線下的活動配合起來,反饋網上各項活動的效果,并進一步延伸網上活動的內容。線上線下的互動不僅能夠充實和豐富活動內容,還能夠將網上傳遞的思想、精神與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聯系起來,在網絡中和校園生活中同時形成“積極發(fā)出青年好聲音、形成強勁青春正能量”的良好氛圍,進一步鞏固清朗網絡空間建設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張明會,張儒奎,蘭青.建好“網軍”,在構建清朗網絡空間中發(fā)揮作用[J].教育現代化,2016(7):154-155.
[2]石平.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J].求是,2013(18):51-52.
[3]劉玲.高校網絡志愿者隊伍建設芻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5):46-47.
**作者簡介:張穎(1987-),女,蒙古族,內蒙古通遼人,管理學碩士,天津科技大學,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D2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12-0029-02
*2015年度天津共青團調研課題:如何發(fā)揮高校團員青年在構建清朗網絡空間中的重要作用(項目編號:T1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