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
中國民族聲樂作品——“上善若水”——以歌曲《峽江情歌》、《楓橋夜泊》和《太湖美》為例
張麗娜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摘要】“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zhì)之一,是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物質(zhì)資源,水元素作為一種與水有關的重要結構形式也是自然界最活躍、最具有藝術創(chuàng)造力的因素。本文著重研究中國民族聲樂作品中的“上善若水”——由水元素構成的“水”的形象的表現(xiàn),例舉《峽江情歌》、《楓橋夜泊》和《太湖美》三首作品,從水的形象特征、審美及演唱上著手分析,以求獲得對音樂內(nèi)容更深層次的理解。
【關鍵詞】民族聲樂;作品欣賞
《道德經(jīng)》中寫到:“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老子將水與人德結合表現(xiàn)其善性。中國文學典籍中也有些理解是把水的概念分為實用意義和審美意義兩大類。
實用意義即水元素與建筑、科技等具體結合運用的活動,例如在酒店裝潢藝術應用中,客人進店呼吸到充滿負氧離子的水的氣味,看到如影隨形的水的影像,是水元素的實際應用。審美意義又可進一步分為環(huán)境形象、本體形象和比喻形象,這更多的是人們內(nèi)心感受的融入。譬如水分動靜兩種形態(tài),動態(tài)水以其動勢和水流聲給人帶來輕松愉悅的感受;靜態(tài)水平穩(wěn)安詳,給人以心理上的寧靜和舒坦。道家代表人老子、當代文學家沈從文、藝術家何水法等,他們都將“水”作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靈魂,走進自然,直面自然,與萬物對話,在其中感悟、提煉和升華。他們將水元素與自然感受融合在一起,表達了自己濃郁的水情懷,也創(chuàng)造出更具獨特的審美感受。
(一)水之生命
眾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在遠古時代的集體意識中人們就認為水可以孕育生命,對水有著獨特的情懷,因此,在人類的潛意識中水是生命的同義詞。
作品《峽江情歌》是根據(jù)中國湖北民歌《龍船調(diào)》改編而來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作品通過“妹妹過河”表達了山里人淳樸真摯的愛情,以及“火辣辣”、“香噴噴”的生活。全曲風格性、旋律性突出,“生是熊熊一團火,死是朗朗一串歌,山里人自有山里人的樂,世世代代都快活”,共同表現(xiàn)出了水鄉(xiāng)姑娘原始的熱烈愛情以及充滿野性的生命力。
(二)水之自然
水是大自然中最有靈性的事物。中國民族聲樂作品中對于水的描寫還在于表現(xiàn)人對自然的追求,表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天人合一境界。
獲得“八十年代中國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比賽”金獎的作品《楓橋夜泊》是一首中國古典詩詞歌曲,這首作品描寫的是詩人張繼夜晚在江面上停泊時看到的景色。整詩運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對“月落、啼烏、霜天、江楓、漁火、寒山寺、鐘聲、客船”的描繪抒發(fā)了一種朦朧的憂傷情緒。曲作者黎英海巧妙的在這種情感基調(diào)上運用整體構思的方法通過鋼琴低音部雙持續(xù)音的“鐘聲”、中層裝飾性音型的“流水聲”、上層旋律音型的“縷縷愁思”,將吟誦性的、帶有古曲韻味的獨唱旋律相結合,生動、真切地表現(xiàn)了原詩中無限愁情又懷有某種希望的深刻意境。鐘聲、流水聲映襯著人聲,自然與人的完美結合、相得益彰,令人回味無窮。
(三)水之情懷
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由于我國地域差異——北方多山,南方多水,因而形成了南北方人民獨有的山、水情懷。《太湖美》是表現(xiàn)水情懷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旋律纖細柔美,歌詞句句反應對太湖秀美風光的贊美,抒發(fā)了人們對這條南方生命之河的熱愛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這首歌曲在南方家喻戶曉,原因更多的是由于歌詞真實、形象地描繪出太湖魚肥水美的景象,聽著歌曲就仿佛人們親身游歷在一望無際的太湖上看湖上漁帆點點、白鷗逐浪,蘆葦茂密、蔥蔥郁郁,聽著漁民們因滿載而歸笑聲四起,與當?shù)厝斯餐惺芴θ藗兊脑杏髳酆腿藗儗μ母卸髦椤?/p>
除了對家鄉(xiāng)的情懷,老子告訴我們“上善若水”,教導做人應該像水一樣,至柔之中又有至剛、至凈、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氣度,因此在演唱有關水的作品時要有情、有力、有理,仔細分析作品、準確表現(xiàn)作品。
(一)咬字吐字
歌曲的咬字是歌唱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評判演唱者演繹歌曲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中國民族聲樂作品中含有“水”形象的作品中不少是描繪當?shù)鼐哂械胤教厣娜宋募熬吧?,具有很強的地方性,因此要想演繹好這類作品就必須先要了解當?shù)氐奈幕瑢W一學當?shù)氐姆窖?。例如在演唱歌曲《太湖美》時就應抓住歌詞本身帶給我們的旋律韻味特點,首先反復朗讀歌詞,然后按照無錫方言的發(fā)聲咬字規(guī)則精細地對每一個字進行練習,再把這種吐字咬字與聲樂的發(fā)聲技巧進行糅和,才能更好的表現(xiàn)出吳儂軟語的妖嬈嫵媚。
(二)演唱方法
科學的發(fā)聲是演唱好歌曲的技術保證。含有“水”形象的作品在演唱時根據(jù)其歌曲的特點首先要保證歌唱足夠的氣息支持,比如歌曲《楓橋夜泊》、《太湖美》歌曲旋律線條比較長?!秿{江情歌》、《楓橋夜泊》的旋律起伏大,在注重歌唱氣息的同時也要把握歌曲中水形象的靈動性,否則只有氣息沒有流動,也只能將歌曲演唱的死氣沉沉。
歌曲中的裝飾比如滑音、波音、陳詞甚至是舌顫音,都是為了表現(xiàn)樂曲的鮮活及其生命力,在演唱風格的表現(xiàn)上尤為重要。
(三)音樂表演
各地的民歌與當?shù)氐娘L土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八毙蜗蟮淖髌敷w現(xiàn)水的形象特點,分為動靜兩種,以《峽江情歌》、《楓橋夜泊》和《太湖美》為例,前者為動,后兩者為靜,根據(jù)作品的風格特征、文化內(nèi)涵,表演者再進行自己的二度創(chuàng)造。
研究中國民族聲樂作品中 “水”的形象,發(fā)現(xiàn)更多自然、文化、音樂的融合點,是為了重新體驗回歸自然的心境,為了更準確的理解和詮釋作品,掌握這類作品的風格特點,能較好地在舞臺上展示出中國民歌的風采,并將其不斷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王旭敏《水元素在當代藝術作品中的應用及發(fā)展》[J]大眾文藝.
[2]李湘《淺析湘中東部幾首民歌的文化背景、審美與演唱技巧》[J].中國音樂季刊,2009(3).
[3]黎英海.繼承與探索—中國民族音樂文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張麗娜(1991—),女 河南開封;工作單位:河南大學藝術學院;研究方向:音樂表演(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