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亞琴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快樂地寫作,首先要創(chuàng)設時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再讓學生自主表達,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同時,要讓學生學會模仿,增強仿寫與續(xù)寫的能力。當然,要想讓學生快樂地寫作,有話可寫,閱讀也非常重要。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積累,在感悟中掌握寫作方法。
[關鍵詞]興趣 策略 寫作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1-081
在語文學習中,學生最不喜歡的就是寫作文。我曾經在所教班級中進行過一次小調查,讓學生選出自己最不喜歡的課程,作文課位居學生不喜歡課程榜首。學生討厭上作文課,教師也對作文課“想說愛你不容易”,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樂于寫作,愛上作文課呢?十幾年的語文教學生涯,使我在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方面積累了一些心得和經驗,下面我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創(chuàng)設時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一)評獎激勵,保持學生的寫作動力
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肯定和贊美,小學生更是如此。無論是物質獎勵還是精神獎勵,都會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當然對學生喜歡的鼓勵方式,我也進行了仔細觀察。由于我所教的都是高年級的學生,一般的物質獎勵,像小紅花、五角星之類的對他們來說已經沒有太大的吸引力。我發(fā)現(xiàn)學生最喜歡的獎勵是精神鼓勵和少做作業(yè)。因此,在每次的作文評講課上,我都會設立很多獎項,如“優(yōu)秀獎”“進步獎”“最佳創(chuàng)作獎”“最佳書寫獎”等,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鼓勵。凡是獲得獎項的學生,我會協(xié)同各科老師讓這部分學生少做作業(yè)。實踐證明,這樣的舉措大大提高了學生寫作的興趣,激發(fā)了他們創(chuàng)作的熱情。
(二)貼近生活,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說:“作家應該寫他熟悉的,寫他所生活的那個環(huán)境?!睂W生的寫作也應該貼近生活。我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給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
1.走出教室,留心生活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要讓學生學會寫作,產生寫作的興趣,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比如指導學生寫秋天樹葉的作文,如果憑空想象,學生很難寫出幾句話。這時,教師不妨帶領學生到秋天的校園走一走。校園里有種類繁多的樹木,有形狀各異的樹葉,有些樹葉老師也叫不出名字來。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請教別人、查閱資料等多種方法認識各種各樣的樹葉,并選擇自己喜歡的幾種樹葉,仔細觀察樹葉的色彩、形狀等,通過豐富的想象寫出形神兼?zhèn)涞奈恼隆_@樣做,不但引起了學生寫作的興趣,降低了習作難度,也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資料、觀察探究的能力。
再如,指導學生描寫關于場面的習作,可以讓學生在進校前或放學后的幾分鐘內,到校門口駐足停留一會兒,讓他們觀察一下校門前人頭攢動、車水馬龍的熱鬧場面。觀察前,教師先教給學生方法,讓他們聽聽汽車的嘀嘀聲、摩托車的轟轟聲;讓他們看看校門外接送孩子的家長們等待時的表現(xiàn)……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擁有一雙慧眼,留心觀察生活,學生的筆下就有豐富多彩的寫作素材,就能激發(fā)寫作興趣。
2.記錄生活點滴,進行周記寫作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觀察到的豐富多彩的寫作素材,只有記下來,才不會遺忘,寫周記就是一個記錄生活點滴的好方法。我對學生的周記內容沒有范圍限制,講真事訴真情即可,可以寫學習、生活中發(fā)生的難忘的事情,可以寫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也可以寫自己對生活的感悟、讀書后的感想……
當然,學生在完成周記后,我會對每一篇周記進行認真的批閱,發(fā)現(xiàn)學生周記中的閃光點,并將優(yōu)秀作品在全班朗讀,發(fā)送到家長的微信群中,讓更多的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
長期堅持下來,學生的周記就會成為一個豐富的素材寶庫,他們再也不用為“無米之炊”而勞心傷神。不僅如此,周記也是學生童年時代的一個縮影,小學階段的喜怒哀樂、成長中的酸甜苦辣,都能在周記中找尋到它們的身影。
3.結合實際,開展有意義的活動
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弊x書要和實踐相結合。同樣,寫作也要貼近生活,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事,學生才能夠寫得真實,情感才會真摯。為了讓學生的作文富有真情實感,我常常開展一些有意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得寫作的靈感。
比如指導學生寫一件親身經歷的事,我就開展了一次種香瓜的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我班的責任田上翻土、松地、除草、栽瓜秧。那次活動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了農民的艱辛、干農活的勞累。其實,勞動強度并不大,學生只是在一塊不足十平方米的土地上栽瓜秧,但就是這樣簡單的勞動,卻耗費了我們整整兩節(jié)課的時間。為什么呢?主要是地上雜草叢生,地下全是大小不一的石塊,學生清理起來十分困難。再加上學生沒有實踐經驗,干起活來手忙腳亂,還時不時地“掛點彩”……短短幾分鐘,大家已經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了。好不容易整好了地,栽瓜秧時又遇到了麻煩,因為缺乏經驗,學生不明白香瓜秧是一棵緊靠著一棵栽還是留一定距離分開栽。最后,幾經周折,學生終于把香瓜秧栽好了。而此時的他們,也已經變成了“小花貓”。這次實踐活動,學生雖然辛苦,勞動過程也比較曲折,但還是很開心,因為他們有了親手勞動的成果。他們寫出來的文章鮮活、真實、生動、深刻,很有意義。
除了讓學生參加勞動實踐活動,我還組織他們進行社會調查。比如根據習主席“建設美麗新農村”的指示,我讓學生調查各個村的綠化工程、垃圾集中堆放處理情況和河流清理的情況等,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二、自主表達,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鄭板橋的這副楹聯(lián)告訴我們寫文章要簡明扼要,富有新意。要想讓學生的習作新穎、有創(chuàng)意,教師就要多給學生自主表達的機會,少點習作規(guī)范的束縛。
(一)自主擬題,開拓學生創(chuàng)新的土壤
作文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文題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作文題目的擬定,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命題要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指導學生自主擬題時,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讓他們自由地表達。
教師可以讓學生尋找課文中的讀寫結合點,讓他們自主擬題。如學習了課文《莫高窟》,可以讓學生運用課文圍繞中心句展開敘述的方式寫一段話,題目自擬。學生們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詩意的文題,如《潤物細無聲》;有通俗的文題,如《美麗的花壇》;有俏皮的文題,如《課間眾生相》……通過自主擬題,學生們充分地發(fā)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
(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放飛想象的翅膀
孩子的想象力是強大的,他們的想象空間是大人們望塵莫及的,所以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小瞧孩子。欣賞了《姥姥的剪紙》,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創(chuàng)作一幅剪紙作品,并展開豐富的想象,編寫一則優(yōu)美生動的故事;領略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強大生命力,可以讓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寫一寫這株柳樹遭遇了哪些磨難,是如何艱苦卓絕地生存下來的……引導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還能使文章豐滿靈動、引人入勝。
三、學會模仿,增強仿寫與續(xù)寫能力
學生作文的起步在于模仿,模仿既能降低寫作難度,也能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心理。
我們的教材就是一本很好的參考書,其中有很多經典的課文,如《二泉映月》《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輪椅上的霍金》等。這些文章無論寫人還是敘事都自然貼切、真摯感人,多讀此類文章能潛移默化地深化學生的感悟。教師在教學這類文章時,可以讓學生選取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細細品讀。在品讀感悟后,可以用仿寫的形式讓學生練寫句子。
比如學完《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一文后,可以讓學生仿照例句進行練習。
示例:發(fā)憤,是司馬遷(遭受宮刑后,忍辱負重),用生命寫成的《史記》。
發(fā)憤,是阿炳 ? ? ? ? ? ? ? ?,傾心創(chuàng)作的 ? ? ? ? ? ? ? 。
發(fā)憤,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仿寫練習,降低了寫作的難度,奠定了學生寫作的基礎。
又如在教學《濫竽充數(shù)》一文時,學生對南郭先生這個人很感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續(xù)編南郭先生的故事。學生對南郭先生的命運進行了充分的聯(lián)想:南郭先生逃離皇宮后終于認識到不學無術、濫竽充數(shù)的危害,決定改頭換面重新做人,他拜吹竽高手為師,勤學苦練,終于學有所成,憑自己的真本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并獲得齊湣王的諒解。
除了教材,教師的下水文、課外讀本、網絡等都是學生模仿的對象,教師要指導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廣泛閱讀,在感悟中積累詞匯
童年的閱讀不僅是為了作文,更重要的是進入文化的空天闊海,吸收人類文明的精華,陶冶情操,積淀精神的底子。
我們每學期有硬性的閱讀指標,就是讓學生讀完四本必讀書目。必讀書目的選擇都是根據課文內容來定的,是語文教材的延伸和拓展。這學期,我們六年級的必讀書目是《簡·愛》《魯濱遜漂流記》《西游記》《時間簡史》,這四本課外書都和課本內容息息相關。必讀書目的閱讀要求比較嚴格,學生要了解書籍的作者、主要內容、主要情節(jié),每讀完一本書,還要進行一次讀后感寫作比賽、課外知識小測驗,以此來考查學生的閱讀情況。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要讓學生養(yǎng)成讀書做筆記的好習慣,而摘抄優(yōu)美詞句就是做讀書筆記的一種方法。我讓班里的學生每人準備一本“佳詞妙句”本,每天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或段落,并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段背下來。雖然這是個笨方法,但我覺得再高明的建筑師設計出的房子也需要工匠們去添磚加瓦,再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也只能傳授給學生寫作的技巧和方法,而不能代替學生寫作。我們最多能給學生提供一些寫作的骨架,而要讓習作有血有肉,就要靠學生自己的語言積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學生背誦的優(yōu)美句段越多,他們的詞匯量自然會越豐富,寫作時就能水到渠成。
總而言之,只有我們轉變觀念,掌握寫作教學的策略,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