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香
摘 要:“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形式,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上較為常見,學生聽到多少完全取決于老師傳授了多少,忽略了學生主動學習、自發(fā)性探討探究對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在提高數學教學效果的同時,還能促進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和數學發(fā)散性思維。
關鍵詞: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教學應用
數學學習是一個需要學生不斷刨根問底的學科,這對于學生來說,尤其是對數學研究沒有太大興趣的學生來說,是一項很重的負擔。探究式數學教學,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要根據學生接受的范圍鼓勵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不斷的探究。當然,讓學生以數學家的學習和分析方式進行思考與探討,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讓學生形成類似數學研究者的探索和探究精神,學會一些較為實用的方法,并運用到實際的數學課堂知識學習中,這對解決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認知障礙和發(fā)散性思維的形成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一、實施探究式教學對初中數學教學有何作用
“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形式,會讓課堂教學的效果完全取決于學生聽了多少,而對于教師的作用并沒有得到體現(xiàn)?!敖處熞龑А獙W生探索”的教學形式,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流程和學生的思維走向有更精確精準的掌控,使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得到凸顯。從“教師講—學生聽”到“教師引導—學生探索”轉變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能被充分利用起來,用各種探討性的問題和啟發(fā)式的解析,讓學生在每一次課堂參與中都能積極思考與互動,在不斷思考、推翻、重新建立、再次推翻這樣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實現(xiàn)學生的完整認知和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另外,教師設置的問題和給予的解題線索,能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發(fā)表獨到的見解,在溝通交流和討論中實現(xiàn)自我的思考價值,這種外在的肯定能讓學生的內在肯定逐漸加強,學生更自信,也就會有更強的動力和能力去主動探究未知的事物,在能力上也會得到相應的加強。
二、探究式教學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來達到教學目的
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狀況和綜合能力都很脆弱,并沒有形成正確的認知和行為觀念,很容易自卑,也容易驕傲自滿。當學生數學學習中遇到障礙而得不到解決時,學生有可能從此失去興趣和信心,更嚴重的是,不僅在情感上受創(chuàng),在能力的培養(yǎng)上更是一個大患。如果教師創(chuàng)造的學習環(huán)境和教學情境不能引發(fā)學生的情緒波動,學生的厭學心理和思維僵化現(xiàn)象將會更惡劣。
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識和原理本質,需要從情境設置、情感激發(fā)、交流討論、自我思考這幾個方面采取具體的措施。
情景設置,就是要求教師在每一堂課一開始的時候,就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當然,只有興趣還不夠,還需要有認同感和被認同感。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共鳴,可以改變提問技巧和問題的設置或者在適當的時間給一些提示抑或是一些錯誤的引導,讓學生首先覺得眼前一亮,將新鮮感轉變?yōu)榍笾睦聿潘闶浅晒Φ拈_始。學生只有自己想要知道答案,才會對解題的過程更關注,在知識理解上因為是自己完整參與的,所以,對知識的掌握也會更加深刻,達到了應有的教學目的。
情感激發(fā),貫穿探究教學的始終。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應用時,需要調動學生的興趣、注意力、好奇心、求知欲、認同感、競爭意識等很多情緒。以往的數學教學,形式呆板,再加上內容枯燥,學生很難長久保持大腦的興奮,時間一長,心理上的壓抑和失落感會讓學生的學習心理變得負面。這種認同感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方面,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大膽闡述自己的想法,這一行為受到教師認可;另一方面,學生所表達的見解和解題思路即使不正確,但是仍然可以給其他學生和老師以一定的啟發(fā),就可以得到師生的正確對待。即使是錯誤的,也可以作為一種思路進行分析和參考,得到一些有益的東西,而不是用“答案錯誤”這種回答來磨滅學生學習上的積極感情。
交流討論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只要適時地給予一些引導和認可鼓勵性的話就可以,不應該在學生講錯或者闡述不清的時候直接打斷,然后給出正確的總結性的理論,而把學生之前做的所有努力、所有嘗試和探究的價值都推翻了,那樣不僅起不到思維引導的目的,還會讓這些得不到認同的學生喪失學習數學的信心,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也得不到鍛煉,就更不可能有明顯提升了。在數學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啟發(fā)學生的學習情緒是探究教學的基礎,那么在交流中增強認知,形成有益的思維能力,是這個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學生主動思考了,并將自己的思考結果與大家一起分享一起學習,再對其他人的認知和見解進行對比分析,很快就能對自己不完善的地方進行深一步的彌補與整合,在不斷嘗試、思考、交流、整合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究都能有所獲益,這種獲益不僅僅是針對某一個知識點的,而是對整個知識的架構和學習能力、探究精神都是很好的助益。
自我思考,再準確一點說,應該是交流過后及時地進行再次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比第一次的思考要難得多,因為它要面對其他不同思想、不同見解之間的碰撞。很多老師會把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作為探究式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在學生結束探討交流后,教師會直接對這一節(jié)課的重點進行總結和梳理,來強化學生對這一堂課的認知,而這事實上會讓探究式教學功虧一簣。學生自己的反思和梳理能將課堂知識理解、內化,而學生自己通過這種途徑獲得了果實,讓學生對探究式學習有了更強的認同感,在之后也就會把探究作為一種學習的習慣和態(tài)度了。
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一方面對教師有更高的要求,在教學方式和課堂掌控能力上要有所革新以外,對學生的學習接受程度和心理狀況都要詳細地分析。本文主要提出了探究教學的新思路,至于具體的措施還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狀況進行調整和設置。比如可以成立學生學習小組,通過學生間的交流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還可以將無法解決的難題匯總出來,就這些問題與教師進行進一步探討,還能讓教師時刻洞悉到學生的知識掌握狀況,讓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倍增。
參考文獻:
[1]王敏.初中數學教學中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國校外教育,2015(01).
[2]張樂遠.談初中數學開放題及探究性教學模式實驗[J]. 才智,2015(18):195.
[3]袁玉芳.基于探究式學習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設計[J]. 成功:教育,2013(23):15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