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飛
【摘要】魯迅先生《祝?!分械摹跋榱稚笔且粋€備受封建制度和思想摧殘典型的舊中國農(nóng)村勞動婦女形象,本文從祥林嫂形象意義入手,進而分析祥林嫂悲劇命運的必然性和造成祥林嫂悲劇的原因。
【關(guān)鍵詞】祥林嫂;意義;必然性;原因
一、祥林嫂的形象意義
“祥林嫂”這個形象是魯迅先生根據(jù)他生活中的幾個真實原型塑造出來的典型。其一是單身媽媽,她是個寡婦,卻又有同居的男人;其二是烏石山上看墳的女人,兒子在門口剝豆被馬熊拖去吃了;其三是寶姐姐,山里人來搶親,寶姐姐逃走,失足落水,被撈起帶走。祥林嫂的形象比原型更集中更概括,是舊中國貧苦農(nóng)村勞動婦女悲慘命運高度典型化的體現(xiàn)。備受封建制度和思想摧殘。她勤勞、純樸、善良,干起活來“簡直抵得過一個男子”,“比勤快的男人還勤快”。然而,在那吃人的社會里,盡管她對生活并無任何非分之想,劫爭不到最起碼的生活權(quán)利。這是因為,在封建社會里,所有婦女,特別是勞動婦女,都受到“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的四權(quán),即“政權(quán)、族權(quán)、神權(quán)、夫權(quán)”這“四條極大繩索”的束縛。(毛澤東《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祥林嫂自然也不例外。祥林嫂這一藝術(shù)形象,不僅真實地反映了封建社會農(nóng)村勞動婦女共同的悲慘處境,而且形象深刻地揭示了造成她們悲劇的社會根源與階級根源。這是“祥林嫂”的典型意義。
“祥林嫂”的不幸,既在于她的被迫害,還在于她被封建思想毒害導致自身愚昧不覺悟,就是她的一些反抗行為,也是愚昧和不覺悟的。比如,第一個丈夫死后,她從婆家出逃,這應該說是一種反抗,可是來到魯四老爺家后,對于壓迫仍感到“滿足”,且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由此看出,她也只是要“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生活地位,愚昧無知。再如,她被婆婆賣到山里,她哭鬧掙扎,頭撞破了,“出格”的反抗,可越是猛烈反抗,就越顯出她的愚昧不覺悟。因為她的反抗,只是出于遵從“從一而終”的信條,以至她再次到魯四老爺家,人家問她為什么改嫁時,她還竭力為自己分辯,覺得改嫁不光彩。為此,她相信自己有罪,對死后要被鋸成兩半充滿恐怖,很快地聽從柳媽勸告,捐門檻贖罪。由此可見,腐朽的封建道德是如何殘忍地摧殘了祥林嫂!祥林嫂掙扎也好,反抗也好,只能讓她“想做奴隸而不得”,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魯迅從人物精神世界著眼,通過祥林嫂必然的悲劇結(jié)局,揭示封建觀念對人民極大的危害性,從而引起人們療救的注意。這正是祥林嫂形象的另一巨大思想意義。
二、祥林嫂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祥林嫂的死,是《祝?!非楣?jié)的主線,《祝?!返恼麄€內(nèi)容,都是圍繞著“死”開展的。這也正體現(xiàn)了魯迅所指出的,短篇小說藝術(shù)表現(xiàn)特點:“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盡傳精神?!?/p>
統(tǒng)觀祥林嫂一生,她是舊中國千萬勞動婦女中,難得的佼佼者了。她本分、善良,能吃苦、耐勞,能思考,有決斷,且勇于行動——丈夫死后,從婆家逃走,在魯四老爺家當傭人,為的是做一個不依賴別人的,自立的“未亡人”。對暴力綁架,她作了“出格”的反抗;說明她不是逆來順受,任人擺布的。與賀老六結(jié)合之后,一度生活安穩(wěn),人也胖了,“交了好運了”??梢娝植皇穷B固、死守“節(jié)烈”,而是變通能面對現(xiàn)實的聰明人。聽柳媽的勸說,她立即行動,去捐門檻,為的是變被動為主動;她不甘心被人蔑視,被認為是“不干不凈”,她要做一個跟旁人一樣的正常人。
一切苦熬、掙扎都無濟于事,最后還是被判有罪。從魯四老爺家被趕出來后,祥林嫂陷入徹底的困境,顯然無法再活下去。這時,她體力雖不支,但腦子還能思考。面對死亡,及死后酷刑的恐懼,她回首一生悲苦經(jīng)歷,終于不能接受“有罪”的宣判。她想到,鬼神是以公正、慈悲為懷的。為什么對自己是那樣的不公,那樣的殘忍無情。她從自身痛苦經(jīng)歷中,引申出對鬼神的“疑惑”。
“祥林嫂”是理想化的人物。在苦難深重的中國勞動婦女群中,很難找到像祥林嫂這樣的婦女的。她身上具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不只是勤勞、質(zhì)樸。但這理想化并沒有失去真實性。要知道,祥林嫂這樣的人物不可能出現(xiàn)在以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和罪惡為主要任務的《吶喊》集中,而只能出現(xiàn)在《彷徨》中。因為創(chuàng)作《彷徨》之時,魯迅已考慮如何探路前進的問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毕榱稚┮运粚こ5乃溃八狼皩εf世界統(tǒng)治的“疑惑”,去警醒教示一切活著的人,沿著這一“疑惑”繼續(xù)“求索”下去。
《祝?!分邢榱稚┑乃溃环矫婀倘唤衣犊卦V了封建禮教對婦女殘酷迫害,另一方面也是通過這一紐結(jié),將不同身份,不同思想狀況的兩個人物串在一起,發(fā)生碰撞,引起對比。讓讀者看到,一個是地位卑微,身上有許多封建意識束縛的勞動婦女,在她那低賤、狹小的天地里,卻向來是那樣的勇于行動,勤于思考,臨死之前,終能悟出一個對鬼神觀念的“疑惑”來。
三、造成祥林嫂悲劇的原因
作為革命的啟蒙思想家和偉大的反封建戰(zhàn)士,魯迅始終以極大的熱情關(guān)注著中國農(nóng)民的命運。在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祝?!分?,他又挑開了很少為世人所知曉的生活一角——農(nóng)村婦女創(chuàng)傷累累而又麻木愚鈍的心靈世界,向讀者提供了祥林嫂這個深受封建主義壓迫與殘害的悲劇典型??墒牵烤乖鯓诱J識祥林嫂的悲???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祥林嫂是一個樸實、淳厚、善良的貧苦農(nóng)村婦女,她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自己勤懇、誠實的勞動,換取一種最起碼的“人”的生活。然而,誠如魯迅在雜文《燈下漫筆》中指出的那樣,中國人民在歷史上從來只有兩種命運;一種“想做奴隸而不得”,二是“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祥林嫂的一生,便始終在這兩者之間浮沉。自覺的奴隸性格,正是造成祥林嫂悲劇的內(nèi)在原因。
祥林嫂的悲劇,還表現(xiàn)在她不僅受到封建主義政治上、經(jīng)濟上的壓迫,更遭到封建禮教與神權(quán)迷信的殘酷精神虐殺。封建禮教要求婦女“從一而終”,但封建族權(quán)又允許出賣守寡的媳婦。祥林嫂要遵奉的禮教守寡,可宗法勢力又強迫她再嫁,她無論如何行事都是錯的。由此可見封建禮教的極端虛偽。從肉體到精神都被封建禮教與神權(quán)迷信摧殘虐殺,正是祥林嫂悲劇的根本所在。
祥林嫂的悲劇還在于,她一生順從封建禮教,到頭來卻被封建禮教活活吞噬;她受盡封建禮教與迷信的迫害,卻又被摧殘麻木得自覺和不自覺地去維護封建禮教與迷信。比如,她反抗再嫁,固然表明不愿被婆家當作牲口一樣地出賣,要維護自己作為“人”的起碼的尊嚴,但支配她采取“出格”的反抗的內(nèi)在原因,還是那種“從一而終”的封建觀念。祥林嫂花了極大的代價去指門檻,也表明她信服了神權(quán)迷信,要以門檻作為替身,“給千人踏,萬人跨”,好贖了自己一世的“罪名”,免得死后到陰間再受酷刑。封建勢力的高壓與愚弄,就是這樣殘害、扭曲了祥林嫂的靈魂。通過這一完整的悲劇性格,《祝福》異常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禮教道德極端虛偽、殘酷的性質(zhì),向整個封建宗法制度提出了強烈的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