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梅
【摘要】現(xiàn)代的標點符號不僅承擔了句讀的功能,還兼?zhèn)淞吮砬檫_意作用。當下的語文課堂上,對標點符號的關(guān)注也越來越多了。然而一些現(xiàn)象卻不免又令人心生憂慮:一是舍本逐末,忽視了對語言文字的品味;二是厚此薄彼,忽視了對普通標點的開發(fā)。但只要戴好“潛心解讀文本”這副眼鏡,就不會讓標點符號晃了眼睛。
【摘要】標點符號;關(guān)注;解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我們都知道,最初古人寫文章是沒有標點符號的,直至到了漢代才用起了句讀。從宋代文人開始使用圈點,到明代時出現(xiàn)表示人名、地名的“︴”和“‖”,再到新中國成立后《標點符號用法》的出臺并不斷修繕,漸漸地,標點符號不僅承擔了句讀的功能,還兼?zhèn)淞吮砬檫_意的作用。我們可以欣喜地看到,當下的語文課堂上,對標點符號的關(guān)注也越來越多了。執(zhí)教者遇到感嘆號自然會指導感情朗讀,看到省略號就會設(shè)計想象、補白,讀到雙引號則會引導進行深入思考……標點符號雖然微小,卻總有“足道”之處。然而欣喜之余,一些現(xiàn)象卻不免又令人心生憂慮。
一、舍本逐末,忽視了對語言文字的品味
不少執(zhí)教者對文本語言的解讀尚浮于表層,就急于設(shè)計教學亮點,于是便愛抓住標點符號來做文章。【案例1】《狼和鹿》(精讀第三自然段教學片斷)
師(出示句子):“森林里的“灌木、小樹、嫩枝、樹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綠色植物,都被饑餓的鹿吃光了”。同學們想象一下:除了“灌木、小樹、嫩枝、樹皮”,它們還會吃些什么呢?生:掉下來的樹葉、樹根、雜草和野花。師:那你們是從哪個標點符號知道鹿還會吃別的一些東西的呢?生:省略號。師:是啊,我們讀書時不但要關(guān)注文字,還要注意這些標點符號,它們也會說話噢。
上述教學片斷中,教者抓住省略號,讓學生進行想象、補白,這也是我們許多老師常用的一招,因為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又可以使文本內(nèi)容更為豐富,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標點符號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可謂一石多鳥。但如果我們把目光再前移一點,對省略號前面的“灌木、小樹、嫩枝、樹皮”這四個詞語細細品味的話,不難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不是并列,而是層層遞進。迅速繁殖的鹿開始時還有灌木可吃,后來就只能吃小樹,把各種植物的嫩枝都吃光后,就只好啃樹皮了。這四個詞語不但表現(xiàn)了森林被破壞的程度越來越深,其中的“小”字和“嫩”字更是體現(xiàn)了作者深深的惋惜之情。同時,這個句子還照應(yīng)了此段后文中的“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一句。試想,如果有了以上體會之后,再讓孩子們來進行補白,那他們的想象和表達就會有“本”可依,有“序”可依了,收獲的當然也就不僅是想象能力的提升了。
二、厚此薄彼,忽視了對普通標點的開發(fā)
特別的總是吸引眼球的,語文課堂上也是如此。冒號、引號和破折號等常是語文課堂的座上賓,而逗號、句號這些使用頻率極高的標點卻只是在一年級的語文課堂上露個臉,之后便無所作為了。當然這跟我們的年段教學目標是有關(guān)系的,但也并非是到了高年級就無須再多看逗號、句號一眼了,請看這樣的教學片斷:【案例2】《青海高原一株柳》(精讀第7自然段教學片斷)
師:今天讓我們再次走近這株柳樹。請默讀課文第5—9節(jié),關(guān)注文中那些觸動你思維的句子、詞語,甚至是標點符號,隨時記下你的感受。(學生默讀,批注后,開始交流。)師:請結(jié)合文中語句談?wù)勀愕拈喿x感受。生:我覺得“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jīng)歷過多少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經(jīng)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條?!边@句話包含了兩個并列的小句子,顯得很整齊,讀起來也很順口,有氣勢。(生朗讀此句)師:你從哪個標點看出這是兩個并列關(guān)系的小句子?我們表示并列關(guān)系的兩個結(jié)構(gòu)相似的小句子之間可以用分號隔開,那你能仿照著再寫一句嗎?(出示“經(jīng)歷過,又”,指名說)師:可見這株高原柳是多么頑強??!讓我們在朗讀中體會它不屈不撓的精神吧?。ㄉR讀此句)
在這一片斷中,執(zhí)教者關(guān)注了分號,引導分析了分號前后兩個小分句之間的關(guān)系,并指導通過仿寫來體會高原柳生長環(huán)境之惡劣。這都是符合年段學習要求的。但如能再走一步,把目光由分號移到后面的句號上,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梢詫Ρ认旅娴囊粋€教學片斷:【案例3】《青海高原一株柳》(精讀第7自然段教學片斷)
師:這是一株怎樣神奇的柳樹呢?請默讀課文第5—9節(jié),邊讀邊用筆記錄下你的感受。(學生默讀,批注后,開始交流。)師:請結(jié)合文中語句談?wù)勀愕拈喿x感受。
生1:“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jīng)歷過多少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經(jīng)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條?!边@句中的3個“多少”表現(xiàn)了這株柳樹頑強的生命力。師:來,讀出你內(nèi)心的感受來。誰還能從句式方面談?wù)勥@一句?
生2:這句話中有個分號,分號前后小句子并列,讀來很有
氣勢。師:你讀一讀。那如果把句尾的句號也改成分號,猜猜后面還該有怎樣的句子?(學生思考,指名說,出示“經(jīng)歷過,又”,學生思考填空,教者提示:結(jié)合課前搜集的有關(guān)高原氣候的資料以及課文第6節(jié)的有關(guān)語句,指名說)師:是啊,這株高原之柳在成長的過程中要經(jīng)歷多少挫折與磨難啊!這么多的想象都是由小小的分號和句號引發(fā)的。
生3:我覺得句尾的句號應(yīng)改為省略號。因為這株柳樹所經(jīng)歷的磨難應(yīng)該不只是高原風雪和雷轟電擊,還應(yīng)有很多。(許多學生點頭)師(吃驚地):天哪,你居然會有如此獨到的見解,作者陳忠實聽了該有多么高興?。∵@一小小標點的改動帶給你哪些感想?
生4:我覺得課文也不都是完美的,我們也可以想一想,改
一改。
生5:不僅僅是課文,我們要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一切。
師(吃驚地):天哪,你的話更讓我吃驚。因為你說出了我們科學不斷進步的動力所在,那就是——懷疑。
這一片斷與案例2相比較,都是關(guān)注分號,但明顯后者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究其原因,案例2中的執(zhí)教者只關(guān)注了吸睛的分號,而忽視了大眾臉的句號。而案例3中,將句號改為分號這一環(huán)節(jié),帶動學生對這一標點進行更深入地思考,并進而質(zhì)疑文本,提出了一個相當棒的見解——將文中的句號改為省略號更具有表現(xiàn)力。顯然,在案例3中,分號只是一塊跳板,落地點在句號上,牽出省略號的同時,學生們更是收獲了大膽質(zhì)疑的寶貴精神。小小句號成了大功臣!
小小的標點符號如夜空中閃爍的星星,只要我們戴好“潛心解讀文本”這副眼鏡,就不會讓它們晃了眼睛,就定能讓它們在語文課堂上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