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得旺
【關鍵詞】 新課改;班主任工作;職責意
識;制訂計劃;班委會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23—0025—01
班主任是學校與學生之間的中樞點,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和引領主要通過班主任來具體實施。每位教師對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都應提高認識,區(qū)別它與其他教育教學工作的異同之處,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那么,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又該如何做好這項工作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一、做好班主任,強化職責意識
1. 愛崗敬業(yè),獻身教育。班主任同時也是一名教師,其勞動是雙重的,它打破了工作與休息的界限,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而其勞動成果卻又是隱性的。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班主任工作都應持付出的態(tài)度,不為名,不為利,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撲在教育教學工作上。
2. 反復練知,提升素質。班級管理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班主任在實施工作時必須懂得一定的教育規(guī)律,認真學習研究新課程標準、教育學、心理學、班級管理學等一系列的理論知識,增強專業(yè)素養(yǎng),再嘗試著與教育實踐工作相結合,循序漸進,教學相長。
3. 明確任務,綜合實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在學校的領導下,按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要求,開展班級工作,培養(yǎng)良好集體,全面關心、教育和管理學生,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長大后能夠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4. 以身作則,樹立榜樣。班主任,其專業(yè)服務對象是學生,學生均有其特有的心理特征。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職業(yè)規(guī)范,講究技能技巧,不僅要重“言傳”,更應行“身教”,言行一致,時時處處努力做好表率;教師的威信是其內在素質的表現結果,良好的師德對學生的影響無法估量,學生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之中很輕易地就會將這些品質內化為自身的一部分。小小的習慣撐起閃光的美德,無形的修養(yǎng)又會筑起睿智的人生。
二、做好班主任,制訂規(guī)范計劃
1. 掌握趨勢,因校而宜。素質教育是適應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社會發(fā)展需要,注重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強調開發(fā)人的潛能,著力培養(yǎng)人的個性的教育。作為班主任,一方面要搞好所謂的形象工程、業(yè)績工程,掌握好學校的政策、規(guī)則及其通盤計劃,另一方面還要注重制訂計劃的實質性、遠見性,為學生的未來全面負責。
2. 遵循規(guī)則,因班而宜。班級對于每個學生來說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其受制于占據班級主導地位的多數人的思想、情感、態(tài)度及行為水平。于是,班主任在制訂計劃時應高屋建瓴,把握特定時期學生的共性及個性差別;班主任亦可經常團結班內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給予正確引導,通過共同努力完成每一次的集體工作,樹立良好的班級整體意識。
3. 關注個案,因人而宜。班主任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組織者,應當要廣施博愛。首先,注意觀察每一位學生,從其平時表現了解他們的基本才能及愛好,了解他們的個性特征;其次,要到學生中去,與他們平等交流,對于性格活潑開朗的學生,引導他們去感染個別內向不愛說話的同學,讓學生之間主動交流,進而達到全班學生心態(tài)的健康成長。而對于班級中出現的“異類”,應適當給予更多關愛,他們也是渴望自由、爭強好勝的孩子,只是由于各種特殊原因,導致其思想的麻木頹靡,因而應將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
三、做好班主任,確保實施工作
1. 組建穩(wěn)定的班委會。班委會成員既是班主任的有力助手,又是學生群體中的領頭人,具有較高的威望與影響,建立一個穩(wěn)定的班級領導核心必將有益于班內各項工作的開展。讓學生當家作主,更易于煥發(fā)班級生命,在集體活動過程中,班主任僅需抓好幾個核心,稍作協(xié)調指導,做到放而略收即可。另外,組建班委會時,一定要劃分清楚各個成員的職責所在,切勿造成“有人無事做,有事無人做”的尷尬局面。
2. 創(chuàng)設豐富的展示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處于中學階段的學生最強烈的欲望就是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班主任應抓住他們特定時期的獨特心理,由教師牽頭,學生自行組織設立展示平臺、舉辦特色活動,在活動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滲透適當的教育教學目標,讓學生每時每刻都遨游于知識的殿堂。無論做什么工作,大膽的設想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3. 給予適當的知情權。每位學生在做完一件事后,都希望了解一下大家對他的評價,以及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位置,倘若此時,班主任抓住契機,給學生一個“知情時間”,不失為一個教育教學妙招。在與其平等交談的過程中適當評價,逐步深入,根據各位學生的實際能力及特點把握評價尺度,尤其是在表揚學生時,可給予不同方式,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能夠讓表揚也成為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效手段。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