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春玲
摘要: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處于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小學階段的教育一方面是為了幫助他們扎實知識基礎,另一方面是為了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小學生的心理素質較差,在學習與生活中的抗打擊能力、抗挫折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都相對薄弱。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語文知識的人文性特性,實現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心理素質的具體措施,旨在提高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抗挫折能力和抗打擊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語文教學 心理素質 培養(yǎng)策略
引言
如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變得更加嚴厲,要求人才擁有某方面的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需要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生活態(tài)度,即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兩手抓,一手抓知識,一手抓素質,兩者共同進行,為學生的學習成長和未來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并在社會競爭中獲得更大的優(yōu)勢。
一、根據文章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抗挫力
現如今的很大一部分小學生,都過度的受到家長溺愛,但多數的問題都是由家長來代替處理,從小就養(yǎng)成了傲嬌的性格,獨立性和自主性極差,并且抗挫能力幾乎為O,很難獨自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因此,加強學生的獨立性對培養(yǎng)其抗挫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打開小學教材,我們可以看到許多與命運對抗,表現出極為堅韌和頑強的作品與人物形象,這些都是培養(yǎng)學生心理素質的上好素材。教師應該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優(yōu)秀榜樣,結合文章內容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心理態(tài)度和堅韌不拔的頑強精神。
在學習了《夜鶯的歌聲》一文后,教師要抓住人物特點和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進行課堂教學,文中描寫了小夜鶯身處德國鬼子包圍中,在兇神惡煞的德國強盜看押下依舊保持著冷靜機智,這份從容、勇敢的品質一定會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其偉大形象也定會深深印入學生的心里。除此之外,像黃繼光、邱少云、小英雄雨來等英雄在經歷了嚴酷殘忍的磨煉之后仍保持著自己的意志和信仰的偉大形象也可以極大的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教師要善于引導和啟發(fā),才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提起勇氣與軟弱、艱難抗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
二、深入挖掘文本,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關系協調能力
現如今,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缺乏與他人的良好溝通和合作意識,在學校中也經常會因為自身的傲嬌性格和心理素質與同學產生交流的問題。這一問題若是不能有效解決,極有可能使學生養(yǎng)成自私自利、孤僻冷漠的性格,極不利于學生今后在社會中與他人的交際和合作,造成其未來發(fā)展上的阻礙。對此,教師同樣要從教材入手,幫助學生學會與他人交際和溝通,學會合作與互助,懂得付出和禮貌,從而獲得他人的認可和友誼。
如,《偉大的友誼》一文,告訴大家:馬克思和恩格斯無微不至的相互關懷,時時給對方以幫助,并為對方事業(yè)上的成就感到驕傲。在教學此文時,要使學生明白,正是由于他們親密無間的團結協作,才寫下了巨著《資本論》。在社會生活中,只有主動、真誠地去關心別人,與他人團結協作,才能獲得學習、工作上的成功,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與幫助。在《將相和》一文中,藺相如在處理與廉頗的矛盾時,以國家利益為重,一再忍讓的態(tài)度感動得廉頗負荊請罪,兩人終于結為刎頸之交。再如《小木船》-文,接近學生實際生活,從文章開頭“陳明”與“我”鬧矛盾,到道歉,最后友誼和好如初這一故事深深吸引了學生。這兩篇課文均為學生消除個人恩怨、團結協作樹立了典范。
另外,為了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教師還可以開展一些時間性活動。例如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趣味性游戲,在課下組織學生參加小組合作式的競賽,讓學生在互動、對抗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互助,形成良好的集體榮譽感,體會到團隊的力量和魅力,促進學生更好的與人交談、交際。
三、深入體會語言,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現如今的小學生從小就可以接觸到網絡、游戲和電子設備,并會在這些事物上投入較多的精力,這導致他們從小會被這些網絡游戲、電子設備占據閑余時間,使他們的注意力覆蓋不到生活中的美好,一些網絡上不良信息和負面言論很容易影響到他們的想法,從而形成較為不當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其健康成長有著較大的影響。因此在課堂教學上,教師有責任和義務來通過文章中的美好事物和情境來對學生的積極正面的生活態(tài)度進行培養(yǎng),使他們能夠良好的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從而形成高雅的生活情趣。
在《桂林山水》、《五彩池》等文章中,作者通過精彩的文筆,為我們描繪出了多姿多彩、奇異秀麗的自然景致,字字句句都表露著自身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感嘆和熱愛。自學習這類文章時,教師應該將重點放在文章中的景上,讓學生通過賞析著優(yōu)美的語句和場景的描繪,體會到生活中的高雅,同時教師可以適當的利用多媒體來為學生直接帶來震撼的視覺大餐,讓學生直接身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從而更加有效的想成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
四、積極鼓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有一部分學生會因為本身成績較差而受到教師的批評和家長的責備,直接讓心理素質較差的小學生失去了學習的欲望,并且會因為教師和家長的打擊自暴自棄,這一心理活動主要是因為教師與家長沒有合理估計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無形之中的壓力造成了學生的自閉和自卑,使其放棄學習、放棄自我。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能放棄每一位學生,要從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入手,給予其相對應的鼓勵,讓其能夠重拾信心。在學生獲得了一定的進步時,教師要進行合理化的放大,并做出評價:“你做的真棒,看來你在這一方面真的很有天賦呢!”而在學生犯了錯誤時,也要進行適當的縮小,通過鼓勵來安撫其受挫的心理:“誰都會犯錯的,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簡簡單單一句話直接建立起師生雙方的友誼,并且給學生樹立了自信,這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和未來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五、結語
總而言之,語文教師應該靈活使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來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使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為其未來邁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以便幫助其良好的適應社會,并通過自身的能力和責任來為社會的進步做出價值,為祖國的欣欣向榮貢獻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鄧小燕.淺談語文教學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 2.(54):197.
[2]霍躍紅.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3,(4):146-146.
[3]張瓊英.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4.(11):195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