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業(yè)秋
摘要: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注重塑造學生個性的今天,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載體的開放式教學對當前學校課堂教育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如何應對信息技術對學校傳統(tǒng)教育形式的影響,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如何全方位掌握教育資源,如何最大限度地優(yōu)化教育方法,是優(yōu)化小學教學的途徑。本文從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出發(fā),分析了當前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并對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教學 反思
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影響下,小學語文課堂正朝著更加豐富的方向發(fā)展。然而,與此同時,一些不當?shù)男畔⒓夹g應用也給課堂帶來了一些沖擊和影響。
1、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1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優(yōu)化語言教學環(huán)境
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整合了基于信息技術的豐富信息,進一步拓展了課本知識,實現(xiàn)了情感與場景的融合,進一步優(yōu)化了語文教學環(huán)境。例如,在講授《觀潮》-課時,課文的主要內容是關于作者觀察到的壯觀的潮流景象。文本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對潮流外觀和聲音的描述。教師可以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下載一些類似的視頻,并在教室里播放,這樣學生就能真正體驗洶涌的潮流。我當時的感覺和作者一樣,所以我可以成為作者來理解這篇文章并加深我的記憶。
1.2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豐富
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學生獲得的知識遠遠多于書本,教學內容也更加豐富。例如,在講授《烏鴉喝水》時,教師可以制作多媒體動畫,并以動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內容,這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因為小學生的年齡決定了他們強烈的好奇心,所以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關注一件事。使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1.3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成語接龍、不同角色的閱讀、游戲等等。學生在表現(xiàn)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師,他們不僅應該引導,而且應該鼓勵學生欣賞他們的行為,他們的學習興趣肯定會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例如,當教《雪地里的小畫家》時,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各種小動物在白雪覆蓋的雪地上扮演小畫家的故事。作者利用多媒體教學展示不同小動物的足跡,讓學生能夠猜測它們是什么樣的小動物。學生們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和思考。當作者問他們?yōu)槭裁磿r,他們也會引用教科書中的“小雞的像竹葉”這句話。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不僅增強了兒童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能讓學生跳出課堂思考,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
1.4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提高學習興趣
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我們努力營造一種“人性化”的學習氛圍,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例如,在教授《伯牙絕鉉》時,作者要求學生先分割段落,然后分組朗讀,在多媒體音樂營造的氛圍中再現(xiàn)文本場景。學生們生動地表演了伯牙的表演,她也理解了伯牙在鐘子期死后擊破琵琶的深刻含義。她進一步理解了課文,有效地提高了自己表達語言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提供給學生自由玩耍的平臺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們也改變了他們的學習思路,從“要求我學習”轉變?yōu)椤拔蚁雽W習”,意識到態(tài)度的一個重要轉變。
2、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信息技術使用不足
在一些農村小學,特別是偏遠地區(qū),現(xiàn)代信息技術發(fā)展不夠,教室中信息技術的使用水平和程度都非常不足。有些老師不使用多媒體,甚至有些學校根本沒有多媒體教室。無論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小學課堂的影響有多大,技術的使用不足都不會使其有效。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小學語文課堂信息技術建設,提高其應用范圍和程度,以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水平和教學效果的提高。
2.2過度使用信息技術
與信息技術使用不足相反,一些地方也過度使用信息技術。許多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他們過度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重視多媒體和網(wǎng)絡教學,忽視了教學內容的選擇,使得小學語文教學的形式大于內容。學生過于注重趣味性,忽視了對教學內容的傾聽,實際教學效果不佳。
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的幾點建議
3.1教師應在信息技術下提高專業(yè)技術素質
面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教師不僅要加強信息技術教育的知識、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技術教育教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及利用計算機進行教學設計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從概念適應、知識適應、語言適應、技術適應、行為適應甚至文化適應等方面加強自身適應“信息技術教育生存”的能力,成為信息技術教育的真正參與者。
3.2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和判斷的能力和性格
教育信息技術教育要求學生充分重視信息技術的教育功能。在信息社會,面對來自各種來源的豐富信息,社會成員需要有能力積極選擇、獲取信息、分析、判斷和識別信息,這就要求他們在智力上獨立自主。面對現(xiàn)代和未來社會的上述要求,教師的教學必須做出強有力的回應。學生不僅應該擁有豐富的知識,還應該具備獨立分析和判斷的能力和性格,提高他們的智力獨立性和自主性。
3.3學校應加強對信息技術的物質和財政投資
信息技術的使用及其效果是衡量學校未來發(fā)展狀況的重要指標。信息技術系統(tǒng)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教育設備,這是一個需要大量資本投資的大型項目。與此同時,教師和學生的定期和不定期技能培訓也需要大量資金。
3.4認真宣傳和實踐,真正做到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和諧
信息技術的開放性給學習管理帶來了一些困難,但也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更為開放的空間。只有加強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與實踐,才能促進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和諧,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
結束語
進入新世紀后,國內科技不斷發(fā)展。在這種背景下,教育者應該緊跟時代潮流,在課堂上使用各種先進的教學技術。作為新時代的產(chǎn)物,信息技術已經(jīng)在教學中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丁俊杰.信息技術教育傳播與現(xiàn)代教育[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12.
[2]吳康寧.教育社會學[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209.
[3]萬利奇,非學?;鐣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4:46.
[4]黃建欣.從信息技術教育新特征看創(chuàng)新性學習模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