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山
摘要: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成功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保持良好關系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中,受語文學科的專業(yè)性影響,使得教學語言成為課堂上較為重要的教學工具,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必須注意自己的教學語言的表現。進入課堂后,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要與多與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最終在課堂上形成自己的感受,明確自己在課堂上取得的成績。本文就以上幾點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 語言教學 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是極其重要的,它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同時,它也是課堂教學的基本形式,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渠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有效性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條件。語文的課堂教學語言分為兩種,有聲語言表達和無聲語言表達。有聲語言表達就是教師在課堂中用口述的方式表達出的內容,無聲語言表達一般指教師通過表情、體態(tài)、板書、課件展示等進行表達的內容。
一、語文教師語言教學的定義
語文課堂語言是指教師為了有效地進行知識轉移、完成相關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而使用的語言。語文與其他學科相比,在語占表達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第一,就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而言,語文教師的語言表達水平對學科教學質量的影響相列較大。在語文學科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水平可以極大地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同時對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影響也至關重要。
第二,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除了能夠表達其他學科教學語言所共有的的理性指導外,還具有其他學科教學語言所不具備的情感表達和審美特征。同時,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包含著教師自身的人格氣質和語文學科的獨有狀態(tài)。
第三,由于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有許多教學內容需要情感上的理解。因此,在語文科目的日常教學過程中,不是所有的課堂語言都需要由老師說。語文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對語文有所以認識和理解,更要教會他們如何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對語文的情感。所以我們說,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沉默,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也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加強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中,首先要培養(yǎng)教師的表達能力。這里,首先要培養(yǎng)的就是老師對語言停頓的掌控。教師的語言表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句子表達的掌握。例如,一個句子在口語中的重音位置不同,表達效果也不同。這就要求教師能在設計課程時注意到課堂語言表達的重點。首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來理解文章的核心內容,通過語言上的停頓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讓學生有機會進行互動。其次,教師的表達是否準確取決于表達的速度和語氣。小學生的語言技能和語言接受度處于初級階段,很多時候,如果老師說得太快,學生會跟不上老師的語速,無法理解老師想要表達的意思,導致教師的課堂講解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因此,在面對較為復雜的知識點時,教師應該放慢速度;而在面對相對簡單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稍微加快語速;在面對較為重要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增大音量。
同時,教師在課堂之外也要注意語言的實踐表達。教師作為一種教育職業(yè),必須擁有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而語文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教師口語訓練》《語言語法標準》等書籍來拓展自己語言表達的理論知識。這不僅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解釋他們在課堂上的知識,同時還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科研水平。在實踐上,教師還可以通過參與實用的語言表達訓練活動來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例如學校組織的語言表達訓練活動,如教師演講比賽、教師辯論等。在這些不同的語言表達情景中,教師能夠更好地掌握不同場合下的語言表達方式,將對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十分有利。
(二)加強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語法規(guī)范
小學語文課堂擔負著教學學生語言語法的重要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在正常的課堂語言表達中注意自己的語法規(guī)范,起到以身作則的作用。首先,語文教師要注意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一些常見的表達錯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自我反思,積極尋求其他語文教師的幫助,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師應該意識到書面語和口語之間的差異。在語言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課堂語言是口語和書面語的結合,應該在使用情景中明確區(qū)分這兩種語言,并理解這兩種語言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明確、正確地規(guī)定學生的語法規(guī)范,還要具有良好的書面語言寫作能力。換言之,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應該增加自己的詞匯儲備,避免口語和書面語的錯誤,通過練習加深對二者差異的理解,以求達到更好的課堂效果。
(三)教師對課堂教學語言的反思
語言的準確度是每個學科課堂語言表達的基本要求,要求老師用最直接的語言來表達他們的知識,以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熟練、準確使用相應的單詞、發(fā)音和語法。然而,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教學語言也要求教師生動地運用語言。只有通過教師生動的語言表達,學生才能感受到語文教學內容的魅力。在兩者的結合中,教師應該對課堂語言進行深入思考。
教師必須對課堂狀況以及學生的表現進行實時關注,以實現課堂語言的準確生動性。例如,教師在講解較為復雜的語文知識時,可以先用準確客觀的學術語言進行對知識點的概括,然后再用學生容易理解的口頭語的表達力式進行描述。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現場表現和反應,斟酌決定用哪種表達方式為學生進行細致的講解分析。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不僅限于有聲語言,還包括無聲語言,如動作、眼睛、面部表情等。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教學語言表達理解上的難點。例如,將知識點轉換成圖表,將難記的點轉換成故事或繞口令,使用關聯或有趣的故事來連接一些最容易出錯的詞匯等。這樣,在保證教學語言準確性的前提下,教師就生動地描述了課堂教學的內容,通過兩種不同的教學語言的交流,學生也能感受到課堂教學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康元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2(36):48- 49
[2]陸怡玉,以評促學詩意共生一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言有效性的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05):63
[3]王慶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3(0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