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亞麗,袁 俐,龔益生,吳 偉,邵建華
在當前醫(yī)患關系緊張的大環(huán)境下,各用人單位對醫(yī)藥衛(wèi)生類專業(yè)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知理論、會技能外,還得勤交流、善溝通、懂協(xié)作等,這些都對醫(yī)學職業(yè)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筆者在工作中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開展課程改革,改變課堂教學形式與評價標準,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創(chuàng)設學生未來的工作情境,通過職業(yè)導向,以項目為載體,通過任務驅動,進行《護理藥物學》的課程教學,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和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以期通過任務訓練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1.1 教學對象 選取我校高職護理專業(yè)1201班為對照組,53人,均為女生,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選取高職護理專業(yè)1202班為試驗組,55人,男生1人,采用項目教學法。授課課程為《護理藥物學》,以“抗高血壓藥物”為例(2學時,90min),探索項目教學法在《護理藥物學》課程教學中的實施并進行效果評價。
1.2 教學方法
1.2.1 教學設施 對照組在教室進行;試驗組在模擬病房進行。
1.2.2 教學實施 ①對照組教學:按照慣常的授課形式進行,即高血壓的界定→抗高血壓藥的分類→常用的降壓藥(藥名→作用機制→藥理作用→臨床應用→不良反應)→抗高血壓藥的合理利用→病例討論→用藥護理小結。②試驗組教學:根據(jù)課程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并結合職業(yè)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以項目為載體,對“抗高血壓藥”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分為4個任務:認識高血壓(高血壓的成因及危害)10 min→降低高血壓(常用的降壓藥)35min→合理降壓(高血壓的合理用藥原則)10min→實踐訓練(案例分析、情景模擬)30min→總結及學習效果評價5min。在整個授課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啟發(fā)、以任務驅動,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學流程見圖1。
1.3 評價方法及評價標準 于教學結束后進行評價,包括教學效果評價及核心能力評價(見表1)。教學效果從學習興趣、參與程度、獨立思考、職業(yè)導向、能力提高5個方面進行評價,分為很好、好、較好、一般、差5級,分別計10分、8分、6分、4分、2分。
圖1 “抗高血壓藥”課堂實踐結構圖
表1 核心能力評價表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教學效果及核心能力比較(±s) 分
表2 兩組教學效果及核心能力比較(±s) 分
核心能力試驗組 55 8.1±1.4 6.8±1.4 6.6±1.5 8.7±1.2 6.7±1.5 88組別 人數(shù) 教學效果學習興趣 參與程度 獨立思考 職業(yè)導向 能力提高.1±5.0對照組 53 5.7±1.5 5.5±1.3 4.0±1.5 5.0±1.0 4.8±1.5 69.3±6.7 t值5.297 3.115 5.638 10.610 4.389 14.667 P<0.01 <0.01 <0.01 <0.01 <0.01 <0.01
自1989年加拿大國家開發(fā)署(CIDA)資助設立的中加高中后職業(yè)教育項目(CCCLP)首次將CBE(completency-based-education)教育引入中國,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教思想幾乎成為共識。核心能力理論是目前職業(yè)教育理論中最為重要的教育理論之一[1,2],護士核心能力是護理職業(yè)的核心競爭力[3]。
根據(jù)近10年來的就業(yè)調查反饋,我校護理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絕大多數(shù)就職于各級醫(yī)療機構,他們的工作對象是人,這就要求學生除了懂知識、會技能外,還得勤思考、善溝通,考慮到病人情況的復雜性及臨床事件的突發(fā)性,要求護生必須具備臨床用藥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評估與干預能力、護理宣教能力等。但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穿插于平時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未來崗位任務的需要及應具備能力的要求,筆者在《護理藥物學》課程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打破原有的學科體系,通過營造學生未來的工作情境,以“項目”為載體,通過任務驅動,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為保證培養(yǎng)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職業(yè)能力和實踐技能,在教學設計中注重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yè)性。
項目教學法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活動,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4]。其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xié)作、探索創(chuàng)新的新型教學模式。
由于項目教學法注重的是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項目教學法被認為是改變當前職業(yè)學校教學方法的有效手段。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教學活動,真實的典型的工作任務只有在工作情境中完成,才能體現(xiàn)工作規(guī)范、工作態(tài)度、工作習慣的養(yǎng)成。因此,實施項目教學的必要條件是建立專門化的教學場所,創(chuàng)設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時間上和空間上與工作過程一體化的情境,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做中學,學中做”。模擬病房為項目教學法在護理藥物學教學中的有效實施提供了平臺。
《護理藥物學》課堂教學中將1/3~1/2時間用于學生課堂實踐,在典型病例分析中實現(xiàn)知識的應用,借助模擬病房,學生置身于未來的工作情境中,通過項目任務的完成,形成完整的知識與技能結構鏈,從而在知識到技能的轉化以及技能與技能的整合中,讓學生真正能“動”在課堂、“樂”在課堂、“成”在課堂,并通過相互評價、過程完善等,從中體會真實的學習價值感和成就感[5]。同時注重評價,以多元、開放、邊學、邊做、邊評、邊糾為特點,通過學生自評、小組評價、組間互評、教師評價來提高學生用藥指導與衛(wèi)生宣教能力。并通過“課業(yè)”的布置[6]、網(wǎng)絡資源的應用,不斷訓練和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1] 蔣海蘭,曾玉華.我國護理教育的改革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現(xiàn)代護理,2005,11(24):2090-2092.
[2] 王俠,于蘭.護士核心能力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7):638-640.
[3] 徐亮,劉輝,張蔚蔚,等.以護士核心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的高職護理專業(yè)群的構建[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0,18(2):240-241.
[4] 於曉蘭.以能力為導向的項目化課程教學評價探討[J].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9(4):61-63.
[5] 袁俐.《內科護理學》課堂教學中理實一體方案探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6):982-984.
[6] 錢美娟,姜聲揚,沈建新,等.“課業(yè)”作為新型評價方式在整體護理能力考評體系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2,26(4C):3433-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