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波
摘 要:化學作業(yè)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是學生鞏固新知識、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教學反饋的重要手段。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設計具有趣味性的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具有自主性的作業(yè),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設計具有實踐性的作業(yè),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設計具有層次性的作業(yè),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設計具有整合性的作業(yè),注重學生的知識建構。
關鍵詞:趣味性;自主性;實踐性;層次性;整合性
化學作業(yè)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是學生鞏固新知識、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教學情況反饋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在認識上存有偏差,多數教師往往把作業(yè)的功能定位在“知識鞏固”和“技能強化”上,完成作業(yè)的目的是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有些教師布置的化學作業(yè)內容過于簡單,重復性強,形式較機械呆板,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增加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因此,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作業(yè)設計的優(yōu)化顯得極其重要。
一、設計具有趣味性的作業(y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學生玩電子游戲從來不感覺累,更不會感覺負擔過重,這是因為電子游戲有趣。我們的化學作業(yè)不可能達到電子游戲般的有趣,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給孩子們的作業(yè)增添一點趣味。作業(yè)的趣味性可依賴于作業(yè)的呈現形式。作業(yè)的呈現形式可以是圖片的、模型的、言語的,也可以是實物的、操作的、觀察的和體驗的。我們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生情況,盡可能增加學生作業(yè)的趣味性。
二、設計具有自主性的作業(yè),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化學學習方式。新型化學作業(yè)觀應當是讓學生在完成過程中體驗幸福和快樂,使化學作業(yè)成為學生成長的一種自覺的需要。因此,教師設計化學作業(yè),既要顧及作業(yè)的一般作用與功能,更要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改革作業(yè)的形式與內容,讓作業(yè)從“書面作業(yè)”單一形式中走出來,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都得到提高。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愛好設計作業(yè),引導實踐,以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展學生的特長。如有時一節(jié)新課上完,常會留下一些疑問,這不一定是考試重點,課堂上也不宜深化,但許多學有余力的學生希望更多地了解,那么怎么辦?筆者認為,教師提供拓展的資料或線索就非常重要。為此,我在作業(yè)中經常給學生一些相關知識的網站或參考書目,提供實踐的機會與場所,幫助學生去開拓新的化學知識領域。例如,“原電池”單元教學后,我布置了如下作業(yè),建議上網查詢:
(1)了解最新原電池的類型。
(2)觀察最新原電池的構成圖。
(3)了解至少一種新型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三、設計具有實踐性的作業(yè),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化學課程非常注重學生“動腦”和“動手”的結合,讓學生動手操作,多種感官協同活動,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更深刻地理解。我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布置不同形式的作業(yè),把學生的眼光引向無邊無際的化學知識海洋,給學生充分實踐的機會,啟發(fā)了思維,激發(fā)了想象。
如:自制褪色靈、葉脈書簽等。(學生家庭小實驗)
生活中的化學知識最能體現知識的實用和價值,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了知識,體會到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洞察力,使知識在實踐中得到升華。
四、設計具有層次性的作業(yè),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要求化學教學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歸還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多樣化選擇,尊重和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多樣化需求。同樣,化學作業(yè)的設計也要依據學生的知識體系和實際情況,體現化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使
不同的學生在教學中有不同的發(fā)展。具體做法如下:
1.對學生進行分層
首先,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知識體系和實際情況,切忌因為分層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其次,由于學生的認知結構處于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及時調整學生的層次。
2.對作業(yè)量及難度進行分層
在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這一定義后,我設計了三層作業(yè):
A.基礎題:判斷一些化學反應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略)。
B.鞏固題:在H+、Fe、Fe3+、S2-、Cl2幾種粒子中,只作氧化劑的是 ,只作還原劑的是 ,既作氧化劑又作還原劑的是 。
C.提高題:A、B、C、D、E均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們不了解它們的化學式,但知道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具有如下的轉換關系(未配平):
①A→B+NaCl;②B+H2O→C+H2;③D+NaOH→A+B+H2O;④E+NaOH→B+C+H2O
這五種化合物中氯的化合價由低到高的順序為 。
3.對作業(yè)的完成時間進行分層
4.對作業(yè)評價進行分層
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yè)中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
五、設計具有整合性的作業(yè),注重學生的知識網絡建構
學生的化學課程學習需要經歷一個內化的過程。知識整合性作業(yè)為知識的內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知識整合性作業(yè)主要是在學完一單元或一專題或一階段后,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網絡,對本單元或本專題或本階段涉及的知識進行連貫性的整理。學生可以采用樹狀的形式或分類組合的形式。在知識的整合過程中,學生提出對知識的疑問和困惑,理清解題策略,歸納知識要點,從而學會如何學習。
實踐證明,設計具有趣味性、自主性、實踐性、層次性、整合性的作業(yè),能較好地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有效地激發(fā)他們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化學的空間,學生的大腦、雙手、眼睛、嘴巴、時間、空間得到更好的解放,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性,為學生撐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參考文獻:
[1]李佳.化學教學與學業(yè)評價[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10.
[2]夏新華.布置怎樣的作業(yè)最能打動學生的心?[J].化學教學,2004(06).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