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琴
【摘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能從學生學習的最初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繼續(xù)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對策。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對于小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想要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就要從實際出發(fā),掌握學生的興趣點。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進行分析,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一定的指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現(xiàn)代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理念的融入,促使教研人員必須以與時俱進的態(tài)度重新審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在改革的推進與實踐過程中,難免會有新舊教學理念的沖突,如何找出制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具體問題,并找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是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研究內容。
一、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仍存在著阻礙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的解決和完善,其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
(一)課堂教學仍大多以教師為主體
教師的知識講解、課堂時間規(guī)劃、課件問題討論、作業(yè)布置仍以教師為中心,受到我國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評價局限于筆試考核上,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鍛煉與培養(yǎng)上不夠重視,造成學生的高分低能。這種一直存在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自主思考和自學能力的下降,會對教師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不利于學生的繼續(xù)學習。
(二)教學方法單一
課堂教學中呈現(xiàn)單一的“知識講授——學習消化”的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語文課堂問題情境導入的單一化、課間討論的形式化、課題探索活動的缺少都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顯得枯燥無味。語言教學本是一個生動、活躍、思維迸發(fā)的過程,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思維,偏離了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使語文課堂教學趨于低效化,難以實現(xiàn)所學知識的內化并得以創(chuàng)新應用。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有效措施
(一)轉變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結合教學的根本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改革教學模式。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兒童文學、詩歌、生活趣事的導入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教師應尊重學生在思維和能力發(fā)展上的個體差異,給每一個學生發(fā)言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并對學習的積極探索精神予以肯定和表揚。以學生為主體,并不是削弱教師的作用,反而更加強調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小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自控能力較弱,對新事物往往是三分鐘熱度,但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表達欲望。因此,教師應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善于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去引導學生,多與學生良性互動。
(二)有效的教學設計
一要設立細化目標,方便落實。在教學設計階段,教師應結合教學大綱和具體教學周期內的教學任務來細化階段性目標。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深入挖掘教材資源,對重點和難點內容的教學目標細化到每一單元、每一堂課之中。譬如,識字教學的目標細化為音、形、義的理解與記憶;課文閱讀應包括正確讀音、語言流利表達、個人情感的融入等。
二要體現(xiàn)學科特點,分層落實。語文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日積月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應以不急不棄的態(tài)度來層層遞進地引導學生。譬如,語文閱讀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初始階段的教學目標應是對詞句搭配運用的掌握上;中段教學目標應培養(yǎng)學生掌握段落大意、段與段之間的語義銜接上;高段的教學目標為培養(yǎng)學生從全局的角度去理解全文主旨,段落與全文之間的聯(lián)系上。
(三)有效的教學反思
反思的源頭也許開始于《論語》。曾子曰:“吾日三省吾 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修身,每日反思而有所得。教師樹人,每日反思而有改進。那么教學反思什么呢?當然就是對自己教學方法的總結以及對他們教學行為的學習與運用,以此來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生成教學經驗,揚長避短,進而指導下一步的教學行為。一堂課后,教師可以思考自己教學中是否做到了以下幾點:首先,這堂課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如果說達到了,標志是什么?如果說沒有達到,標志又是什么?接著,這堂課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在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后續(xù)教學的打算有哪些?然后,這堂課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行為有哪些差距?我在課上是如何處理這些差距的?處理的方法是否恰當?最后,這堂課上發(fā)生了哪些令我印象至深的事件?這些事件對我來說意味著什么?我以后需要關注什么?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命脈”[J].江西教育,2007(Z1).
[2]龍寶新,陳曉端.有效教學的概念重構和理論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4).
[3]宋秋前.有效教學的涵義和特征[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7(1).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