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摘 要:優(yōu)質課堂就是高效創(chuàng)新性的課堂。它是學生所喜歡的課堂,教師可以通過適度開發(fā)教材,用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教學內容,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可以通過欣賞音樂,隨曲悟情;還原畫面,怡情養(yǎng)性;演說歷史,評人明事;再現(xiàn)情境,品文析詞;知人論世,三讀明義的教學策略完成教學,以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優(yōu)質課堂;高效課堂;高效性;創(chuàng)新性;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新的教學理念已逐漸為廣大語文教師接受,如何使自己的課堂成為優(yōu)質課堂,同時更加高效而且有創(chuàng)新性,成為每位高中語文教師思考和探索的必然問題。所謂“優(yōu)質課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課堂40分鐘內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育人目標,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完美地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高效的課堂能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有知識上的領悟、能力上的提高、精神上的提升;創(chuàng)新性的課堂能讓學生對學習有一種全新的感覺,有種期待,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高效且創(chuàng)新性的課堂是學生所喜歡的課堂,這就要求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必要的開發(fā),開發(fā)必須適度,開發(fā)的方向主要有兩個:一是將教材中明確的或隱含的情感、態(tài)度、知識、技能、方法、策略等轉化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二是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內容生活化、實踐化,即與學生自身的資源、學校的資源、社會的資源等建立起廣泛而且密切的聯(lián)系。詩歌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詩歌是中國璀璨文化的精華,它濃縮了中國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如何教學生從短短的文字中讀出古人的情懷、志趣成為每一個語文教師必須鉆研的課題,本人在這方面進行了長時間的探索,現(xiàn)將自己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總結出來的有關高效課堂的策略整理如下,以供同仁甄別借鑒:
一、欣賞音樂,隨曲悟情
高中語文課本中涉及的詩歌內容非常廣泛,體裁各異,其中有一些詩歌是可以和樂演唱的,有的甚至已經成為膾炙人口的名曲,教學這類詩歌就可以從名曲欣賞的角度入手,這樣既能勾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使教學效果明顯提升。如南唐的李煜《虞美人》、南宋的李清照《一剪梅》就是典型的例作。本人就以《虞美人》為例說說本人的課堂教學策略:①先聽一遍這首樂曲,學生初步感知那種“愁”情;②學生自己琢磨試著清唱樂曲,相互評價唱的如何,進一步感知“愁”情;③選唱得好的學生清唱該曲,深入感知“愁”情;④再放一遍原曲,學生跟唱,體會“愁”情;⑤放伴奏音樂,學生自由學唱,深入體會“愁”情;⑥停掉音樂,請學生說說從學唱樂曲中感受到了什么,從哪里體會到了這種情感,落實到重點句子“恰如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講解上;⑦再聽原曲,深入體悟“愁”情;⑧自由跟唱,品悟“愁”情,結束課文學習。
二、還原畫面,怡情養(yǎng)性
高中語文課本中有些詩歌是描寫自然景物的,那些景物就像一幅幅畫,同時景中又暗含著作者的情感,如杜甫的《旅夜書懷》、孟浩然的《夜歸鹿門歌》、周邦彥的《蘇幕遮》等,本人以杜甫的《旅夜書懷》為例,談談還原畫面的教學設計:①自由讀文,相互補充找出詩文中的所有景物;②簡述詩文描繪的畫面,進一步用自己的語言形象描繪該畫面;③比較自己描繪的畫面景物與詩文景物的細微差別,如“細草”“危墻”“獨葉舟”等,初步感知作者凄孤無依之情;④幻燈片展示“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景致,請學生談談看到此畫面的內心感受;⑤幻燈片展示本詩文的四幅畫面,即“細草微風岸,危墻獨葉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保ㄓ幸鈱⑺木湓娎L成四幅畫,利于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把握),讓學生體會樂景之情;⑥再欣賞集合所有景物在一張圖片上的畫面,領悟天地之大,作者孤身一人,無容身之處,無用武之地的悲涼無奈的心境,反襯當時的政治腐朽。結束詩文學習。
三、演說歷史,評人明事
歷史是留給后人評說的,我們現(xiàn)今學到的詩文中不乏歷史題材的文章,這類文章不是單純的歷史事件的復述,它往往從某個角度評說歷史人物,帶有很強的作者的主觀感受。如白居易的《長恨歌》,這篇文章我是這樣教學的:①事先請學生搜集關于李楊愛情的資料;②以小組為單位,提交本組關于李楊愛情的陳述與評說文字;③課堂展示小組成果;④對比各小組之間的異同;⑤速度全文,提煉文中關于李楊愛情的陳述與評說;⑥自由選讀文中自認為精彩的段落,并說說欣賞的理由;⑦品評人物,不求統(tǒng)一;⑧試將本文改寫成千字左右的演義小說。
四、再現(xiàn)情境,品文析詞
情境交融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顯著特點,再現(xiàn)詩文情境可以很好地理解詩文內容,比如,納蘭性德的《長相思》、溫庭筠的《菩薩蠻》、李清照的《聲聲慢》等就是非常優(yōu)秀的情景交融的作品。我在教學《聲聲慢》時就借助了情境再現(xiàn)的方式:①學生自由讀詩文,相互說說詩文的情感,初步感知“愁”緒;②請表達能力強、領悟力好的學生描述自己眼中的詩文情境,再次感知“愁”情;③Flash展示詞文情境(一古裝少婦閑步于殘菊之中而后踱步回屋,隔簾見雨打梧桐,目光游離間看到空中大雁飛過,落座輕端桌上酒盞欲飲),真切體會“閑愁”;④讓學生用優(yōu)美的語言將自己描繪的詞文情境當堂記錄下來,強化“閑愁”;⑤思考:為什么是“閑愁”,從哪里體現(xiàn),旨在分析疊詞的妙用,同時明確黃花、梧桐這些表達愁情的意象的運用之妙;⑥作業(yè):將該詩文擴寫成300字以上的小散文。
五、知人論世,三讀明義
我們常說:“文如其人”,很多的文章就直接體現(xiàn)著作者的思想和精神境界,教學這類作者情感指向鮮明的作品時可以從作者愛憎情懷、所處朝代入手,反復誦讀理解文意。如陸游《書憤》:①請學生說說他所了解的陸游,強調主張抗金,收復失地,壯志未酬;②音讀全文(讀準字音是關鍵),思考作者書寫了哪些憤懣之情;③展示背景資料,強調南宋政府偏安一隅,不思進取;④意讀全文(結合背景再讀詩文);⑤在組梳理的基礎上集體梳理憤懣之情(壯志未酬、英雄遲暮、懷才不遇、朝廷腐朽),隨機指導朗讀;⑥情讀詩文,把握憤懣郁結的情感。結束文章學習。
詩歌教學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繁復的過程,以上這些僅是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效果不錯的教學策略,今綴以成文,以陳一己之見。
參考文獻:
[1]王本華.無教材、唯教材VS教材為本、適度開發(fā)[J].語文世界,2010(05).
[2]武玉鵬.網絡背景下的語文教學[J].語文世界,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