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珊
摘 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合作學習正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試以兩位老師《祝?!芬徽n的同課異構為評析對象,淺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閱讀教學;合作學習;高效課堂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我們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合作學習正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如今,合作學習這一模式可謂深入人心。然而,在實際的教學課堂觀摩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很多的所謂“合作學習”表面上熱鬧非凡,而實際上低效,教學質量不高。那么,我們應當如何處理好合作與高效的關系呢?
近來,觀摩了兩位老師《祝?!芬徽n的同課異構,兩位老師分別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對“封建禮教的本質”這一教學重難點進行理解和探索。試從以下兩個維度對兩節(jié)課進行評析,并在評析中淺探閱讀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實施合作學習。
一、“主問題”的引導是有效合作的催化劑
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是相對于課堂教學中那些零散的、短暫的、淺層的問答式提問而言的。兩位老師在教學設計上都有意識地設計了主問題,第一位老師以“祥林嫂的肖像剪影”為主線來組織教學,組織學生探索祥林嫂每一次肖像變化的深層原因,以此來引導學生理解封建禮教的“吃人”本性;第二位老師以丁玲的“祥林嫂不死是不行的”這句話引入,組織學生探索祥林嫂的物質生存條件和精神生存條件,以此來引導學生理解祥林嫂的悲劇是社會的
悲劇。
兩位老師的主問題都能抓住文眼,而從操作上看,第一位老師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研讀的主要問題,著眼于整體帶動對課文的理解品讀,著眼于引導學生長時間的、深層次的課堂學習活動。學生在探討主問題的過程中,主動地分解主問題并生成若干小問題,使合作交流、思維能力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高。
第二位老師雖然也有主問題設置的意識,但是在兩個主問題下,教師自己把主問題肢解為若干小問題,在探索這些問題時,又生成若干更加細枝末節(jié)的問題,原本是想以主問題引導教學,最后卻成了堆砌繁復的問答式教學。雖然在課堂上,教師拋出問題后,也鼓勵學生合作探究,但實際效果卻是:學生在一連串的追問、碎問中步步為營地走入教師事先設計好的教學模式中,桎梏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
正如著名特級教師余映潮老師所說:“主問題是閱讀教學中能從教學內容整體的角度或者學生整體參與的角度引發(fā)思考、討論、理解、品味、探究、創(chuàng)編、欣賞過程的重要的提問或問題?!币粋€優(yōu)質的主問題是高效合作學習的催化劑。
二、分工的合理性是有效合作的基石
合作學習的實質是學生在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按照明確的責任分工進行的互助式學習。而合理的分工是開展有效合作的基石。
第一位老師在探討“祥林嫂眼神是如何游動的?祥林嫂眼神的游動反映了她怎樣的心理”這一深層次的問題時,她請學生自由地和同桌或前后位同學互相探討,然后再組織全班反饋補充甚至質疑,整個教學過程組織得流暢、和諧,教師看似不經(jīng)意的安排,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探索,自然形成分工,又在相互補充中達成了合作交流的目的。
第二位老師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在探索祥林嫂“物質生存條件”這個主問題時,出示原文中描寫祥林嫂的幾個片段,并出示三個分問題:(1)從上述文句當中,你能得到怎樣的結論?(2)婆婆為什么能賣祥林嫂?大伯父有什么資格來收回房屋?(3)小說最后寫到“然而她是從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還是先到衛(wèi)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這一句是否為閑筆?你怎么理解?出示問題后,讓學生每一大組討論解決一個問題。
我們認為這種分工是不甚妥當?shù)摹_@三個問題雖然都是指向祥林嫂的物質生活條件,但并不是一個平面上的問題。問題1指向閱讀中的概括和歸納;問題2指向對封建夫權、族權的吃人本質;問題3不僅指向“我”的軟弱,對祥林嫂悲劇的無能為力,也指向探索文章的寫作手法。對于這樣三個并不在一個層次上的問題,以小組分頭討論的形式是不太合適的——如若讓學生分小組分別探索夫權、族權、神權這三個平行的問題,或許比較可行。
合作學習不等同于小組學習,更不等同于分頭學習,如果學習任務分工不科學,單純地流于分小組的形式,就失去了合作學習的合理性。
從教學效果來看,第一節(jié)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課堂多方面進行參與,充分體驗合作學習的愉悅,是新知識新思想的構建者和創(chuàng)造者,是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貢獻者和分享者;而第二節(jié)課由于分支問題太過繁瑣,合作學習的任務分配失調,學生還是被一系列追問牽著鼻子走,并未達到生動活潑而有效的合作學習狀態(tài)。
以上是筆者在教學觀摩中的一點思考。總之,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我們在實踐中還需要不斷摸索、不斷改進,這樣才能使合作學習成為新課標實施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1]金小簽.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合作性學習摭談[J].教師博覽,2011(06).
[2]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3-0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