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靜
在新課改的環(huán)境下,新的理念、新的課標、新的教法使教師充滿激情,學生充滿活力,使課堂教學也變得更為精彩。但是,不少教師對于新課程改革和新的教學理念存在理解上的誤區(qū),在實際應用中也出現(xiàn)了不少的錯誤。例如,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擯棄落后的教學方式,于是,一些教師就過于追求課堂教學形式的變革,忽略了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甚至丟掉了一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教學不能有效開展。而如何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效是每個教師不懈的追求。對此,我談一下自己對開展有效課堂教學實踐與思考的幾點認識。
一、提高對有效課堂的正確認識
在課改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活動時間是硬性分配的,教師的活動時間占絕大多數(shù),很少有學生活動的時間。而且,很多教師喜歡進行當堂測試,或規(guī)定讓學生當堂完成習題的數(shù)量。這些形式化的做法束縛了師生的課堂創(chuàng)新,偏離了有效教學的方向,忽視了有效課堂的實質。而真正的有效課堂教學是指在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引領以及全體學生主動而積極的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如何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
要想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必須抓好備課這項內容。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充分設計好“導、展、練、測、饋”這五個過程,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而且,教師在課上要做到有效訓練,課后則輔導學生和進行課堂作業(yè)批改。并且,教師必須把這些落到實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抓課前,抓課堂,抓訓練和抓講評,確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其達到“精”“細”“實”。為了更好地促進有效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學校每周要及時地對教師的備課情況進行檢查,以使有效教學真正落到實處。
(一)充分備課
這是開展有效課堂教學活動的第一步。要想使備課有效,教師就必須要做到備教案與備學案的統(tǒng)一。教師除了精心設計教案外,還要精心設計需要完成的學習目標、學習任務的方法,并著力備好以下五個要點:一是要備教學目標,把握好三個維度,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二是要備透教材,把握住重點難點。三是要備好學生,關注學情。四是要備活教法、學法,注重能力培養(yǎng)。五是要備好問題,注重以問導學。另外,集體備課也是保證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方法。在進行集體備課時,組內要做到提前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定主備人、定記錄人,并落實好集體備課模式,如“個人初備—年級組討論交流—個人二次備課—教后反思”。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我發(fā)現(xiàn)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改強調“以生為本”。而且,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由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的一個過程,而不是以教師為主體,需要教師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即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自覺學習、自主學習和獨立思維等習慣。此外,教師還應該抓好有效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如精心設計教學流程,抓住知識主線,使教學層次分明,思路清晰,重點突出,講練適度,組織嚴密,力求課堂教學的每一分鐘都能發(fā)揮最大的效益。
(三)加強課堂訓練
課堂訓練是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對于課堂習題的選取,既要緊貼教材,又要有新穎性。這樣就能將課堂教學內容內化為學生的素質能力,從而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對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的思考
新課改對課堂教學有很大的積極作用,使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精彩。但冷靜下來想想,在新課改下課堂教學仍然有許多的不足之處。
(一)駕馭課堂的能力不夠
新的教學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讓學生“動”起來??僧攲W生真的“動”起來以后,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如現(xiàn)在的學生能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中積極主動學習,能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學生提出的有些問題卻偏離了學習內容,擾亂了教學秩序。而且,有些學生在課堂上過分活躍,破壞了課堂紀律,使得教師難以完成教學任務。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不夠。因此,教師應提高對本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
(二)教師忽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主導者的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正處于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學習狀態(tài)極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而學生對教師的情感則能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質和個人魅力,讓學生身心愉快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暗赂邽閹煟瑢W高為范?!币虼?,教師應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影響學生的思想品德。
(三)教師不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使得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學習知識,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甚至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學心理。新的教學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要求學生具有自主學習意識,能夠主動學習知識。因此,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的方式,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此外,教師要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具有獨立學習的能力。而且,課程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真正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穩(wěn)健地推進課程改革。
(責編 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