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梅
摘要 : 目的 : 調查醫(yī)院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DVT)發(fā)生情況,分析其危險因素,為DVT的預防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 自制調查問卷調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骨科住院患者500例,調查內容包括有無發(fā)生DVT及DVT可能的影響因素如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shù)(BMI)、有無吸煙史、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壓、是否合并靜脈曲張、有無栓塞癥家族史、住院時間、麻醉方式等。對可能的影響因素行單因素篩選后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500例骨科住院患者中發(fā)生DVT9例,發(fā)生率為1.8%;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60歲,BMI≧24kg/m2,采用全身麻醉骨科住院患者DVT發(fā)生率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BMI和全身麻醉是骨科住院患者DVT形成的危險因素,OR值分別為3.782、1.267和2.641。結論 : 高齡、肥胖和全身麻醉是骨科住院患者DVT形成的危險因素,臨床要采取針對性預防措施。
關鍵詞: 骨科;下肢深靜脈血栓;危險因素
下肢深靜脈血栓(DVT)是由外因誘發(fā)的血管損傷和長時間制動引起,目前的醫(yī)療條件很難治愈,因此DVT主要以預防為主[1]。骨科尤其是骨科住院患者,由于圍手術期和術后長期臥床,DVT的發(fā)生率較高[2]。DVT的危害大,可以引起肺栓塞,是骨科患者最主要的致殘致死原因之一[3]。探討骨科住院患者DVT形成的危險因素,可以為臨床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提供參考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骨科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住院時間≧7d,排除住院前有DVT、有活動性出血或其他出血性疾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長期使用抗凝藥物以及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共納入500例,其中男255例,女245例;年齡21~82歲,中位年齡48歲。
1.2 調查方法
采用自制調查問卷,調查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shù)(BMI)、有無吸煙史、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壓、是否合并靜脈曲張、有無栓塞癥家族史、住院時間、麻醉方式以及住院期間是否發(fā)生DVT。DVT由雙下肢靜脈彩色多普勒檢查確診。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χ2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再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α=0.05為檢驗水準
2 結果
2.1 DVT發(fā)生率及危險因素單因素分析
500例骨科住院患者中發(fā)生DVT9例,發(fā)生率為1.8%,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60歲,BMI≧24kg/m2,采用全是麻醉骨科住院患者DVT發(fā)生率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DVT危險因素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BMI和全身麻醉是骨科住院患者DVT形成的危險因素,OR值分別為3.782、1.267和2.641,詳見表2。
3 討論
DVT是骨科住院患者常見且嚴重的并發(fā)癥治愈,能影響遠期靜脈瓣功能,繼發(fā)肺栓塞,從而引起肺梗死或腦梗死,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3]。基于目前的醫(yī)療條件,DVT很難治愈,因此DVT主要以預防為主。DVT多發(fā)生在住院7d內,之后隨著住院時間的延長,發(fā)病率逐漸下降。彩色多普勒血管超聲是一種無創(chuàng)檢查,是DVT最主要的診斷方式,能夠評估靜脈血流的變化特征和可壓縮性,血栓存在時的靜脈管腔阻塞、血流方向改變,可壓縮性減小。彩色多普勒血管超聲診斷DVT敏感度和特異度均較高,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管超聲診斷DVT,500例骨科住院患者DVT9例,發(fā)生率為1.8%,低于胡海瀾等[4]報道的10.86%,這可能與醫(yī)院近年來更注重骨科住院患者的DVT預防有關。
進一步對骨科住院患者DVT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年齡≧60歲,BMI≧24kg/m2,采用全身麻醉骨科住院患者DVT發(fā)生率顯著升高,是骨科住院患者DVT形成的危險因素,OR值分別為3.782、1.267和2.641。隨著年齡的增加,患者的身體機能退化,且常合并多種慢性疾病,手術耐受性差,術后恢復慢,住院時間長,術后并發(fā)癥較多,因此更容易發(fā)生DVT。肥胖患者血脂含量高,而研究發(fā)現(xiàn),血脂含量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與DVT的發(fā)生密切相關[5];另外,肥胖患者平時運動較少,術后更喜臥床,增加DVT形成的風險;骨科手術應用全身麻醉會激活凝血反應,表現(xiàn)為血液循環(huán)中凝血酶產(chǎn)生和纖維蛋白形成增加;同時還可造成股靜脈的扭曲,乃至完全阻塞[6]。
總而言之,本研究發(fā)現(xiàn)高齡、肥胖和全身麻醉是骨科住院患者DVT形成的危險因素,臨床要仔細詢問患者的病情和病史,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術后在病情允許的條件下盡早進行下肢鍛煉以最大限度降低住院期間DVT發(fā)生風險。
參考文獻:
[1] 馮琴琴.空氣壓力波治療儀預防骨科DVT的療效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 10(18):35-36.
[2] 張海波,何煒.骨科下肢深靜脈血栓防治的經(jīng)驗及教訓[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2,27(2):185-186.
[3] 華珊珊,陳碧斐.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危險因素及護理[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2,19(13):2076-2077.
[4] 胡海瀾,雷劍飛,張藝豐等.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及相關性分析[J].中國現(xiàn)代手術學雜志,2007,11(1):41-43.
[5] 葉明,況麗.骨科老年患者圍術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fā)癥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對策[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24):2723-2725.
[6] 張晟,解笑宸,姚粵峰,等. 全髖關節(jié)置換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4項危險因素[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13):1969-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