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索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路徑,是落實十八大報告和《意見》的必然要求。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服務學習課程的探索,為破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長期存在的兩個難題提供了有益啟發(fā)。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學習課程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中辦印發(fā)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強調(diào)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探索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路徑,就成為落實十八大報告和《意見》的必然要求。
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服務學習課程的探索
服務學習課程源于美國的“服務學習”模式。20世紀90年代,隨著美國社會物質(zhì)財富的劇增,社會精神文明卻日益下降。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急劇膨脹,所有的都要圍繞“自我”進行思考,“個人成為分析和觀察一切社會政治問題的基本視角”。這種現(xiàn)象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為了改變大學生的這種價值觀,同時遵循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服務學習課程應運而生。它以社群主義為學理基礎,主張“理解人類行為的唯一正確的方式是把個人放到其社會的、文化的、歷史的背景中去考察”。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足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主張“人是一個特殊的個體,同時也是觀念的總體,即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會的自為的主體存在”。它以對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科學認知為前提,運用基于唯物主義的歷史主義方法,擺脫了自由主義的困境,同時又涵蓋社群主義。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核心是增強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認同。在形成價值認同的過程中,價值理論學習和價值實踐活動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理論學習以實踐活動為基礎,實踐活動以理論學習為前提。以汕頭大學公益課程為例,它將服務學習課程分為服務研習、工作坊和實踐活動兩個部分。服務研習、工作坊等是一種理論學習,以潛在滲透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式為主,目的是為了使大學生養(yǎng)成對社會和他人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形成對人生價值的正確認識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取向等。實踐活動是一種與理論學習緊密相連的社會服務活動,目的是為了使大學生將從理論學習中獲得的認知和情感體驗轉化為實踐行為,并通過實踐行為強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和情感認同。
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服務學習課程的意義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服務學習課程的探索,為破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長期存在的兩個難題提供了有益的啟發(fā)。
1.如何使實踐教學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
服務學習課程強調(diào)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的前后銜接與廣泛參與,它為實踐教學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思路。按照服務學習課程的教學安排,學生在接受服務研習與理論培訓之后,會結合課程目標和內(nèi)容自主開展前期調(diào)研、活動策劃、活動宣傳、活動實施等步驟,在所有活動結束之后,教師會組織學生對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環(huán)節(jié)進行心得分享和反思交流,以檢驗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情況。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實踐教學相互分離,導致實踐教學重形式輕內(nèi)容。此外,我國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一種“精英教育”模式,少數(shù)人的實踐教學難以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價值教育的有效性和廣泛性。
2.如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進專業(yè)課程
服務學習課程強調(diào)價值教育與專業(yè)學習相互結合,它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進專業(yè)課程提供了思路。價值教育與專業(yè)學習相互結合的理念,不僅要體現(xiàn)在服務學習課程的課程目標中,而且要體現(xiàn)在服務學習課程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中。目前我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進專業(yè)課程的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在實際專業(yè)課教學中,無論是從課程目標的制定上,還是從課程內(nèi)容的設計上,都明顯表現(xiàn)出專業(yè)教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分離”,專業(yè)課教學中蘊涵的豐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資源還沒有被發(fā)掘。為了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進專業(yè)課程,教師需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系列要點有意識地納入教學計劃中,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使?jié)B透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Z].2012-11-08.
[2]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N].新華網(wǎng),2013-12-23.
[3][4]俞可平.社群主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5).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6]宋垚臻,蔡映輝.公益課程:高校通識教育課程改革新探索——以汕頭大學公益課程為例[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2).
作者簡介:
嚴茂紅,汕頭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