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業(yè)
摘 要:在基于案例教學的基礎上將各種地理案例引入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形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興趣。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現狀;解決措施
將案例教學引入高中地理教學中,一方面符合新課程的改革要求,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案例教學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地理知識的基礎上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運用案例,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在培養(yǎng)學生溝通表達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協作精神。
一、教學中注重地理案例的積累
從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學現狀來看,對地理案例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各種方式獲取更多的地理案例。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周邊存在的旅游資源等地理資料建立一個教學案例,如此一來既能夠滿足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要求,又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地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例如,某教師在進行第四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這一章節(jié)第二節(jié)“山岳的形成”的教學時,將喜馬拉雅山的形成與日本富士山兩個案例結合起來,學生既能夠了解相關的地理知識,同時又了解了冰山與火山的相關地理知識,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該教師在講“農業(yè)地域的形成與發(fā)展”這個章節(jié)時,將第二節(jié)與第三節(jié)的教學內容實現了聯合,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將我國的小麥、水稻兩種主要農作物進行了特點分析與對比,加深了學生對農業(yè)的認識。
二、加強地理案例的精選與優(yōu)化
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帶有明顯的目的性。精選出更加符合教學目標與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案例,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興趣。教師在進行案例的選擇中需要選擇具有典型性、全面性、啟發(fā)性的教學案例,只有這樣才能夠加強學生的全面理解。
例如,某教師在進行“錢塘江大潮”這個案例的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錢塘江大潮的景觀,特意播放了一段視頻與圖片,在這種刺激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且以提問的方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錢塘江之所以如此壯觀是因為什么?在什么時候能夠最好地觀賞到錢塘江大潮?錢塘江大潮的特點是什么?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思考或集體討論,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與運用以往學到的知識去思考老師的問題,同時在教師的指點下逐漸完成學習內容與教學目標。
關于高中地理的案例分析,教師作為案例教學的主體,在日常教學中不僅需要積累地理案例,同時還需要精選與優(yōu)化案例,再在此基礎上加強案例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實施,保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最終實現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宗軍.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3):233.
[2]陳炳蓮.高中地理必修2案例教學的模式與程序[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08):25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