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嬌 顧曉軍 張燕寧等
摘要從抗病育種角度出發(fā),綜述了芒果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學特點、病害流行規(guī)律與防控及影響果實品質的因素(包括品種、環(huán)境因素、保鮮措施)等方面研究進展,同時提出了保存芒果要注意的因素,并對今后優(yōu)質芒果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芒果;芒果炭疽??;品質;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S436.67+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31-097-04
Research Advance about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Mango Anthracnose and the Qua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LI Jiao1,2,GU Xiaojun1,ZHANG Yanning2,JIANG Hongyun2* et al
(1.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University,F(xiàn)uzhou, Fujian 350000; 2.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Biology of Plant Disease and Insect Pests,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Beijing 100193)
AbstractFrom the viewpoint of resistance breeding, research advances about the pathogens characteristics, the disease epidemiology and its control, influence factor of mango quality(specie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preservation measures) were reviewed; the factors for preservation of mango were put forwar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mango industry was also forecasted.
Key wordsMango;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Quality; Influence factor
芒果(Mangifera indica)屬于漆樹科芒果屬熱帶果樹,原產(chǎn)于亞洲南部熱帶的印度、緬甸等國家[1-2],與柑橘、香蕉、葡萄、蘋果并稱世界五大水果,因其營養(yǎng)價值高而深受人們的喜愛,素有“熱帶果王”之譽稱[3]。芒果的品質特性決定了其產(chǎn)品的競爭力,其風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糖和酸,可溶性固形物和有機酸的組成、含量及配比[4-5]。我國芒果產(chǎn)業(yè)相對落后,商品果產(chǎn)量低,且隨著消費者對芒果及其制品品質要求的提高,優(yōu)質芒果的進口數(shù)量激增,嚴重制約著我國芒果產(chǎn)業(yè)在國內(nèi)外貿(mào)易中的競爭力,因此,研究芒果品質的影響因素對促進我國優(yōu)質芒果產(chǎn)業(yè)健康發(fā)展、緩解進口壓力有重要意義。
芒果炭疽病是由膠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侵染引起,主要為害芒果葉片、嫩梢、花和果實,造成生長期葉斑、梢枯、落葉、落花和落果,嚴重時造成絕產(chǎn)。同時,由于該菌具有潛伏侵染特性,會造成果實貯藏期間腐爛。據(jù)測定芒果炭疽病在芒果嫩葉、嫩梢、花穗和果實上的發(fā)病率分別高達85.7%、63.4%、77.1%和73.3%,可以造成果實減產(chǎn)30%~50%[6-7]。在果實運輸期可以造成果腐、病果率的比例在30%~50%[8],造成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鑒于此,筆者綜述了芒果炭疽病發(fā)生特點及果實品質影響因素研究進展,旨在為芒果炭疽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參考。
1芒果炭疽病的生物學特性與流行規(guī)律
1.1芒果炭疽病病原菌
芒果炭疽病病原菌學名是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屬于半知菌亞門黑盤孢目炭疽菌屬,有性世代為圍小叢殼屬,屬子囊菌,球殼目。炭疽病菌菌絲體著生于寄主組織或基質內(nèi),分生孢子盤寄生于寄主植物角質層下表皮內(nèi)或表皮下,分散或合生,褐色或黑色,直徑為100~300 nm,剛毛少,隔膜1~2個,深褐色,(64~71)×(5~6) nm。分生孢子梗無色至褐色,具分隔,基部分枝,光滑,(12~24)×(4~5) nm。分生孢子無色,單孢,直、短圓柱狀或鐮刀形,薄壁,表面光滑,端部鈍,(11~18)×(4~6) nm,內(nèi)含1~2個近透明的油滴。分生孢子萌芽時形成1~2個隔膜,每一個細胞都長出1個芽管。在接觸固體界面時菌絲或芽管頂端常產(chǎn)生附著孢,褐色,邊緣整齊或瓣狀、壁厚,分生孢子可多次萌發(fā)或再產(chǎn)生附著孢,且附著孢在侵染中起重要作用[6]。
1.2病原菌繁殖條件
有性態(tài)為子囊菌亞核菌綱的圍小叢殼[Gj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Ct Schrenk.],無性態(tài)為半知菌亞門膠孢綱盤長孢狀刺盤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des Pena.),在芒果果實上產(chǎn)生的一般都是無性態(tài)。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5~30 ℃,pH 5~6,相對濕度在95%以上,在小于5 ℃和大于35 ℃條件下菌絲均不能生長。形成分生孢子的最適溫度為25~28 ℃,濕度在80%以上,其萌發(fā)最適溫度為28~32 ℃,芽管生長最長的溫度在23~28 ℃,相對濕度在95%以上[9-10]。分生孢子在濕度低至62%時可以存活7~14 d,但是當濕度達到100%時可再萌發(fā)[11]。
1.3危害癥狀
芒果炭疽病主要為害幼苗和成株的嫩葉、嫩梢、花序和幼果。病葉初期出現(xiàn)褐黑色圓形、多角形或不規(guī)則形小斑點,周圍有黃暈。病斑擴大后呈圓形、多角形或不規(guī)則形,黑褐色,數(shù)個病斑融合后形成大斑,使葉片大部分枯死,病斑常破裂和穿孔。重病葉片皺縮、扭曲、畸形,最后干枯脫落,留下無葉的禿枝。染病嫩枝產(chǎn)生黑褐色病斑,表生許多褐黑色小點;病斑擴展環(huán)縊枝條時病部頂端枯死?;ㄐ蚋胁『螅诨üI铣醅F(xiàn)褐色或黑褐色小斑,擴展形成圓形或條形斑。嚴重時整個花序變黑干枯,花蕾脫落,凋萎枯死。未熟果實感病后,產(chǎn)生黑褐色小斑點。若果柄、果蒂感病,則果實很快脫落。接近成熟或成熟果實感病,初期形成黑褐色圓形病斑,擴大后呈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黑色,病斑中央稍凹陷,潮濕天氣下,斑上產(chǎn)生粉紅色孢子堆。有時病斑聯(lián)合,果面變黑。病部果肉初期變硬,后期變軟腐料。有的病斑果皮燥裂、果肉僵硬,最后全果腐爛。
1.4病害流行規(guī)律
芒果炭疽病主要以菌絲體或孢子堆在田間病株及地面的病殘物包括病葉、病枝或落葉、落枝上越冬,是次年主要的侵染來源。在高濕條件下產(chǎn)生大量分生孢子,借助雨水、風和昆蟲傳播、從寄主傷口、皮孔和氣孔侵入,潛育期為2~4 d。病菌在幼果期侵染,多數(shù)為潛伏侵染,采收時外表似乎健康的果實在貯運期才大量發(fā)病。每年5、6月開始,在嫩梢期、開花至幼果期,遇到潮濕天氣,分生孢子遇雨分散,隨雨滴飛濺形成初侵染。在枝葉上形成的病斑還可以再次產(chǎn)生分生孢子,造成二次侵染,所以病害侵染是多循環(huán)式的。
如果侵染正在成熟的果實,會引起部分果實脫落,造成采前損失,然而病原菌可以在侵染后保持潛伏狀態(tài),等到果實開始成熟時才表現(xiàn)出來。芒果屬于呼吸躍變型果實,果實成熟才會發(fā)病,該過程炭疽菌侵染為單循環(huán)侵染。另外,對于呼吸躍變型水果,當抗真菌物質降低[12]或者成熟水果中有乙烯產(chǎn)生時[13],就可以使炭疽菌潛伏期終止。楊勝遠等[14]的中草藥成分對芒果炭疽菌的抑制作用研究中也證實酚類物質對炭疽菌確實有抑制作用。
2影響品種品質的因素
2.1品種對品質的影響目前,我國擁有國內(nèi)外芒果種質資源200份左右,主栽品種僅為其中的幾十個品種[15]。趙家桔[4]對57個芒果品種的綜合品質進行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品種果實品質存在顯著差異,其中以留香芒品質最佳。張勁等[16]比較了“臺農(nóng)一號”、“紫花”、“桂七”等6個品種芒果原漿品質特性的差異性,結果表明凱特和紫花色澤品質較佳。Akhtar等[17]研究了4個巴基斯坦芒果品種的物理化學和感官指標,結果表明,Langra酸度更高,pH和可溶性固形物較低,色澤品質較佳。顏棟美等[18-19]也進行了類似的研究,進一步證明了芒果品種對品質的影響。
2.2環(huán)境因素對品質的影響
影響芒果果實品質的環(huán)境因素將從產(chǎn)區(qū)因素、氣候因素、土壤肥力因素3個方面論述。
2.2.1產(chǎn)區(qū)因素。趙家桔[4]研究了不同產(chǎn)區(qū)對芒果品質特征、糖組分及含量、有機酸組分及含量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產(chǎn)區(qū)的果實品質存在極顯著差異,不同產(chǎn)區(qū)金煌、貴妃和臺農(nóng)1號芒果果實糖組分無差異,但各糖及總糖含量存在極顯著差異,不同產(chǎn)區(qū)芒果果實有機酸組分無差異,但各有機酸及總有機酸含量均存在顯著差異。因此,不同地點、不同年份種植同一品種,其品質有明顯差別。
2.2.2氣候因素。芒果品質與氣候條件關系密切,芒果花期遇低溫陰雨天氣,會導致品質降低[20-21];許文天等[22]在果實發(fā)育的前期和全生育期不同階段采用避雨處理對果實品質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全生育期避雨果實可溶性糖含量略有提高,可滴定酸含量顯著降低,VC含量顯著提高,內(nèi)在品質和采后果實耐貯性明顯優(yōu)于前期避雨和對照;2種處理能有效控制果實病情指數(shù)、發(fā)病率,尤其是全生育期避雨效果更加顯著。
2.2.3土壤肥力因素。保證果樹在開花結果前或期間有足夠的營養(yǎng)供給,有利于果樹的營養(yǎng)、生殖生長。李華東等[23]發(fā)現(xiàn):與不施鈣相比,土壤施肥可明顯提高果實糖酸比、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降低貯藏期果實發(fā)病率;鈣肥用量與果實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及糖酸比呈正相關,與果實可滴定酸含量、失重率、發(fā)病率呈負相關;土壤增鈣肥有利于提高芒果果實品質,提高果實耐貯性。吉家樂[24] 研究綠肥壓青對芒果產(chǎn)量和品質的影響,設計飛機草、大豆、紫云英3個綠肥壓青處理,以休閑作對照,結果表明綠肥壓青能提高芒果產(chǎn)量,增加芒果Vc含量和總糖含量,提高芒果品質。臧小平等[25]設置3個不同的化肥、有機肥施用量做處理,結果表明,與單施化肥比較,T2(有機肥5 g/株+尿素385 g/株+過磷酸鈣350 g/株+高鉀復合肥700 g/株)處理使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固酸比分別提高了12.0%~22.1%、8.5%~28.5%和94.4%~107.5%,同時可使可滴定酸含量下降41.2%~42.4%。T2處理對改善果實品質和改良土壤肥力性狀效果最佳。
2.3采收期對品質的影響
芒果采收環(huán)節(jié)非常關鍵,生產(chǎn)上要做到適時采收。不同采收期對芒果果實糖、有機酸和類胡蘿卜素含量及耐貯性影響較大[26]。弓德強等[27]以“紅芒6號”芒果為試驗材料,探討了不同采收期對芒果常溫貯藏品質的影響,研究表明過早采收的芒果,其可滴定酸和Vc含量比適時采收時要高,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則較低;過晚采收的芒果,其失重率和病果率高,果實軟化快。趙家桔[4]以貴妃芒、金煌芒為材料,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對芒果果實品質、糖、有機酸和類胡蘿卜素含量的影響。結果表明過早采收的果實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及類胡蘿卜素含量低于適時采收的果實,但是糖酸比和固酸比顯著高于適時采收時期。
2.4套袋處理對品質的影響
果品套袋技術在蘋果、荔枝等果樹上已經(jīng)大面積應用,是提高果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性的經(jīng)濟實用技術[28-29]。自1997年芒果果實套袋技術相繼報道,套袋可有效控制病蟲害、減少機械損傷和爛果率、提高芒果內(nèi)在品質[30-33]。劉德兵等[34]用不同套袋材料對紅芒果實進行套袋處理,同時對果實品質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各套袋處理均可提高總糖含量、Vc含量,其中白色無紡布袋和雙層黑色紙袋效果最佳。武紅霞等[35]比較了不同套袋材料芒果實內(nèi)在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白色單層袋套果后內(nèi)在品質最佳。王元理等[36]比較了6種套袋材料對芒果果實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無紡布袋套袋處理果面光潔、果實著色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不套袋處理稍低。曾凱芳[37]探究無紡布袋和紙袋生長期套袋2種處理對果實品質的影響,指出無紡布袋處理效果略好于紙袋套袋處理。李胤均等[38]探究套袋對芒果的Vc、可溶性固形物、粗纖維、β胡蘿卜素4個主要理化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套袋可以使芒果果肉中VC、β胡蘿卜素的含量降低;套袋處理芒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對照組。
43卷31期李 嬌等芒果炭疽病發(fā)生特點及果實品質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2.5地膜覆蓋對品質的影響
地膜覆蓋有利于土壤有機質的累積,減少氮素損失,影響土壤含水量并間接影響土壤磷、鉀的釋放[39],我國于1978年引進地膜生產(chǎn)技術,此后地膜覆蓋技術發(fā)展迅速。研究表明反光地膜覆蓋后,顯著改良了土壤中水分和土壤溫度[40]。對芒果的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晚且報道較少,據(jù)報道印度芒果生產(chǎn)中采用地膜覆蓋技術效果顯著,使芒果產(chǎn)量品質大幅提高[41];有李翔等[42]報道銀光反光膜可以影響象牙芒果面著色和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并提出鋪設反光膜可有效提高芒果的外觀品質;李日旺等[43]比較了不同地膜覆蓋條件下“桂熱芒71號”芒果的產(chǎn)量和品質,其中覆蓋銀灰色地膜最佳,可提高優(yōu)質果率。
2.6其他技術對品質的影響
彭郁等[44]研究了常溫空氣、常溫靜水、微波及超高壓解凍新技術對芒果品質及解凍時間的影響,發(fā)現(xiàn)將樣品凍結完全后,在4種解凍技術中,300 W微波解凍既能達到快速解凍的作用,又能較好地保持芒果品質,為最優(yōu)解凍方式,而常溫空氣解凍、常溫靜水解凍和超高壓技術所需解凍時間長,都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汁液流失嚴重,并且硬度、VC含量及色澤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导宴鞯萚45]研究了不同條件下滲透脫水加工對芒果品質以及質量傳遞的影響,滲透脫水條件是:采用不同質量分數(shù)(30%、40%和50%)、不同種類的糖溶液(蔗糖、葡萄糖和麥芽糖)、溫度為30 ℃,時間為2 h。結果表明,隨著滲透液質量分數(shù)的增大,芒果的失水率逐漸變大。經(jīng)綜合考慮得到經(jīng)45%麥芽糖滲透處理后,芒果品質較好,失水率較高,為最優(yōu)條件。
3采后貯藏保鮮技術
目前芒果采后貯藏保鮮方法主要有熱處理法、涂膜保鮮法、低溫貯藏法、氣調包裝貯藏法等[46]。
3.1熱處理法
熱處理可以抑制病蟲害,減緩水果的后熟,延長貨架期[47] ,是近年來較受關注的果蔬采后保鮮方法之一。朱德明等[48]研究了熱水處理和人工催熟對芒果質量的影響,試驗發(fā)現(xiàn)熱水處理后,芒果果皮與果肉顏色更加均勻,且可溶性固形物與pH較高,保持了較高的芒果品質。王揮等[49]報道了合適的熱處理對于減緩芒果衰老、提高耐貯性有良好的作用,從而保持了較好的品質。
3.2涂膜保鮮法
在新鮮芒果表面涂布可食用膜,通過控制芒果的呼吸強度,阻止果蔬組織的水分損失,可以起到延長果蔬貨架壽命的作用[50]。殼聚糖不僅是一種優(yōu)良的果蔬涂膜劑,同時由于具有抗菌性,可降低果實的失重、腐爛,提高優(yōu)質果率[51-52]。蔣儂輝等[53]探究了鈣處理結合殼聚糖涂膜對“桂熱82號”芒果貯藏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鈣在不同濃度水平下結合殼聚糖涂膜處理都可以提高芒果果實耐貯性以及品質。何艾等[54]研究了殼聚糖結合氣調包裝對冷藏期間海南澳芒芒果最少加工品品質的影響,研究表明殼聚糖0.75%處理不僅保持芒果新鮮度,減緩果肉顏色變暗,還可以保持較高的Vc含量,對延長芒果最少加工產(chǎn)品的貨架期效果顯著。
3.3低溫貯藏法
低溫冷藏為目前貯藏芒果最可行的方法,它一方面可以抑制果實的呼吸作用和乙烯的產(chǎn)生,另一方面也可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所以低溫技術成為芒果采后保鮮的主要措施[55]。弓德強等[60]研究了低溫貯藏對“紅芒6號”芒果品質及膜脂過氧化的影響,芒果在低溫條件下貯藏與常溫相比,低溫貯藏顯著降低了果實的轉黃指數(shù)、軟果率、失重率和腐爛率,延緩了芒果Vc、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這與葉其藍等[57]在“紫花”芒果上的研究結果類似,進一步證明低溫貯藏比常溫貯藏更能在較長的時間內(nèi)保持芒果的品質。
3.4氣調包裝貯藏
果蔬氣調貯藏是當今國際上比較先進的貯藏保鮮方式之一,可以保持果實原有的形態(tài)、色澤、風味、質地和營養(yǎng), 延長貯藏壽命[58-59]。龔國強等[60]研究了氣調貯藏芒果品質的影響,發(fā)現(xiàn)氣調可以提高芒果的好果率、商品率,降低腐爛損耗,對芒果的保綠、總酸含量保持、抑制芒果果肉組織中貯藏物質向可溶性糖轉化效果良好,果肉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不變。研究中還表明2%~5% O2+1%~5% CO2是芒果氣調貯藏適宜的氣體成分。郁網(wǎng)慶等[61]對雞蛋芒果實進行了氣調貯藏保鮮技術試驗,結果表明氣調貯藏有效地抑制了芒果的呼吸代謝和后熟過程,延長了芒果的貯藏壽命,降低了貯藏期發(fā)病率,同時芒果果實內(nèi)Vc、還原糖、總酸含量損失明顯減少,提高了芒果貯藏品質。
4結論與展望
芒果炭疽病在芒果的整個生育期都有發(fā)生與危害,并且發(fā)病危害的因素也很復雜,傳統(tǒng)的化學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芒果炭疽病,但是對果實的品質與口感都有一定的影響,對環(huán)境也有污染,不利于農(nóng)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根據(jù)病害的流行規(guī)律,防治芒果炭疽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培育與選育抗病品種。
影響芒果品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品種的芒果具有不同的品質特性,不同的環(huán)境因素及采后不同的保鮮技術對芒果的品質也有不同的影響。提高芒果品質最好的措施就是培育出優(yōu)良的品種,在進行品種改良的同時,要做到優(yōu)質栽培。栽培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品質,一個品質優(yōu)良的芒果品種如果沒有相應良好的栽培技術,則很難獲得優(yōu)質產(chǎn)品。此外,由于芒果屬于呼吸躍變型水果,在貯藏期間易發(fā)生腐爛,所以果實采后要采取適當?shù)拇胧┍ur,從而保障優(yōu)良品種的優(yōu)質品質最大程度的表達,實現(xiàn)優(yōu)質、高產(chǎn)、高效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傅國華,韓立越,許能銳.中國芒果產(chǎn)業(yè)鏈現(xiàn)狀[J].熱帶農(nóng)業(yè)科技,2008,31(4):27-31.
[2] 高愛平,陳業(yè)淵,朱敏,等.中國芒果科研進展綜述[J].中國熱帶農(nóng)業(yè),2006(6):21-23.
[3] 農(nóng)業(yè)部發(fā)展南亞熱帶作物辦公室.全國熱帶、南亞熱帶作物生產(chǎn)情況(2012)(內(nèi)部資料)[Z].2012.
[4] 趙家桔.芒果品質構成及其發(fā)育規(guī)律的研究[D].??冢汉D洗髮W,2010.
[5] JHA S N,NARSAIAH K,SHARMA A D, et al. Quality parameters of mango and potential of nondestructive techniques for their measurement-a review[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47(1): 1-14.
[6] 周又生,沈發(fā)榮,趙煥,等.芒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生物學及其綜合防治研究[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96,18(3):206-209.
[7] 肖倩藥,余卓桐,陳永強,等.芒果炭疽病化學防治研究[J].熱帶作物研究,1995(l):39-49.
[8] 戚佩坤,王壁生,丁愛冬,等.芒果炭疽病防治試驗初報[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1993(2):38-39.
[9] 李濟權, 劉寶. 芒果貯藏期病害及防治對策[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0,6(1): 20-22.
[10] 吳芳芳,陳仁虎.蘋果果實炭疽病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02, 29(1): 29-33.
[11] ESTRADA A B, DODD J C, JEFFRIES P. Effects of environment on the in vitro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isolates from the Philippines[J]Acta horticulturae,1992,341:360-370.
[12] PRUSKY D.Pathogen quiescence in postharvest diseases[J].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1996, 34(1): 413-434.
[13] FLAISHMAN M A, KOLATTUKUDY P E. Timing of fungal invasion using host's ripening hormone as a signal[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94, 91(14): 6579-6583.
[14] 楊勝遠, 鄧衛(wèi)利. 中草藥成份對芒果病原菌的抑菌作用[J].藥物生物技術, 2001, 8(6): 335-338.
[15] 高愛平,陳業(yè)淵,朱敏,等.中國芒果科研進展綜述[J].中國熱帶農(nóng)業(yè),2006(6):21-23.
[16] 張勁,黃麗,夏寧,等.6個芒果品種品質特性評價研究[J].食品科技,2011,36(9):65-69.
[17] AKHTAR S, MAHMOOD S, NAZ S, et al. Sensory evaluation of mangoes (Mangifera indica L.) grown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Pakistan[J]. Pak J Bot, 2009, 41(6): 2821-2829.
[18] 顏棟美,滕建文,余煉,等.芒果加工專用品種的初步篩選研究[J].食品科技,2006(12):39-42.
[19] ZAIED N S, KHAFAGY S A A, SALEH M A. Evaluation of some mango species by fruit characters and fingerprint[J]. Res J Agric Biol Sci, 2007, 3(4): 316-320.
[20] 歐世金,朱建華,彭宏祥,等.花后溫度和濕度條件對臺農(nóng)1號杧坐果率的影響[J].果樹學報,2007,24(3):334-338.
[21] 陳杰忠.果樹栽培學各論南方本[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3:218.
[22] 許文天,白團輝,高玉堯,等.避雨栽培對芒果果實品質和病害的影響[J].果樹學報,2013,30(4):634-638.
[23] 李華東,白亭玉,鄭妍,等.土壤施肥對芒果果實鉀、鈣、鎂含量及品質的影響[J].中國土壤與肥料,2014(6):76-80.
[24] 吉家樂.綠肥壓青對芒果產(chǎn)量和品質的影響[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36(24):10362-10373.
[25] 臧小平, 林興娥, 周兆禧, 等. 不同施肥方案對芒果果實品質與土壤肥力的影響[J]. 亞熱帶植物科學, 2015, 44(2): 146-149.
[26] 田密霞,姜愛麗,胡文忠,等.芒果貯藏現(xiàn)狀與對策[J].保鮮與加工,2007(1):1-3.
[27] 弓德強,谷會,張魯斌,等.不同采收期對芒果常溫貯藏品質的影響[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2,28(13):200-203.
[28] 王少敏,高華君,劉嘉芬,等.套袋短枝紅富士果實內(nèi)含物及果皮色素的變化[J].果樹科學,2000,17(1): 76-77.
[29] 胡桂兵,高飛飛,陳大成,等. 套袋對荔枝果皮中的色素、酚類物質和內(nèi)源激素的影響[J].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1,22(1): 31-34.
[30] HOFMAN P J, SMITH L G, JOYCE D C, et al. Bagging of mango (Mangifera indica cv.Keitt') fruit influences fruit quality and mineral composition[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1997, 12(1): 83-91.
[31] ESTRADA C G. Effect of fruit bagging on sanitation and pigmentation of six mango cultivars[J].Acta horticulturae,2002,645:195-199.
[32] 黃桂香,盛玉萍.不同套袋材料對紅象牙杧商品品質的影響試驗[J].廣西園藝,2002,42(3): 4-5.
[33] 李曉霞,李美聰,王富林,等.杧果果實套袋技術研究初報[J].熱帶農(nóng)業(yè)科技,2003,26(1): 38-40.
[34] 劉德兵,范崇輝,魏軍亞,等.不同套袋材料對紅杧果實品質及貼字效果的影響[J]. 熱帶作物學報,2004,25(1): 17-19.
[35] 武紅霞,王松標,石勝友,等.不同套袋材料對紅芒6號芒果果實品質的影響[J].果樹學報,2009,26(5):644-648.
[36] 王元理,秦達逵,李桂珍,等.套袋時期與所用材料對芒果果實品質的影響[J].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2004,24(3):9-12.
[37] 曾凱芳.套袋、SA和INA對芒果果實采后抗病性和品質的影響[D].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5.
[38] 李胤均, 謝德芳. 套袋對芒果營養(yǎng)品質的影響研究[J]. 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 2015(4):11-14.
[39] 楊光蓉.桔園地膜覆蓋土壤及樹體養(yǎng)分狀況研究[J].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90,8(2):101-107.
[40] 柯甫志,徐建國,孫建華.椪柑反光地膜覆蓋栽培實踐與建議[J].浙江柑橘,2010,27(4):13-15.
[41] 董曉莉(摘譯).印度采用樹冠修剪和地膜覆蓋技術保障杧果豐收[J].中國果業(yè)信息, 2010,27(8):30-31.
[42] 李翔,郭蕓杏,盧美英.銀色反光膜對紅象牙杧果實品質影響的研究初報[J].廣西園藝,2004,15(4):37-38.
[43] 李日旺,黃國弟,周俊岸,等.不同顏色地膜覆蓋對桂熱芒71號產(chǎn)量和品質的影響初報[J].農(nóng)業(yè)研究與應用,2013(3):5-7.
[44] 彭郁, 趙金紅, 倪元穎. 不同解凍新技術對芒果品質的影響[J]. 食品工業(yè), 2015, 36(6): 14-17.
[45] 康佳琪, 趙金紅, 孟欣欣, 等. 不同滲透脫水處理對芒果品質的影響[J]. 食品工業(yè), 2015, 36(2): 125-128.
[46] 葛霞,田世龍,黃錚,等.納米果蠟與1甲基環(huán)丙烯復合處理對“臺農(nóng)”芒果保鮮效果的影響[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1, 3(7):363-367.
[47] KLEIN J D, LURIE S. Postharvest heat treatment and fruit quality[J].Postharv News Info,1991,2(1):15-19.
[48] 朱德明,陳民,李珠柱,等.芒果熱水處理和人工催熟對其質量的影響[J].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2002,18(3):139-141.
[49] 王揮,楊志偉,潘瑩瑛,等.芒果熱處理對貯藏品質影響及機理研究[J].食品科技,2012,37(6):57-60.
[50] 周春華,韋軍,王莉.殼聚糖在果品貯藏中的應用[J].保鮮與加工,2003(2): 6-9.
[51] BAUTISTABAN~OS S, HERNNDEZL PEZ M, BOSQUEZMOLINA E, et al. Effects of chitosan and plant extracts on growth of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anthracnose levels and quality of papaya fruit[J]. Crop protection, 2003, 22(9): 1087-1092.
[52] 徐清海,李秉超,明霞.殼聚糖常溫保鮮南果梨的研究[J].遼寧農(nóng)業(yè)科學,2000(3):19-21.
[53] 蔣儂輝,易干軍,孟祥春,等.鈣處理結合殼聚糖涂膜對芒果貯藏品質的影響[J].食品科學,2009,30(22):369-372.
[54] 何艾,劉寧彰,謝輝,等.殼聚糖結合氣調包裝對冷藏期間芒果最少加工品品質的影響[J].食品科技,2015,40(3):24-28.
[55] 蘇小軍,蔣躍明,于新,等.芒果采后生物學及貯運保鮮技術研究進展[J].仲愷農(nóng)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0,14(1): 60-66.
[56] 弓德強,馬蔚紅,王松標,等.低溫冷藏對芒果品質及膜脂過氧化的影響[J].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2008,24(3):401-404.
[57] 葉其藍,林月芳,袁軍,等.紫花芒果品質在冷藏過程中的變化[J].中國果品研究,1996(4):10- 12.
[58] 粱潔玉,朱丹實,馮敘橋,等.果蔬氣調貯藏保鮮技術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3,4(6):1617-1625.
[59] 齊秀東.京白梨果實軟化特性與貯藏保鮮技術研究進展[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4(1):11-14.
[60] 龔國強,周山濤,馮雙慶,等.芒果長途運輸及氣調貯藏[J].食品科學,1991(10):32-36.
[61] 郁網(wǎng)慶,馮建華,徐新明,等.芒果氣調貯藏技術[J].天津農(nóng)業(yè)科學,1998,4(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