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自從實行了大學生村官計劃以來,為農村輸送了大量的大學生人才,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完善了農村基層自治組織,解決了大學生就業(yè)問題,為當前農村基層培養(yǎng)了大批年輕干部。但是,由于大學生村官身份定位的模糊、當前政策的不明朗、對農村基層工作的“水土不服”,并且缺乏相應的社會支持,使得大學生村官遭遇成長困惑,其行政心理發(fā)生偏差。要通過完善大學生行政心理建設、大學生村官工作的外部環(huán)境和相應的激勵機制,來促進大學生村官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 行政心理;大學生村官;激勵
【中圖分類號】D262 【文獻標識碼】A
到2012年9月為止,我國已經選聘了30多萬名大學生村官到全國各地農村任職,其中在崗21萬多名,8.2萬名大學生村官擔任“兩委”干部,5000多人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并且有4位杰出的大學生干部出任了十八大代表?,F(xiàn)今,大學生村官計劃已基本普及到全國的各個省市,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主要是從行政心理方向對大學生村官的激勵機制進行探索。
一、大學生村官現(xiàn)狀分析
(一)大學生村官身份定位在法律上模糊不清
大學生村官一般都會被看成是從上級“空降”而來的村干部。張家智(2007)指出,在大學生村官政策與《村委會組織法》的關系問題上,“空降村官”的政策似乎一直游走在合法與非法的邊緣,有打擦邊球的嫌疑。由于大學生村官在編織上既不屬于公務員的隊伍也不屬于事業(yè)編的隊伍,在法律中也沒有對其身份進行嚴格的限定,大學生村官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農村基層官員,這就導致了大學生村官的身份一直都處在比較尷尬的地位。
大學生村官權威合法性的基礎來源于村民認同、自我認同和法律認同三個方面。但是,在當前的法律中,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大學生村官的義務和權利,其在做事情、處理村里的事物時都沒有明確的法律給予其支持,這就導致了大學生村官缺乏必要的法律認同。長此以往,會造成大學生村官的角色定位不清、身份處境尷尬,不僅不利于大學生村官的基層工作開展,很可能造成大學生村官對自身工作能力的錯誤估計,不利于其健康成長。
(二)政策的不穩(wěn)定性壓制了大學生村官工作的積極性
只有一個穩(wěn)定的工作環(huán)境,才能充分調動一個人的工作積極性,使其才能在其工作崗位上能夠不斷地發(fā)揮,盡自己最大努力完成工作任務,這一切都需要一個穩(wěn)定的政策制度保障才可以做到。當前的大學生村官政治只是一個權益性的安排,沒有長期規(guī)劃,缺乏穩(wěn)定性。關于大學生村官的政策處于經常的變動之中,這極大地影響了大學生村官的成長預期。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其具體的實踐當中,往往存在著政策落實、執(zhí)行不到位,前后矛盾等諸多問題,這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村官的積極性,使得一些優(yōu)秀的大學畢業(yè)生在選擇是否報考村官時由于缺乏村官的職業(yè)規(guī)劃而躊躇不前。其中還存在著一些其他問題,例如一部分大學生始終抱著“鍍金”和“跳板”的心理來從事村官,沒有樹立起正確的工作責任觀,其行政心理發(fā)展錯位。
(三)“水土不服”抑制著大學生村官作用的發(fā)揮
從剛畢業(yè)的在校大學生到最基層的工作崗位,使得很多大學生存在著非常嚴重的“水土不服”的問題。主要是受兩方面原因影響,首先是大學生自身的適應能力不強、思想認識不到位,其次是與農村基層的鄉(xiāng)村文化和特殊的工作運作方式有關。
當前,農村精神文化生活的缺失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方面,曾經以情感和信任為基礎的鄉(xiāng)親和鄰里關系日漸疏遠,農村居民間的交往日漸功利化,傳統(tǒng)淳樸的鄉(xiāng)村文化正在消失;另一方面,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和文化建設人才的缺乏,導致了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缺失,先進的精神文化無法在農村土壤中生根發(fā)芽。因此,農村居民的精神生活往往相對比較困乏,缺乏正確的、健康向上的價值觀的引導,沒有樹立起正確的、健康的精神文化觀念和價值觀,這也會影響大學生村官的行政心理,對其造成負面影響。擁有良好的行政心理可以使大學生村官身心愉悅、心情順暢,相反,也可使人的心情低落、工作倦怠,工作積極性低;再者,鄉(xiāng)村文化的失根往往造成農村缺乏人本的思想基礎,客觀上也會影響到大學生村官的行政心理,使其產生行政心理的偏差。
(四)一些大學生村官存在著機關病
機關病是指主要是指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方式方法、精神狀況、群體心理、行政心理、組織心理等。主要的表現(xiàn)是在工作中相互扯皮推諉、互相推卸責任、辦事拖拉、不具有工作效率等。這種機關病已經開始蔓延到大學生村官身上,主要表現(xiàn)就是責任意識低下、服務和效率意識不強,不能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F(xiàn)代的村干部應該是一個具有責任感的村干部,而機關病往往會嚴重影響大學生村干部的責任意識的落實和村委會效率的提高。這種錯誤的行政心理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村官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
二、當前大學生存在的行政心理上的問題
在大學生村官的日常工作中具有效益地調動其工作的積極性,促使其主動完成任務,努力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是發(fā)揮大學生村官優(yōu)勢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在現(xiàn)實工作中,大學生村官無論是對其自身工作的認知程度,還是對自身角色定位都存在著行政心理上的不完善,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村官政策效用的發(fā)揮。
(一)當前大學生村官普遍缺乏滿足感
由于當前大學生村官既不是公務員也不是事業(yè)編,對于眾多大學生而言只是一份職業(yè),這就造成了其身份定位的不清,使得大學生村官處于尷尬地位,既不能得到村民的信任與支持,也得不到村干部的支持與認同。被邊緣化的大學生村官不能很好地開展工作,缺乏行政心理上的工作滿足感,從而挫傷了其農村工作的積極性。
(二)生活環(huán)境的落差造成大學生心理失衡
從大城市的高等院校到農村的“田間地頭”,從優(yōu)良的生活環(huán)境到農村的艱難環(huán)境,大學生村官的生活環(huán)境落差較大。農村的生活環(huán)境和工作環(huán)境往往比城市差,連最基本的辦公用具都會缺乏,阻礙大學生工作的順利開展;也沒有相應的娛樂設施和必要的交通工具,造成大學生產生心理落差,影響其工作的積極性。
(三)缺乏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
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大學生村官激勵機制是大學生村官制度的一個重要內容。大學生村官的實際工資要與其工作績效相掛鉤才能夠起到激勵的作用,而績效的評估要靠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來衡量。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多數(shù)地區(qū)沒有對大學生村官的績效評估產生重視,缺乏明確的績效評估體系,即使有績效評估也只是人為的填寫表格、流于形式,沒有具體的量化,其中的人為主觀性因素強,各種指標模糊不清,不夠具體細化,不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在考核過程中往往會存在暗箱操作的問題,考核結果不夠公開透明,嚴重影響了績效考核的嚴肅性和公平性,不能夠充分發(fā)揮績效評估體系對大學生村官的激勵作用,造成大學生村官工作的積極性和努力性不強,影響其發(fā)展健康的行政心理,導致其缺乏責任感、使命感。
(四)薪酬制度不合理
根據(jù)國家相關政策規(guī)定,大學生村官在薪資待遇上享受國家的優(yōu)惠政策。但是,由于各地的地方財政能力不同,在財政收入水平比較低的地方,薪資的優(yōu)惠政策往往很難得到落實,使得大學生村官的實際工資收入水平較低,使其在固定崗位上的貢獻與收入不匹配,與之前的期望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導致部分大學生村官的流失,大學生村官隊伍缺乏穩(wěn)定性。較低的薪資水平導致大學生村官崗位缺乏與外部其他崗位的競爭性;另一方面,受當?shù)刎斦降挠绊懀煌貐^(qū)大學生村官的實際收入水平存在著巨大差異,缺乏與其他村官崗位的內部競爭性,這兩方面競爭性的缺乏往往會導致大學生村官的攀比心理,不利于他們形成穩(wěn)定的行政心理。
三、促進大學生村官形成健康的行政心理
(一)加強行政道德建設
加強大學生村官的行政道德建設,提高其行政能力水平,完善其行政心理素質,對提高大學生村官的行政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要積極在農村工作中營造人人維護的行政道德氛圍,凈化大學生村官的心理,不斷強化其積極努力為農村和農民服務的責任和意識。加強行政道德建設、提高行政心理境界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培養(yǎng)大學生村官的善惡意識,使其迅速的從一名稚嫩的大學生轉變成一名成熟的農村干部,明確自己的善惡標準,標注自己正確的行為標準;加強行政心理情感建設,明確自己工作中應當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強化自己作為一名干部的責任感和義務感;磨煉行政心理意志,提高自身抵御外部誘惑的能力,要一心只想著為農民服務,不被不良誘惑所吸引,不被不良氛圍所污染;強化自己的行政心理信念,在自身工作不斷追求的是對黨和政府的真誠信仰、對道德原則的崇拜;建立良好的行政心理習慣,工作積極努力,對待人民群眾熱心服務,積極配合同事工作,團結合作等。
(二)完善法律法規(guī)制度,依法行政
要保證大學生村官的行政心理純潔,就必須要相關的法律制度保證,完善法律法規(guī),確保大學生村官依法行政。通過制定一系列完善具體的法律條文并促使大學生村官嚴格執(zhí)行,從大學生村官就任開始到其農村工作的開展都要按照法律的硬性規(guī)定。雖然行政心理的凈化要靠道德力量的約束和規(guī)范,但是道德主要依賴于人的主觀能動性,當大學生村官不能依靠自己的意志自制和自控的時候,就必須要用法律的強制力量來對大學生村官的行政心理進行規(guī)范。例如,要使大學生村官明白自己在工作哪些是合法行為、哪些是違法行為,哪些行為是法律支持和認可的,哪些行為是法律反對和否定的。那么大學生村官的行為也就有了明確的指導方向,從而有助于其建立健康的行政心理。
(三)建立相互監(jiān)督機制
大學生村官之間也應該進行相互監(jiān)督,從而創(chuàng)造良好的行政心理環(huán)境。對大生村官進行互相監(jiān)督,可以幫助其形成良好的行政習慣,并能夠使這種良好的行政心理穩(wěn)固下來。要求大學生村官之間進行相互監(jiān)督,就是要求他們能夠堅持公正、公開、透明的原則,開誠布公、正直陽光地指出同事的不良行為和錯誤做法,并積極對其進行批評和指正。堅持“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監(jiān)督心理,監(jiān)督大學生村官的每一件小事,大的錯誤的都是從小的錯誤開始的,因此要杜絕每一個小的錯誤。建立良好的互相監(jiān)督機制,是形成良好行政心理的保障。
(四)完善大學生村官的薪酬制度
要完善大學生村官的激勵制度建設,雖然對大學生村官的激勵要靠思想道德的建設,但是大學生村官也有其自身的物質需求,這就需要解決其工資偏低的問題,政府要不斷完善大學生村官的薪酬保障制度。建立由基本工資、補貼工資、考核獎勵五險一金等組成的大學生村官薪酬保障制度。完善大學生村官的日??己藱C制,將工作考核結果與大學生村官的工資掛鉤,從而能夠進一步對大學生村官進行激勵,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同時要建立大學生村官的工資薪酬與物價、當?shù)亟洕l(fā)展水平聯(lián)動浮動的機制,形成大學生村官工資薪酬的動態(tài)增長。同時要對大學生村官薪酬增長機制進行精簡化和常態(tài)化,這樣才能使大學生村官形成穩(wěn)定的預期,建立穩(wěn)定的行政心理。
參考文獻:
[1] 黃建鋼.公共行政心理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探究[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08(04).
[2] 潘婧.探析行政管理中行政心理的培養(yǎng)[J].現(xiàn)代經濟信息,2011(03).
[3] 高云.傳統(tǒng)行政心理對貫徹科學發(fā)展觀的障礙[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04).
[4] 攸笛,鄭吉萍.探索行政人的心理世界[J].公共行政,2003(08).
作者簡介:孫斌(1990-),男,漢族,山東濟寧市人,管理學碩士,內蒙古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社會保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