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秋焱 管馨娜
一、問題的提出
幾乎所有三歲以內(nèi)寶寶的父母都覺得自己的寶寶特別聰明,朋友鄰居親戚們也這么夸著寶寶,做父母怎能不陶醉?但到底什么是聰明呢?是背誦多少唐詩兒歌還是認識多少英文字母?是記憶力超強還是會的知識多?那這些是衡量寶寶聰明的標志嗎?我們看下面這個事例:
案例:關(guān)于兩個月新生嬰兒的故事
“兩個月大的朵×午睡醒來,媽媽給她的美食就準備好了,原來是一份色香味俱佳的橙汁,讓人看著就眼饞?!伴|女,咱們喝一點橙汁??!”媽媽邊說邊用小勺往寶寶嘴里送了一點。朵×吃到以后,立馬又擠眼睛又吐舌頭?!芭叮∧氵@小家伙,上午的蘋果泥吃得那么香,一個勁咂嘴,下午的橙汁你就不喜歡了,不行,一定,一定要吃進去。”說完死命把橙汁往朵×的嘴巴里灌,可憐的朵×一直不??摁[起來……”
分析:現(xiàn)實中其實像朵×媽媽這樣的新手爸媽很多,面對呱呱落地的新生兒,在無比喜悅的同時,也開始一步步進入了層出不窮的“科學育兒誤區(qū)”。
二、實踐策略
1.梯度遞進式一:組織“親子DIY感知覺體驗式一對一”,共建科學教育空間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重視幼兒生活的獨特價值,強調(diào)幼兒發(fā)展的自主性、主動性。我們在內(nèi)化《指南》精神的同時,對親子DIY感知覺體驗式一對一進行了梳理和生長。親子DIY感知覺體驗式一對一模式是多元親子感知覺空間模式走出的第一步,通過感知覺游戲促使孩子從無意感知活動向有意感知活動轉(zhuǎn)化。
2.梯度遞進式二:合力“親子DIY感知覺體驗式部落格”,創(chuàng)設(shè)科學教育基地
親子DIY感知覺體驗式部落的建設(shè)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部落格活動中兩個專用工坊親子家庭小組互動融合研討是體驗式活動進行的一種突破,將兩者巧妙結(jié)合在一起是一種大膽嘗試,其成效在于活躍DIY體驗式專題活動形式,將各個專用DIY工坊的親子家庭小組聚焦的問題焦點化解在不同的研討中,讓家長既能看看不同親子家庭小組的研討狀況,了解家長同伴的指導水平,又能與各個專用DIY工坊的親子家庭小組展開互動,使工坊體驗式專題活動的形式更加生動活潑,增強新鮮感,促進幼兒的成長。同時,各個專用DIY工坊的親子家庭小組整合在一起,能夠使問題研究更加深入,產(chǎn)生“共振”效應,慢慢形成科學基地的形式。
3.梯度遞進式三:深化“親子DIY感知覺體驗式全普及”,拓展科學教育平臺
通過在科學感知覺專用DIY工坊的一對一和部落格實踐活動后,我們將親子DIY感知覺體驗式在親子園的專用DIY工坊的感知覺親子家庭活動進行了深化。除此之外,我們還通過微信、微視頻、網(wǎng)上互動的形式,針對家長感興趣的話題,和他們展開交流討論,通過信息化的平臺,實現(xiàn)了對家長“不受時空限制”的親子DIY感知覺體驗式的“全普及”。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做中學,是幼兒園指南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孩子們在實際操作中不斷探索,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交流技能、虛心學習的本領(lǐng)、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更體會到了探索科學帶來的快樂。
4.基于多元親子感知覺空間的“科學寶寶爭章手冊”個性評價
我們以0~3歲“科學寶寶爭章手冊”為評價手段,通過“科學寶寶爭章記錄表”,家園協(xié)同開展和反饋幼兒個性評價等一系列爭章活動,更有效觀察他們在感知覺體驗活動中的成長。
(1)認識手冊:內(nèi)頁圖文并茂,配有涉及幼兒參加DIY感知覺體驗式各方面的有趣圖標,并讓幼兒主動對手冊感興趣,在父母或教師的引導下主動詢問,成人應先傾聽幼兒對圖示的理解,再告知圖示的實際意義。
(2)幼兒評價:幼兒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結(jié)合0~3歲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利用“”能量章的形式對幼兒的快樂、興趣、行為三方面開展個性評價。另外,我們把評價態(tài)度用符號來表示評價態(tài)度,這些符號簡單易懂,可以讓嬰幼兒接受。因為嬰幼兒年齡的特殊性,在開展幼兒評價的時候,獨立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有一定的困難,需成人給予一定引導和提示,逐步培養(yǎng)其自主性。
三、獲得成效
1.提高了教師、家長對0~3歲幼兒感知覺多維度的理解
通過開放的多元親子感知覺空間活動使教師樹立了正確的教學理念,端正了教育觀。教師教育反思行為是積極開展教育創(chuàng)新的過程,更是教師不斷調(diào)整心態(tài),促進健康心理的過程。
2.樹立了正確的教養(yǎng)觀念
課題研究使我們的教師逐漸樹立了正確教養(yǎng)觀,改變了以往只對精細動作技能進行訓練,忽視促進個體心理發(fā)展的不良方式。更注重身體意識的培養(yǎng),自尊、自信、創(chuàng)造力、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情緒情感的發(fā)展,已達到個體身心和諧發(fā)展的目的。
3.轉(zhuǎn)變了不當?shù)慕甜B(yǎng)方式
對于0~3歲幼兒的教養(yǎng),我們在實踐中也越來越體會內(nèi)在的驅(qū)動力是最內(nèi)在的因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絞盡腦汁設(shè)計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充滿趣味地去“DIY”體驗感知覺內(nèi)容。我們認為:如果兒童懂得形容動作的語言,同時在學習新技能時采取積極與人交往的態(tài)度,并在掌握新技能的過程中利用認知思維解決問題,這樣獲得的早期科學感知覺體驗會更加快樂有趣。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