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昭邑
摘 要:美術與其他學科之間有著天然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運用整合教學法,能使課堂激蕩著師生的靈氣,彌散著詩意的芳香,有利于學生愉悅身心、激發(fā)美感、陶冶情操。
關鍵詞:美術 其它學科 整合
美術與其他學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它不僅是一種表達自我、展示自我的形式,而且在某種程度上,美術在解決一些其他學科的問題上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
一、美術與音樂教學
一直以來,我都在思索,美術教學能不能與音樂“聯(lián)姻”,即:畫以樂輔,樂為畫用,用音樂作為美術的輔助手段,能否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幫助他們更好地繪畫。經(jīng)過學習相關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地探索實踐,我認為,以音樂為載體,發(fā)揮音樂帶給人的想象空間,讓學生進行繪畫是完全可行的。有教師在上美術課《鳥的天地》一課時,先讓學生伴隨著舒緩的音樂走入課堂。欣賞著美麗的圖片,聆聽著動聽的音樂,學生們感受到了鳥類世界的多彩多姿,不知不覺中進入到了課堂。
【教學片段】:《鳥的天地》
師:鳥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有蜂鳥、百靈鳥、翠鳥、黃鸝……誰來說說
你熟悉什么鳥?
生1:翠鳥的顏色非常鮮艷,有的像橄欖色的花紋,有的像淺綠色的外衣,有的像赤褐色的花紋……
生2:麻雀身材嬌小,但它們很靈活。
生3:燕子的尾巴像剪刀,燕子是益鳥。
生4:夜鶯有動聽的歌喉,唱起來很好聽……
(師生一起尋找鳥的共同點)
師:請同學們拿出筆畫一畫自己喜歡的鳥,并涂上顏色。你也可以畫自己想象中的鳥。(提示學生畫出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美鳥或怪鳥。在學生作業(yè)時教師配上音樂,讓學生邊聽音樂邊作畫,通過音樂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fā)學生的美術潛能。)
課后,一件件充滿童心童趣的美術作品躍然紙上。音樂以其明快的旋律,改變了美術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而美術則以其清晰的畫面,也使抽象的音樂語言增強了其形象性。因此讓音樂走進美術課堂,可以使美術課做到“聲中有畫,畫中有聲”,兩者和諧統(tǒng)一,有利于學生愉悅身心、激發(fā)美感、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操。
二、美術與信息教學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爆炸的時代,獲取信息的渠道四通八達。教育必須緊跟時代節(jié)奏,更新教學手段已成為必然。一方面,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模式太死,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認識的主體性。另一方面,時代在發(fā)展,需要有“發(fā)展的眼光”。多媒體教育形、聲、色并茂,表現(xiàn)手法豐富多樣,富于變化,教學中,運用課件教學不失為明智之舉。電腦展示的畫面色彩豐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了起來,使美術課堂真正做到了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傳統(tǒng)美術欣賞課,需要搜集大量的圖片,搜集有關的幻燈片,錄像帶,在講課時需要大量的口頭講解,不少教師把上好欣賞課視為畏途,學生對乏味的欣賞課持不歡迎的態(tài)度。
采用電腦多媒體教學,美術欣賞課的效果則大為改觀。只要教師擁有一臺多媒體電腦,把存有美術欣賞資料數(shù)據(jù)的光盤裝進光驅,當你欣賞經(jīng)典著作時,鼠標一點,某個畫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紹就會出現(xiàn)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窺見作品的全貌,還可以放大局部進行觀察。學生身在課堂,卻能打破時間、空間、地域的界限,馳騁中外,跨越古今,在繪畫長廊漫步,在想象空間飛翔。比如:六年級的《郵票設計》這一課,制作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郵票欣賞資料,可以讓學生開闊眼界,豐富知識,并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有新的啟發(fā)。同時還能使學生了解到郵票的歷史背景等。
三、美術與語文教學
語文課堂充滿詩意,兒童常常在現(xiàn)實和想象之間自由地轉換,甚至模糊了幻想和現(xiàn)實的界限。漢語的每一個字,都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優(yōu)美的詩?!懊佬g”與“語文”接觸,必然決定美術教學是浪漫的、富有個性和詩意的。感受和體驗美,是美學教學獨特的風景線。因此,教師應具備真正的學生意識,按照學生的思維來思考教學;具備真正的童年意識,把學生提出的稚嫩問題和天真想法當做寶貴的課程資源;具備真正的創(chuàng)造意識,活化教材,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與文本對話,詩意地構建自己的理解和意義。
在教學《宿新市徐公店》一文時,在個別檢查是否把詩句讀準確、讀通順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圍繞詩句意思畫一幅畫。有的畫了幾間茅草屋和稀疏的籬笆墻,有的畫了金黃的油菜花,有的畫了追逐飛舞的蝴蝶……孩子們儼然成了小畫家,教師又讓孩子們在畫上配上一段文字,有的孩子這樣寫道:“我仿佛回想起我也曾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有的孩子說:“這真是一幅美好的畫面,如果我能穿越時空隧道,和畫上的小朋友一起捉蝴蝶,那該多好!”還有的這樣寫:“這樣的情景,在我們現(xiàn)在居住的城市中恐怕永遠也看不到了,真想告訴大人們不要再破壞我們居住的家園了?!薄麄€教學過程,教師從“生本理念”出發(fā),引領學生大膽地想、自由地畫、任意地寫,課堂上激蕩著師生的靈氣,彌散著詩意的芳香,精彩無限。
四、美術與書法教學
隨著漢字的發(fā)展,中國的書法藝術形成了自己的規(guī)范。如何將一些枯燥的書法程式化練習趣味化,使學生主動練習書法,對書法藝術感興趣,是初級書法教學的一大課題。俗話說:書畫同源。把美術和書法教學結合起來是再好不過的教學手段之一。
就拿硬筆書法中的“點畫”來說,有圓點、長點、挑點等變化。對于一個初學書法的孩子來說,各種點的練習無意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對自然界的物體,兒童的熟悉程度有時甚至超越成人,利用自然界象形的事物啟發(fā)孩子,以繪畫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練習興趣,是符合兒童認知規(guī)律的一種有效方法。比如:圓點短小,圓胖可愛,像一顆種子,學生在一幅未完成的的草莓圓點上圓點完成繪畫作品的同時,雖然遍數(shù)很多,但學生的興趣極大,掌握很快。再如,練習長點時可以畫天空中的雨點,添畫仙人掌的刺來練習挑點等,這些都是利用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使枯燥的知識興趣化的有效教學手段,是美術和書法教學很好的結合點。
小學美術課的教學目的不是培養(yǎng)畫家,而是提高學生對美的認識、自我表現(xiàn)能力。因此,美術課的教學手段用于其他學科,其他學科融入美術教學,并不是淡化美術教學,而是相輔相成,服務于教學。
上述課例說明,各學科各有側重,但無一例外地都要使美術教學自然、有機地融入或輻射到各個學科中去,為學生的情感表達和創(chuàng)造性活動提供機會,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也因為美術教學的輻射而變得生動、直觀。當然,這種學科滲透不是全面的,要恰到好處,不能生搬硬套,否則就會畫蛇添足。
參考文獻:
[1]《美術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侯晉超 《淺談聽音樂想象作文》[J] 小學語文教學 2007年第5期
(江山市一都江小學 浙江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