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摘 要: 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作文教學所占的比重很大,且處于相對重要的位置。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基本素養(yǎng)及語文能力表現的基本構成要素。目前初中生作文創(chuàng)作時,存在模式化與大眾化的弊端,造成這種現象原因有很多,如語文學科性質認識不清、升學壓力所迫依賴網絡范文參考等。教師要在諸多原因中尋找突破口,讓初中作文教學重新回到個性發(fā)展的空間。
關鍵詞: 初中語文 作文教學 個性化
個性缺失代表著平庸,個性回歸才能彰顯出創(chuàng)新的生命力。語文教學對于個性培養(yǎng)的作用較大,該學科同其他自然學科的差別正在于個性化與多樣化,作文教學是這種個性化與多樣化的集中表達。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勇于破除思維的束縛與限制,鼓勵學生在紛紜復雜的材料及現象中找到自身獨到的見解并表達成文字。教師應當要求學生在文章創(chuàng)作過程中把自身真實想法展現出來,不虛情假意、不胡編亂造,盡力讓真實的個性躍然于紙上,通過抒情、說明、記敘、議論等多種形式,展現出一個完全真實、個性的自我。
一、個性化的基礎——獨具視角的生活擷取
(一)在生活文本中認識作文基礎
首先,豐富多彩的生活加上廣泛涉獵的閱讀能夠保證個性化的實現,這是作文教學的基礎[1]?,F在的問題是,因為學生正面臨越來越重的升學壓力,所以日常生活就顯得有些單調而缺少色彩,再加上所謂快餐文化的負面影響,比如音像、網絡的巨大影響力,極容易造成學生落筆后的文字缺少可讀性,并且在內容上顯得不夠真實。很多學生的作文隨意摘取模仿,甚至剽竊他人成果,千人一面,無病呻吟。要想使這種狀況得到改善,首先應當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從中形成積極樂觀的思維品質,最終能夠發(fā)現生活中存在的真與善、假與惡。其次應當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可以盡情吸納社會上的新鮮氣息,并切身感受到自然界的姹紫嫣紅、風霜雨雪,感受到社會中的車來人往、世事變遷。除此以外,教師還應使學生清楚,寫作的豐富源泉來源于生活,但是生活的廣闊性并非學生所能全面接觸,若想擴大知識面,則借助閱讀是較簡便的方法,教材內外幾乎所有經典作品均來源于飽學大師之手,因此教師應當指導學生有計劃地參加閱讀課程、接觸文學雜志等,讓學生在閱讀中間接接觸生活,為作文個性回歸奠定基礎[2]。
(二)在興趣激發(fā)中體驗作文快樂
初中生對未來充滿向往與憧憬,想象多彩豐富、性格大膽熱情,此時進行作文教學,需要盡可能將作文教學同學生情感需要相協(xié)調。比如若給學生安排記人的作文時,因為小學已經寫過相關內容,學生不容易再寫出新意,也不容易感興趣,教師便可以直接將題目設計為那段__________的日子、一個__________的心靈獨白、__________,讓我歡喜讓我憂、愛上__________、我眼里的__________等半命題形式,如此,學生的思維便容易被激發(fā),紛紛補足題目。學生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地方、熟悉的地方著手,抓住某一個細節(jié)寫[3]。當這種訓練方式漸漸為學生接受以后,學生便更傾向于寫一些深刻性的作文題目,針對學生的心理變化,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嘗試創(chuàng)作科學性或者哲理性的作文,分別開辟專題創(chuàng)作和友情、挫折、機遇、科學研究等話題有關的內容。因為題目靈活,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緊密,一般都會受到學生的歡迎。
二、個性化的表達——思維個性與自由創(chuàng)作
(一)個性化思維的提煉
有個性化的思維才能有個性化的作文創(chuàng)作,也就是說若想達到初中作文教學的個性回歸,則一定要首先達到思維個性化的訓練,以便讓學生思維更符合新穎性和獨創(chuàng)性的要求。給學生提供思維個性訓練時,首先應當滿足學生的想象力需求,滿足想象力需求的過程同滿足學生興趣需求相似,那就是同樣應當照顧到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然而又有其相異性,那就是想象力需求的滿足對于教師提出的要求更嚴格,要求教師能夠將作文內容、學生心理、課堂結構有機結合[4]。比如在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在課堂中添加結尾的辦法,使學生續(xù)寫經典小說、擴寫古典詩詞,或者讓學生在接觸一些圖片之后即興創(chuàng)作作文,如無良好的課堂駕馭能力,這些任務是不易完成的。其次應當滿足學生的思維深刻性要求,如果頭腦中沒有深刻的思想,落筆之后的文章亦難有深度和個性可言。因此,教師可以依靠帶領學生鑒賞古典詩詞、評析新聞事件或者歷史事件等辦法,使學生有機會對相關內容暢所欲言,給學生提供錘煉思維深刻性的機會。
(二)個性化思維的應用
當學生受到足夠多的思維個性訓練之后,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都得到了加強,此時教師便要讓這種思維特點與作文創(chuàng)作產生關系。在初中階段的作文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框架限制對學生的思想感情產生了程度不等的約束,比如傳統(tǒng)作文教學模式中關于如何開關、如何收尾、如何議論等的方法介紹即是如此,而在對學生作文進行評價時,那些千篇一律的評語亦足以束縛學生繼續(xù)創(chuàng)作的靈感,使學生漸漸變得畏首畏尾,難以表達真情實感。若想避免這種問題,充分展現學生思維個性,教師應當力圖摒棄那些程式化的東西[5]。當學生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時,只要文從字順、言之成理,教師就應當予以肯定。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在指導學生裁剪內容時,要鼓勵學生利用那些感人、真實的素材,比如可以使學生根據自身真實感受創(chuàng)作作文,將自身多彩生活、豐富感受形成文字,如果能夠在充滿興趣的情況下真實還原生活源泉,那么作文便容易做到鮮活純真。
(三)自由式表達的訓練
有了個性化的思維,并讓個性化思維同作文發(fā)生關聯(lián)之后,教師即應指導學生進行自由式表達,以便讓個性回歸真正實現。我們根據初中生心理發(fā)展特點進行分析,發(fā)現當學生身心真正置于自由的境界時,才更容易讓思維與作文產生關聯(lián),才更容易在瞬間感悟中得到奇思妙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某一題材內容進行交流、討論,并指導學生不必受形式限制,而是隨意表達出真實見解。例如針對一些居民到處扔垃圾的不合理現象,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與“環(huán)境保護”有關的創(chuàng)作文章,并且再次強調不必受文體的限制,可以采取書信的形式創(chuàng)作建議書,也可以采取想象的形式寫垃圾的旅行,抑或是采取日記的辦法記錄見聞感受(可以說日記是初中生的絕佳練筆手段,有著其他以個性回歸為目的訓練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6])。通過不同形式的作文創(chuàng)作,把學生的寫作個性真正展現出來,這樣做不但能夠讓學生更有興趣參與到作文課堂教學活動中,而且可以讓作文課堂充滿更濃郁的個性味道。
三、個性化的提升——閱讀參與和網絡輔助
初中作文教學的個性回歸需要把握興趣與生活源泉的基礎,需要把握思維與自由創(chuàng)作的形式,做好這兩點,個性回歸便有了一些眉目,但并不能謂之盡善盡美。如果想把這項工作做好,筆者認為就應當加入兩項內容,那就是閱讀參與和網絡輔助。
(一)閱讀參與
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教學的內容,引領學生模仿訓練經典作品,這對學生作文個性能力提高是有利的[7]。比如《老王》一文樸實感人,屬于現代文學的精品。講授這篇課文時,教師提問:文章所用皆屬平常字眼,為何會達到非常感人的效果呢?我們可否寫一段和自己身邊熟悉的人有關的文字?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人物性格的多個方面,比如善良、熱情、嚴厲等。閱讀完成之后,教師指出:為什么作者對老王那樣能那么關心、愛護?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樣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我們現在回憶自己身邊熟悉的人,看看能否寫出一篇獨具特色的文章。經過教師的充分引導,再加上學生間的溝通與交流,學生便能夠紛紛舉出實例。此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將這些實例形成文字,這種文字會更有生活,又因為受到閱讀文本的影響,更有文學的味道。
(二)網絡輔助
所謂網絡輔助即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借鑒網絡語言促進學生作文個性形成。首先可以利用網絡語言給學生提供作文情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作文個性回歸的基礎,學生一般都對網絡文字較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并再現網絡交流場景,比如可以用聊天記錄當做閱讀材料,寫出有關的想象作文,既可以是敘述形式的,又可以是對話形式的,重點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在網絡語言中尋找到作文創(chuàng)作的個性突破口。其次,網絡拓寬了學生視野,讓學生接觸社會網絡語言中必然存在的待完善用語,學生經教師指導后予以澄清并糾正,這是利用了網絡語言中的不規(guī)范用語,使學生在糾正這些用語時形成感想,在幫助健全作文創(chuàng)作與語言應用規(guī)范性的同時,達到個性化表達效果。最后,因為教師對作文成品的評價用語單一僵化是限制學生個性表達的原因,所以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語言生動形象的優(yōu)勢,使之成為作文評語的一種表達方式,既真實且含蓄地表達自己對學生作文的想法,讓學生感覺到親切自然,又從側面促進作文創(chuàng)作的個性回歸。
導致初中生作文缺乏個性化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無論是哪種原因,都可以采取上述個性回歸教學途徑加以破解。解決的方法于內在于激發(fā)寫作興趣,于外在于采用多樣化的寫作方式與多樣化的評價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避免窒息學生作文個性回歸的消極因素出現,給學生個性化作文創(chuàng)作提供有利的發(fā)展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鄧亞琴.語文綜合性學習對初中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10):09-10.
[2]梁英.初中作文教學有效性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2(02):36-38.
[3]徐曼雅.呼和浩特市區(qū)部分初中作文命題現狀調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05).
[4]李晴.初中個性化作文教學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06).
[5]王志偉.初中作文教學個性化的探索[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4(05):24-25.
[6]陳銘智.基于時效性基礎上的初中作文教學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01):28-29.
[7]耿美玲.談初中作文教學的策略[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4(1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