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篤勇
摘 要: 如今我國教育不斷改革,以往教學理念早已不能滿足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需求,因此,一定要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主要教改方式就是對“先學后教”這種教學方式進行合理應用。對此,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學為例,深入研究“先學后教”教學模式。
關鍵詞: 初中物理 先學后教 教學設計
“先學后教”這種教學模式在各門學科中都有所應用,而實際操作時應該對不同學科的特點進行分析,然后對此種教學模式進行合理應用,其中物理學科具有的特點就是:其一,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其二,在實驗的基礎之上對概念和規(guī)律進行構建;其三,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問題。下文筆者在初中物理教學時針對“先學后教”這種教學方式做了相應嘗試,以下對具體方案進行詳細介紹。
一、當堂嘗試自學
學習電阻這部分內容時,筆者設計的教學步驟如下:
(一)當堂自學
對課本進行預習,有效解決以下問題:一是有幾種方法能改變電流?二是電阻的概念是什么?電阻用什么單位表示?還有哪些常用單位?它們間怎樣換算?三是有哪些因素能夠對電阻造成影響?可以應用什么方法進行研究?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進行自學。
設置過渡環(huán)節(jié),引入相關問題,例如,想要使舞臺上的燈光變暗、使收音機音量提高、電扇轉速加快,將怎樣才能實現(xiàn)?學生通過課堂上自學之后,了解到只要調節(jié)電流就能實現(xiàn)以上目標[1]。
然后設置問題,例如,怎樣改變電流?學生自學后會知道,只要將電路兩端的電壓改變,或將電路中接入的導體改變就可以改變電流。
(二)對電路中電流進行改變
對電路圖與實驗方案進行設計,嘗試改變電壓和接入導體,觀察相應變化。與此同時,對電阻概念及單位通過自學了解。
(三)對導體電阻造成影響的因素進行研究
讓學生觀察各種燈泡的燈絲,然后猜想有什么因素可以影響電阻大小。
對實驗進行設計:眾多影響因素中怎樣探究一個因素對電阻造成的影響?具體應該準備哪些器材?怎樣進行操作?通過自學,學生得到的答案是,應用控制變量法,使材料及橫截面積保持不變,將長度改變,觀察電流變化。
開始做實驗并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然后進行分析和總結:導體的長度、材料及橫截面積都會影響電阻大小,而電阻為導體的一種自身性質[2]。
最后,由教師對這節(jié)課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
二、課前嘗試自學
學習電阻知識時,課前自學步驟如下:
(一)布置課前自學任務
一是在自己家中收集一些各種材料制成的導線;二是家中使用的調光燈主要就是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得以實現(xiàn)的,讓學生思考想要改變電流,可以應用什么樣的方法。
(二)通過活動試著改變電流
其一,什么因素會對電流造成影響?通過自學,學生會猜想電路中存在的導體或電壓會影響電流的大小。其二,需要應用到哪些實驗器材?對電路圖進行設計。
對設計的電路圖進行交流和評估。將小燈接入到電路當中用來判斷電流的大小,還可以對電路進行保護。
步驟:將一根導線接入電路當中,然后改變電池節(jié)數(shù),觀看電流變化;保持電壓不變,讓導線改變,再看電流變化。
電路中接入的導體不同,電流會發(fā)生變化,表明導體在導電過程中會阻礙電流;同一個電路中,如果電流變小,說明導體對電流產(chǎn)生較大阻礙。最后,由教師對教學效果進行總結。
三、對以上“先學后教”兩種模式的相關反饋進行反思
(一)自學和預習是不相同的
通過對課堂自學模式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課堂上只是簡單地對知識結構進行構建,也就是通過看書進行預習,這樣學生在以后學習過程中將不會再有探索興趣,不能使學生探索精神得到培養(yǎng),正確方法就是讓學生在課前對有關現(xiàn)象加以留意觀察,收集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資料,自己制作一些學具等,通過此種方式讓學生很好地把已有知識與最近發(fā)展區(qū)連接在一起,使學習難度大大降低[3]。
(二)后教并不是重復
如果自學為知識的簡單構建,那么具體教學過程中重復構建知識就感覺有些多余,對實驗的驗證讓學生體驗不到探究樂趣。
較好的辦法就是將自學當做先導,譬如:學習電阻的時候,課前收集了各種導線,這樣就可以在課堂上針對這些導線展開教學,不但可以應用在試著改變電流這項活動中,還能引導學生探索導體電阻和什么因素有關系。
而對教學結果進行評價時,一定要關注學生學習后有沒有生成新的知識,譬如:電阻這節(jié)課在做導體與絕緣體互相轉變實驗時,可以讓學生想到一些與超導材料有關的知識。
教改后的教學觀念就是針對學生展開所有教學活動,使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上文筆者介紹了“先教后學”這種教學方法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步驟,希望教育工作者將其作為參考依據(jù),合理應用此方法,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董楊曦.先學后教,教學互補——對當前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先學后教”策略的思考分析[J].考試周刊,2014(15):69.
[2]包海濤.“先學后教”在《液壓與液力傳動》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液壓與氣動,2013(3):73-75.
[3]譚陽朝.“先學后教,多學少教”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5(2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