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靜震
摘 要: 作者擬結合中學生物教學實際,對新課教學中學案的設計、使用方法談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全面提高初中生物新課教學中學案的設計和使用效率,加大學生課堂學習的目的性和參與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生物 學案教學 新課改
近年來,學案及學案教學在各學校、各學科得到了普遍運用,它的使用對引導學生學習、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學案設計和使用存在一些問題,很多教師對到底什么是學案、學案到底怎樣設計、學案的使用有著一些不同的聲音。特別是中學生物教學,很大程度上存在照本宣科現(xiàn)象,學生參與度不高。我擬結合生物教學實際,對新課教學中學案設計、使用方法談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全面提高中學生物新課教學中學案設計和使用效率,加大學生課堂學習的目的性和參與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關于學案的結構問題
有關專家提出學案的結構并不固定,應該根據不同知識內容和能力要求,做相應的調整,基本格式為:學習課題→學習目標→學習過程→鞏固訓練。我個人認為學案總歸是給學生看的,是學生上課學習的載體,而且,按照有關專家的意思,一節(jié)課一個學案。所以,學案結構中有些內容我認為是可有可無的,如目標。在學案的開頭提示學習目標到底有何意義呢?倒不如在一節(jié)課結束的時候,在形成本節(jié)課知識結構的時候,點一下學習要實現(xiàn)的目標,學生更能理解這種目標的意義。學案的開頭應該是學習目標而不是教學目標,學習目標的目的性應該是非常明確的,并且是學生可操作的,實際上學生在學之前看這學習目標,可操作性又有多大呢?難道他們會一面學一面回過來考慮老師呈現(xiàn)給他們的學習目標嗎?
又如課前基礎知識,有人提出以問題或填空形式將本節(jié)課要掌握的基礎知識羅列出來,讓學生預習,姑且不論課前預習所花時間能不能得到保證,僅從知識學習過程來看,這種知識的羅列是不是有必要?會不會對課堂上學案的使用造成一些先入為主的印象,從而影響學案使用?有的人的看法是基礎知識以學生預習為主,讓學生在課前自行解決,這樣可以節(jié)省大量時間在課堂上進行問題深入挖掘,以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但是這樣的話,課前知識的預習就變成一種機械記憶了,弄不好還會游離于課堂上的問題之外,與課堂上的問題串脫節(jié),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所以,我認為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可以在課堂上與學案中的問題挖掘有機結合起來予以理解和記憶,否則在大部分新授課教學中,啟發(fā)式、探究性、問題解決等模式都不能很好地進行,而只能變成解釋性和驗證性教學。學生在已經知道內容的前提下,還有探究因素在內嗎?
2.關于學案設計的層次性問題
也就是說,要清晰地掌握班級每個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分步驟、分時間地達到應有水平。學案反映的學習目標是否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如何在學案設計上體現(xiàn)層次性,實際也可以依靠問題設計加以實現(xiàn)。這些問題中蘊含的信息要有層次性,思維的力度要有層次性,解決的方法也要有層次性,要能體現(xiàn)出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過程。
3.關于學習內容在學案上的體現(xiàn)方式問題
學習內容的體現(xiàn)方式,解釋性也好,概念圖也好,問題串也好,都是一種體現(xiàn)方式,體現(xiàn)方式沒有優(yōu)劣之分,關鍵看怎么用。當然,概念圖和問題串之類的體現(xiàn)方式,能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新課程的四個目標,在大多數(shù)學習內容的體現(xiàn)上要比單純解釋性教學好得多。
4.關于學案設計與考綱要求、能力發(fā)展的吻合問題
使用學案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發(fā)展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無須諱言,教學有效性和生物科學素養(yǎng)在某種程度上是以考試成績體現(xiàn)的,所以學案設計應該離不開考綱的要求,實際上,符合考綱要求和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應該不是相違背的,關鍵有兩點:一是對考綱的要求達到一定清晰度,并有具體的有效操作步驟;二是對課程標準中體現(xiàn)出來的對學生能力的要求要有具體的實施。也就是說,考綱要求和能力發(fā)展不違背,考綱要求其實是能體現(xiàn)能力發(fā)展的。這就要求學案在問題設計上、例題選擇上都要有意識地關注這點。
5.關于學案設計中問題串的形成問題
在學案設計中,問題串既可以形成一個學案的主線,又可以幫助尋找組成復雜內容的中心問題,提高學案對學習主體的吸引程度,亦有利于對教材內容的深度挖掘。具體聯(lián)系新課教學情境、問題、探究、結構這四個要素,在實際應用中,問題可以由情境引出,一系列情境可以引出一系列問題,從而構成問題串。這里有必要牽涉預設和生成的關系。情境和問題設計是讓學生一步步進入老師布置的“陷阱”中,解決前一個問題,就會發(fā)現(xiàn),接踵而來的又是另一個待解決的問題。這是一種預設,看似是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生成的問題,實際上是老師的一種精心的預設、不著痕跡的預設。但過度預設會影響生成,過多生成同樣會影響預設實現(xiàn),最高明的莫過于讓學生的生成等同于老師的預設,讓學生的生成永遠跳不出老師的手掌心,一旦學生跳出去,那就是老師教學的成功了。
6.關于學案設計中各種資源的利用問題
學案設計過程中,勢必要用到各方面資源,文本的也好,圖片的也好,或者是動畫、影視的,可以說學案離不開資源,尤其是情境創(chuàng)設和問題設計,包括一些課后拓展都要用到各種各樣的生物資源。找到資源、用好資源,對好學案的設計至關重要,特別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這其實就是資源在學案中的利用問題,把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整合到學案中,不論是作為創(chuàng)設的情境,還是作為待解決的問題,不僅一種學習手段,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