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翔
摘 要: 基本樂理課是高師專業(yè)的必修課程,是學生學好其他音樂課程的基礎。然而,現(xiàn)行高師基本樂理課程教學中存在“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既不利于課程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新,對學生專業(yè)能力提升和學習興趣拓展也產生負面影響?;谏鲜霰尘埃疚牟捎谩袄碚?案例”論述方式,從創(chuàng)新課程教學實踐視角入手,提出高師基本樂理課程教學實施策略,以及對高師基本樂理課程教學革新給出一些參考。
關鍵詞: 高師專業(yè) 基本樂理課 教學設計 實踐研究
一、引言
基本樂理知識包含音律屬性、節(jié)奏、音程、和弦、調式、記譜等,是高師音樂理論課程中一門專業(yè)性較強的課程,學好基本樂理知識對學生音樂知識掌握和鞏固有重要的支撐作用,使學生較系統(tǒng)地掌握音樂旋律的基本理論知識,學會對音樂元素和表現(xiàn)形式的界別,提升音樂鑒賞能力,并為學生音樂感悟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打下基礎,因此,基本樂理課對高師專業(yè)學生來說顯得十分重要。
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我國大多數高校中的基本樂理課教學形式較死板,教學理念顯得較陳舊。課堂理論教學以“師授生學”為主,教師講解以樂理知識灌輸和概念剖析為主旋律,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樂理知識,并通過被動的技能考試掌握知識。因此,很多高師基本樂理課堂呈現(xiàn)出“教師津津有味,學生不知所謂”的狀態(tài),整個課堂教學質量變得“高耗低效”。
綜上所述,在高師基本樂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基本情況,敢于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不斷革新教學手段,將學生的“體驗感、探究感、興趣感”作為課堂教學流程設計的重要前提,將以“學生為主體”作為課堂教學組織實施的關鍵要素,創(chuàng)設多元化、立體化、創(chuàng)新化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掌握基本樂理知識的同時,體會課堂學習樂趣和快感,真正做到“享受課堂”。以下我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談談高師基本樂理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設計的具體實施策略。
二、“樂理+視聽”組合教學,構建“層次性+探究性”課堂
基本樂理主要是對音樂理論方面知識的講解課程,大多數教師在授課環(huán)節(jié)中以樂理知識講解、樂理習題訓練為主,上述教學流程是一種最普遍的高師基本樂理課程教學策略,一定程度上使課堂授課質量得到保證。然而,如此“簡單粗暴”式的教學模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進行下去,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從長遠看,反而使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師設計基本樂理課程教學流程時不應將該課程作為一種單獨知識體系,引入“交互融合”的教學理念,構建“組合式”教學課堂,為學生營造多元化、立體化的課堂體驗感。我認為,將基本樂理知識與音樂視聽技能鍛煉結合在一起,通過循循善誘、問題引導等策略,構建“層次式+探究性”綜合課堂,不失為高師基本樂理課程“組合教學”的一種良好的實踐策略
層次一:創(chuàng)設聽覺訓練情境,探究初級樂理知識。
探究環(huán)節(jié)一:首先,我利用多媒體和音響設備播放一條旋律,并提出以下基礎性樂理問題:設問1:你從剛才旋律中能體會出何種情感?設問2:你能說出這首歌曲的名字嗎?接下來,我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探究中心則圍繞上述兩個問題展開,由于設問1屬于“個人情感發(fā)揮”類題目,因此得到全班同學的“偏愛”,大家紛紛各抒己見,課堂氣氛逐漸活躍起來。
探究環(huán)節(jié)二:其次,利用多媒體和音響設備,再次播放上述旋律,并提出以下深入性樂理問題:設問3:你能否打出上述旋律節(jié)拍?設問4:你認為上述旋律的節(jié)奏是怎樣的?上述兩個問題涉及基本樂理知識中的節(jié)拍和節(jié)奏,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將學生分為5個小組,引導他們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小組合作探究鍛煉學生的自主意識與溝通能力,課堂氛圍更活躍。
層次二:創(chuàng)設動手訓練情境,探究深度樂理知識。
探究環(huán)節(jié)三:再一次進行樂曲播放,完成后對該首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品內涵進行簡單介紹,并提出一些難度較高的樂理知識問題:設問5:該首歌曲主題節(jié)奏的進入方式是什么?設問6:該首歌曲的段落如何劃分?設問7:該首歌曲旋律中的主要節(jié)奏動機為?上述三個問題有一定難度,因此,我采用“全班團體探究”的形式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在收集完大家答案后,對他們的回答一一點評,并給出正確答案。
探究環(huán)節(jié)四:通過前面一系列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聆聽、探究基本掌握該首歌曲的樂理知識。接下來,我便展開動手技能訓練,要求學生根據所聽所想,使用鋼琴彈奏出歌曲的旋律,并將樂譜中的主題旋律和主要音律記錄出來,實現(xiàn)從理論到實踐的教學升華。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將基本樂理與視聽練耳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層層組織、分類設問的手段,構建組合式樂理知識教學課堂。整合授課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沒有進行“生搬硬套式”的純理論化教學,而采用設問引導、自主探究、層次構建、實踐訓練等多種教學策略,將學生的注意力和關注點牢牢“鎖”在課堂中,多元化訓練學生的基本樂理知識技能,整堂課邏輯組織嚴密、教學內容豐富,課堂教學效果自然得到充分展現(xiàn)。
三、“樂理+趣味”滲透教學,構建“交互性+愉悅性”課堂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說:“興趣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石?!苯菘私逃铱涿兰~斯指出:“興趣是愉悅與光明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途徑?!眱晌唤逃缜拜叺脑挷患s而同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真理,即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學的關鍵要素。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構建饒有興趣的課堂,強化與學生的交互溝通,以形式多樣的樂理實踐活動使基本樂理課變得愉悅叢生,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更人性化、直觀化。
我認為“趣味性”樂理課堂構建形式多種多樣,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師應本著“因地制宜、因人施教、不拘一格”的原則,結合班級學生具體情況,采用游戲教學、肢體動態(tài)教學等方式,完成教學流程設計與實踐。
在講解基本樂理知識《節(jié)奏》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節(jié)奏感和動態(tài)感,我便應用“肢體動態(tài)教學法”。在具體操作中,我結合“體態(tài)律動”教育體系相關內容,分別播放舒緩型、快速型、中速型等節(jié)奏感鮮明的不同旋律,并讓學生以走、跑、跳、擺動等肢體動作與手部拍打相結合的形式,感受不同音樂節(jié)奏帶來的動態(tài)感和生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深入學生,與他們一起進行“動態(tài)體驗”,課堂教學趣味異常濃厚,讓學生充分感受基本樂理課程的趣味性。
當整個課堂氣氛被帶動起來后,我“趁熱打鐵”引進游戲教學,為了讓學生體會節(jié)奏感在音樂表現(xiàn)形式中的魅力,我組織學生進行了《敲鐘》游戲。首先,我將班上學生以兩人為一小組,分為若干組,其中一人扮演鐘,另一人則扮演敲鐘的人;其次,我為他們提供鋼琴伴奏,此時,扮演鐘的學生需要根據我提供的節(jié)奏用雙手表示鐘所處的高低或左右等不同位置,而扮演敲鐘人的學生則根據鐘所處位置適時完成擊打過程。最后,我根據各小組節(jié)奏演繹成績,分別評判出一、二、三名,并給予相應物質獎勵。
【教學效應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構建“肢體動態(tài)+游戲體驗”的雙輪驅動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理念。具體操作過程中,通過物質獎勵、分組游戲等形式豐富教學實踐過程,使學生在掌握“節(jié)奏”這一基本樂理知識的同時,充分感受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交互感,學生的參與主動性得到提升,“樂理+趣味”的教學效果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四、結語
高效、趣味的樂理教學課堂考驗教師的教學設計、組織和實踐能力,教師課前準備、課中實施和課后總結對高師基本樂理課程教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革新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課堂為重點,設計科學、有效的教學實施流程,讓學生在汲取樂理知識養(yǎng)分的同時,真正體驗到“享受音樂”的快感。
參考文獻:
[1]趙宋光.音樂教育心理學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2]威廉·M·安德森.音樂教育的多元文化視野[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卡爾·達爾豪斯.音樂美學觀點史引論.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