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月
摘 要: 本文通過對一個考試焦慮案例的研究,分析探討考試焦慮的心理咨詢效果,主要采用合理情緒療法和行為治療學生的考試焦慮。經(jīng)過多次咨詢,焦慮癥狀基本消失,能夠比較正常地投入考試準備中。結果表明,采用這種方式治療考試焦慮的效果比較令人滿意。
關鍵詞: 考試焦慮 合理情緒療法 行為治療
一、來訪者的一般情況
(一)人口學資料
小周,男,19歲,某大專院校二年級學生,家中排行老大,無重大軀體疾病歷史,父母均農民,家族無精神疾病史。
小周要于2015年9月份參加全國醫(yī)師助理考試,本來還有充足的復習時間,但是一聽考試就緊張,非常擔心考不過。最近幾周,情緒十分低落,睡眠質量不佳,半夜夢到考試甚至會驚醒,總想考不過怎么辦,學習效率有所下降,焦慮,時不時會胡思亂想。很擔心自己是不是有嚴重的病,并為此困擾,因而前來求助。小周非常希望能早日消除這些現(xiàn)象,盡快進入正常的學習狀態(tài),順利通過考試。
二、咨詢師觀察了解到的情況
來訪者衣著整潔,對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有正確的認識,邏輯思維正常,很健談。剛來的時候表現(xiàn)得很焦慮,拘謹,雙手不停地弄衣角,語速較急促,情緒有點緊張。從進入咨詢室到敘述完畢,漸漸表現(xiàn)得比較自如,但在談到“醫(yī)師助理考試”時,情緒明顯緊張,焦慮不安,雙手來回搓,主動求治。
三、求助者心理評估報告
1.求助者目前的狀態(tài)
(1)生理:失眠、頭暈。(2)情緒癥狀:憂慮、焦躁、情緒低落。(3)社會功能:學習效率低下,成績下降。
2.心理問題的歸因分析
(1)生物原因:青年初期。
(2)社會原因:①父母對其高考期望值高,相互溝通交流不夠,得不到及時幫助支持。②學校對學生考試態(tài)度的心理輔導不及時、不到位。同學之間相互比較復習進度、做題和作息時間,求助者自認為有很多跟不上同學,自信心受挫,缺乏社會支持。
(3)心理原因:①存在認知錯誤:不合理信念如“他們都很努力,看的書一定比我多,成績一定比我好”,“如果這次考不過,就完蛋了”,“對不起父母”。②情緒方面:對產生的負性情緒不能自行解決。行為模式上,忽略科學的學習方法,一心想多花點時間在學習上而放棄一些應有的娛樂活動,長期處于疲勞狀態(tài),勢必造成身體不適和不良情緒。④個性特征:內向、孤僻、敏感、爭強好勝。遇到刺激會情緒反應強烈。同時,態(tài)度溫和,善從人意,敏感,顧慮他人看法,不愿意向朋友和家人傾訴,壓抑情緒,反而使其泛化。
四、診斷與鑒別診斷
1.診斷
依據(jù):(1)由于將到來的考試現(xiàn)實刺激而產生強烈的心理沖突,體驗到痛苦情緒,出現(xiàn)失眠、乏力等癥狀。(2)不良情緒體驗時間為2個月以下。(3)不良情緒對學習生活有影響(4)心理問題是怕考試,對人生前途擔憂。
結論:一般心理問題。
2.鑒別診斷
(1)與軀體疾病相鑒別:經(jīng)醫(yī)院檢查,未發(fā)現(xiàn)軀體疾病。
(2)與重性精神病鑒別:根據(jù)病與非病三原則,該求助者主客觀世界統(tǒng)一,知、情、意過程協(xié)調一致,個性相對穩(wěn)定,有自知力和主動求醫(yī)的行為。無幻覺、無妄想、無邏輯思維混亂等重性精神病癥狀,因此可排除重性精神病。
(3)與神經(jīng)癥及神經(jīng)癥性心理問題相鑒別:所受的刺激都為現(xiàn)實刺激,內心沖突屬于常型。沒有明顯的軀體形式或軀體障礙癥狀,雖然擔憂、焦慮情緒較重,但無植物神經(jīng)癥狀,且病程短暫,社會功能損害較輕。用許又新先生的評分標準評分,評分低于4分,因此可排除神經(jīng)癥和可疑神經(jīng)癥。
五、咨詢實施方案
1.咨詢目標
(1)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的基礎上,用情緒ABC理論重塑求助者的信心,使對未來產生希望。
(2)采用行為主義療法中的模仿法和角色扮演幫助求助者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系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接受現(xiàn)實,改善心情,學習放松技術,改善緊張焦慮狀態(tài)。
(3)最終目標與長遠目標:在改變認知的基礎上增強自信、完善個性,使其以后能自己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2.所依據(jù)的理論
合理情緒療法、行為治療。
六、咨詢過程
整個咨詢過程分為4個階段,6次談話。
第一階段:心理診斷階段
(1)填寫咨詢登記表,詢問基本情況,了解求助者成長過程,介紹咨詢中的有關事項和規(guī)則。
(2)SDS:38分,中重度抑郁;SAS:54分,中重度焦慮。
(3)共同確定咨詢目標。
(4)與求助者交談,收集臨床資料,探尋心理矛盾及改變意愿。
(5)反饋測驗結果,結合問題做出初步分析,讓求助者了解問題的成因。
(6)作業(yè):①去醫(yī)院檢查核實身體狀況;②進行放松訓練練習。
第二階段:領悟階段
(1)鞏固咨詢關系,采用認知療法幫助求助者識別自身存在不合理的認知和觀念。
(2)重新看待考試壓力和失眠這件事情。
(3)反饋咨詢作業(yè):放松訓練效果很好,自我觀察和分析,找出了平日里負向消極的自我認知觀念,明白了現(xiàn)實生活事件使他產生了心理沖突,導致了不良情緒和行為。
(4)繼續(xù)運用認知行為療法進行治療,幫助求助者認識核心錯誤觀念。
第三階段:否定碰撞階段
(1) 反饋作業(yè)。
(2)肯定其學習能力。
(3)正確地評價自己和現(xiàn)實問題。
第四階段:平衡調整階段:
(1)小結這一段咨詢過程,再次肯定其變化。
(2)共同商談考前一個月的時間學習和生活安排及自我調節(jié)的方法。
(3)基本結束咨詢,建議其今后繼續(xù)努力的方向:提高適應能力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
七、效果評估
1.自我評估
基本實現(xiàn)具體目標和近期目標,焦慮情緒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身體不適的現(xiàn)象得到了緩解,擔心自己得病的疑慮消失。消極情緒消除,人際交往正常,注意力集中,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2.社會適應性評估
能主動與同學交往,有情緒不是憋著而是跟父母和同學分享,已經(jīng)沒有把結果看得那么重了。
3.同學的評價
與同學相處融洽,不整天唉聲嘆氣了,有時還能跟大家說笑。
4.心理測驗評估
SAS:22分,SDS:18分。
5.咨詢師的評估
咨詢的具體和近期目標基本實現(xiàn),焦慮情緒有所緩解,由此而產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下情況得到改善,原來的不適當行為模式也發(fā)生了變化。
八、總結與體會
本案例求助者由于面對考試而產生的考試焦慮。求助者因不合理的觀念而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學習。經(jīng)過六次咨詢,咨詢師運用認知療法的心理咨詢理論與技巧,幫助求助者找出了導致懷疑自己有病產生焦慮的心理原因,讓其認識到了產生這種焦慮的原因,并引導其對不合理的理念進行辯論與思考,重建新的理性觀念?;鞠笾邔荚嚨慕箲]情緒,取得良好的療效。
通過這個案例,我體會到:在心理咨詢中,咨詢師如何透過表面現(xiàn)象認清問題的本質并給予正確的指導很重要,在運用認知療法時,如何幫助并引導求助者找到自己不合理信念非常關鍵。
參考文獻:
[1]錢銘怡.心理咨詢與治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賈曉明,主編.大學生心理健康:走向和諧與適應.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3]郭念峰.心理咨詢師(二級、三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Bruce E. Compas Ian H. Gotlib著.姚樹橋,朱熊兆,譯.臨床心理學導論.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